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付怨敵的最好方法是什麼?
佛學
06-30
索達吉堪布
有位文學家曾說:「縱然怨敵渺小如螞蟻,亦應慎重觀彼為大象。」又說:「雖敵若麻雀,應視如雄獅。」由此而道出了怨敵的可怕。
但人都有良善的一面,如果常發慈悲菩提心,以己之三門為怨敵做饒益之事,時間一久,自然也會感化他們。
人心都是肉做的,總有那麼一天怨敵會為你的誠懇所感動,投桃報李也不無可能。待其敵意消融時,定會向你露出真誠的微笑,坦誠相待。
從佛法的角度講,眾生皆是父母、兄弟,故大乘佛子遇到怨敵不生嗔反生喜。一方面對彼信賴慈憫,視如重病兒;
另一方面得到了修行安忍波羅蜜多的殊勝機緣。如《佛子行》中云:「吾以如子護養人,彼若視我如怨仇,猶如母對重病兒,倍悲憫是佛子行。」
以慈悲心可以柔化怨敵的嗔恨是一種必然。
的確,在他人義憤填膺之時,若自己也恨從心起,舉起斧頭,拿著刀子去挑戰,那麼對方的嗔恨心就會劇烈升溫,跟著操起傢伙……最終後果不堪設想。
若能冷靜地壓下心頭的怒火以溫和的方式來對待紛爭,那麼怨敵的惡氣一會兒便能煙消雲散。所以對付敵人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即是用佛法「消滅」他,快速、安全、一勞永逸。
應如圖美桑波大師所說的那樣去實行,即:「傷害我及我方,或傷害佛法以及一切眾生的惡人,不管見到、聽到還是想到,皆當認識彼為特別需要慈悲的對象。
諸佛子應以利益、恭敬、軟語來真實地利益他們,若不具備這種能力,則應以猛烈殊勝的慈悲心將自己的安樂及善根全部迴向給他們。」
——《格言寶藏論》


TAG:佛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