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例乳腺結節性筋膜炎數字化乳腺斷層合成圖像的表現

一例乳腺結節性筋膜炎數字化乳腺斷層合成圖像的表現

文章來源:中華放射學雜誌, 2018,52(2) : 152-153

作者:王聰聰 林青 崔春曉 費潔 蘇曉慧 李麗麗 馬錦竹

患者

女,25歲。發現左乳腫物4個月余。患者於4個月前發現左乳外上象限1個直徑1.6 cm腫塊。專科檢查:左乳1點鐘距乳頭6 cm處可觸及1個腫物,1.6 cm×1.1 cm,質韌,界限欠清,略活動,無壓痛,未累及皮膚及胸壁。雙側腋窩及鎖骨上淋巴結未及腫大。

乳腺X線攝影(digital mammography,DM)表現:左乳外上象限見不規則斑片狀緻密影(圖1,圖2),邊界模糊,未見明顯腫塊影。左側乳腺影像報告和數據系統(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分類0,乳腺構成分類d。數字化乳腺斷層合成技術(digital breast tomosynthesis,DBT)檢查表現:左乳外上象限見不規則形等密度影,邊界不清,周圍毛刺樣改變,其內密度不均勻,可見脂肪密度,內外斜位示大小1.00 cm×0.70 cm,中心距乳頭0.98 cm(圖3,圖4)。乳腺BI-RADS分類4B,乳腺構成分類d。超聲表現:左乳1點鐘距乳頭6.00 cm處探及1.60 cm×1.10 cm的低回聲結節,其內回聲不均勻,可見低及等回聲,形態不規則,邊界欠清,後方回聲衰減。彩色超聲多普勒檢查邊緣見少量血流信號(圖5,圖6)。超聲診斷:左乳低回聲結節,BI-RADS 4C。

圖1,2內外斜位乳腺X線攝影(圖1)及異常密度影的局部放大圖(圖2)顯示,左乳外上象限見不規則斑片狀緻密影,邊界模糊,未見明顯腫塊影

圖3,4內外斜位數字化乳腺斷層合成技術檢查(圖3)及異常密度影的局部放大圖(圖4)顯示,左乳外上象限見不規則形等密度影,內見脂肪樣密度邊界不清,邊緣毛刺樣改變(↑)

圖5乳腺超聲示左側乳腺低回聲結節,內回聲不均勻,內見腺體樣及脂肪樣回聲,形態欠規則,邊界欠清,後方回聲衰減

圖6彩色超聲多普勒檢查示邊緣少許血流信號

手術及病理表現:肉眼所見灰黃組織1件,3.50 cm×2.00 cm×1.00 cm,切面未見明顯腫物。顯微鏡下,(左乳腫物)纖維腺體組織,部分區域梭形細胞結節狀增生。免疫組織化學結果:平滑肌肌動蛋白陽性,Ki-67(

討論

結節性筋膜炎由Konwaler等[1]於1955年首次提出並命名,是一種良性的以纖維母細胞/肌纖維母細胞反應性增生為主的增生性病變,又稱假肉瘤性筋膜炎,為自限性良性病變,並非腫瘤或炎性病變,較為少見。主要發生於皮下,全身各部位均可受累,以上肢、軀幹和頭頸部常見,也可發生於乳腺,但較為罕見。乳腺結節性筋膜炎可發生於乳腺皮下區或乳腺實質內,也可局限於筋膜內,亦可浸潤周圍正常組織。病因尚不清楚,可能與創傷、感染有關[2]。乳腺結節性筋膜炎的臨床特點為結節生長迅速、病程短([2]。好發於20~40歲女性,為單側乳腺孤立性腫塊。

乳腺結節性筋膜炎影像表現無特異性[3,4]。DM可表現為不規則形斑片影或未發現明顯異常,超聲表現多與乳腺癌表現相似。Brown和Carty[5]認為本病好發年輕人,乳腺構成分類為極度緻密型,並且DM常因腺體組織重疊,對病變檢出率低,通常DM不作為本病的首選檢查方法。本例行DM檢查示左乳外上象限不規則形斑片狀緻密影,但邊緣及周圍結構未見異常,易與正常腺體相混淆,這與DM檢查對病變邊緣及周圍結構顯示不清有關。DBT可清楚顯示病變邊界不清,邊緣毛刺影,與邊甜甜等[6]的結果(DBT對病變邊緣顯示較DM清楚)一致。DBT對病變的檢出及對病變邊緣地顯示具有明顯優勢[7]。本例表現與乳腺癌在DBT上的表現不同。乳腺癌常位於乳腺實質內,而本例病變位於外上象限皮下表淺位置;乳腺癌表現為腫塊影,形態不規則,邊界不清,呈邊緣毛刺影且僵硬,高密度且均勻,而本例病變表現為斑片影,形態不規則,邊界不清,可見毛刺影但不僵硬,呈等密度影但不均勻,內可見脂肪密度。

綜上,乳腺結節性筋膜炎的最終診斷仍需依靠病理和免疫組織化學結果,DBT有助於顯示病變特徵,可對鑒別診斷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凡事太過於認真,只會苦了自己
更好吃的燕麥長什麼樣?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