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鐵打的手機、流水的孔,聊聊手機耳機孔的前世今生

鐵打的手機、流水的孔,聊聊手機耳機孔的前世今生

自從iPhone7取消3.5mm耳機介面以來,人們終於回想起被3.5mm介面支配的恐懼,一下子取消了還真有點反應不過來,用轉接線也實在略顯繁瑣。最近VIVIO和OPPO接連發布新機,NEX繼承了3.5mm介面,而Find X則選擇取消,同一個時代不同的選擇,到底是歷史的進步還是倒車呢?

拋開音質差別,咱們今天就只聊聊耳機介面的變遷。其實早在20世紀50年代,3.5mm介面就被用於收音機耳機,學名叫做「TRS端子」,已有超過百年的歷史,真是長壽。索尼WALKMAN的成功也幫助了3.5mm介面的普及。(耳麥專用的四段式3.5mm介面正式作為標準出現是在1993年

他還有個大哥和小弟,它的大哥6.35mm介面在1878年問世,個頭比3.5mm大了很多,不過現在也只有在影視、Hi-Fi行業可以見到,

小弟2.5mm介面由於體積優勢很大,偶爾可以在小型設備上見到,也是比較古老的東西,但時運不濟讓它的發展速度十分緩慢。

那麼問題來了,以前的手機用的是什麼介面呢?

2000年之後,無論國內外的手機都採用不同的耳機介面標準,畢竟手機市場這塊「蛋糕」才剛出爐,誰都想搶下自己的地盤來,讓人們接受自己定下的標準。

當時很多廠商並沒有獨立耳機孔,而是集成到同一個數據介面上,是不是覺得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呢?

當時什麼索尼愛立信、諾基亞、夏普、三星、LG等等各種專用介面、甚至還有手機用miniUSB當耳機孔你敢信?這想要聽個歌還真不容易啊,以後換個手機,連自己的耳機都沒法用,原裝耳機又貴,說實話有點浪費。

不只是耳機,因為標準太多,以至於當時誕生了下面這樣的奇葩數據線,現在回想起來還是感覺挺可怕,但在當時看來確實是合理的:

難道廠商們真的就一直這麼「個玩兒個的」、沒有一點標準化跡象呢?其實也不是,統一標準已是消費者們的共同夙求,大概2008年左右,不少手機品牌不約而同地開始採用2.5mm耳機孔,

這種體積很小的介面不佔空間,很適合小巧的手機使用。但因為插頭太細了,很容易掰斷,要知道耳機插頭斷在裡頭,就和家門鑰匙斷在門上一樣,挺糟心的,所以沒幾年時間也被拋棄了。

到了2009年,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CCSA)制定了一個「手機耳機介面統一標準」,從此國內的手機耳機介面全都統一成了3.5mm/2.5mm兩種規範,噩夢終於結束了,這算是歷史上的進步,但也意味著耳機介面徹底獨立了出來。

雖然獨立出來了,但也不是說完全沒問題了。當3.5mm耳機佔領主流市場以後,正好麥克風和線控也開始普及,所以咱們能看到很多四段式3.5mm耳機插頭。但我國採用的PMTP標準和國際通用的CTLA標準定義不同,所以又出現了兼容性問題,

同樣是四段式插頭的耳機,還不能通用?這真的是有點蛋疼了。舉個例子,當年國行蘋果的EarPods插頭之間是黑環,但港行、美行什麼的都是白環,比較好區分,而且為了避免這個尷尬局面,從iPhone4S以後都內置了可以同時支持兩種標準的自動檢測晶元,消費者們終於又可以少操份心了。

標準的統一大大方便了用戶,咱們終於可以把耳機一代代傳下去了。

好不容易統一了標準,但誰又能料到,2016年iPhone7/7Plus登場,蘋果帶頭取消了3.5mm介面,許許多多廠商也開始緊隨其後。

廠家:「想用3.5mm接頭的耳機?對不起,只能轉接。」

這麼做也許是為了更薄,當然也有其他的原因。但這真的是歷史的倒退嘛?其實也不是。

過去雖然也是統一介面,但介面輸出的是模擬信號,手機內置DAC(數模轉換器)和運放,不過做的並不好,所以音質大多也一般。從統一3.5mm標準開始,大家都開始做的好一點了,比如當年VIVO的XPlay系列就成為了手機音質的標杆。

而現在輸出的是數字信號,採用外置DAC,那麼就可以用好的DAC做更好的音質,所以說這其實是一種進步,但3.5mm更加的方便,也是不可否認的。

參考:

http://mobile.163.com/09/0723/16/5ETVHTN10011179O_all.html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6814700/answer/150572823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8864926/answer/362851049

https://zhuanlan.zhihu.com/p/28335928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極客灣 的精彩文章:

浮動課堂|飄哥教你用核彈煎雞蛋

TAG:極客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