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只吃面,不喝湯,掙扎在傳統與現代之間的陝西美食:岐山臊子面!

只吃面,不喝湯,掙扎在傳統與現代之間的陝西美食:岐山臊子面!

麵食一直被大家所喜愛,尤其是北方人尤其愛吃麵食,南方無米不歡,北方則無面不歡!無論是家庭主婦還是餐館小廚,麵條一直都是麵食中的最大主導者,挂面、刀削麵、手擀麵、拉麵,每一樣都能將麵條的吃法發揮的淋漓盡致。

說到麵食,就不得不提到陝西,雖然西安號稱麵食之都,油潑面更是引無數人為之嘴饞,然而,在很多吃客眼中,就在西安附近的岐山,有一種當地特色小吃:岐山臊子面。此面以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而著名,麵條細長,厚薄均勻,臊子鮮香,紅油浮面,湯味酸辣,筋韌爽口,老幼皆宜。並且在當地有其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婚喪、逢年過節、孩子滿月、老人過壽、迎接親朋等重要場合都離不開。

岐山臊子面由來已久,傳說古時,周人由豳(bīn)(今陝西彬縣、旬邑一帶)遷至岐之周原(今陝西岐山縣),在渭河邊和北原上繁衍生息。後渭河有一惡龍為禍,大旱三年,民不聊生。周氏族人不忍離開經過數代開拓出的家園,奮起反擊,大戰七日才將惡龍殺死,飢餓的人們為慶祝勝利,將龍殺了和面群體食之,覺得鮮美無比。於是在以後慶祝這次勝利時,便用豬代替龍和面集體食之。後來擴展至其他節日和祭祀。這臊子面也漸漸傳開,而其做法也漸漸流傳中得到了發展。

岐山臊子面端上來的一剎那,就讓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覺,透亮的湯汁上面,覆蓋著一層紅油,臊子就包裹在其中。用筷子一挑,胡羅卜丁、豆腐乾、土豆丁、木耳丁、黃花、蒜苗、煎蛋皮,這些琳琅滿目、豐富多樣的食材全都呈現在眼前,第一次吃的人就像發掘寶藏一樣,越吃越驚喜。

臊子面裡面的麵條也很講究,麵條細長,夾起來一看,呈半透明般顏色,吃到嘴裡,嚼勁十足,非常勁道,越嚼越有味道。很多經驗豐富的人會在麵粉裡面加入蛋清,這樣和出來的麵條耐煮,不易粘在一起,吃起來就很有嚼勁。

很多當地的老人一直保留著一個臊子面的傳統,那就是:光吃面,不喝湯!為什麼不喝湯呢,也是因為上文中殺龍的那個典故,傳聞在軍營,將士們殺掉那頭惡龍之後,做肉熬湯而食,但是由於兵多將廣,只有一條龍,只好把湯和肉,澆在麵條上,吃完麵條後,再把湯回鍋,好讓所有將士都能一嘗美味,沒想到竟然異常的美味,於是這種吃法就流傳了下來。

而過去也有一段時期,由於物資緊張,湯裡面有和菜,為了節省就回湯而吃。慢慢的就形成了這個吃面不喝湯的傳統。當然這只是一個關於岐山臊子面的一個典故,至於究竟是不是因為這個原因,才吃面不喝湯,就無從考證了。只吃面,不喝湯,也確實是有點浪費,臊子面的湯汁其實非常的美味,而且營養豐富,喝起來口感香濃,爽滑可口,當下的年輕人是不管吃面不喝湯的那一套的,只要湯好喝,當然要喝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吃貨街 的精彩文章:

TAG:吃貨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