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保安哥到武侯祠首席解說員,他才是真正的「逆風翻盤」!

從保安哥到武侯祠首席解說員,他才是真正的「逆風翻盤」!

WH ?微言

逆風翻盤,向陽而生。

國家一級博物館成都武侯祠歷史講師、培訓師

電視台黃金時段特聘主播

《志侃三國》系列節目製作人、主講人

集這些頭銜於一身的

是一名武侯祠博物館的工作人員——李志

然而你能想像

李志最開始學習的專業是計算機

最初來武侯祠應聘的崗位是保安嗎?

1

保安哥志在四方

李志出生在西安,初中時,他進了一所武校,身邊的同學特別鬧騰,而他最喜歡的卻是看書。「最喜歡看武俠小說和《三國演義》。」

2006年,李志考取了陝西電子科技學院,「學IT嘛,家裡人覺得這個能賺錢。」原來,父親並不支持李志鑽研三國歷史,「我爸曾不只一次提出要把我的書燒了,他覺得讀這些書是不務正業。」

儘管如此,李志對三國文化依然狂熱,除了看書,他還學唱戲、講相聲、說評書。與此同時,李志也活躍在各地的三國論壇上,當版主、管理員。2006年畢業後,李志進入了IT行業,「其實就是銷售印表機,一個月收入1000多元。」 李志常常在月初就能完成任務量,餘下時間要麼看書,要麼就逛三國論壇,「我跟圈裡的朋友聊天說,每天掙點錢混日子真沒勁,我寧可到成都武侯祠做一個保安。」

GIF

這話說了沒幾天,武侯祠論壇上的一個管理員給李志帶來消息:「武侯祠在招保安,800元,管住不管吃,你來不來?」李志想都沒想就說:「我來!」

當保安?李志說,這很正常,「諸葛亮在被劉備發現之前也是躬耕於南陽,說白了是個農民,但他有經天緯地之才,我當保安也是當時想找個地方修身養性,農民不一定只能種地,保安也不一定只管看門,職業不分高低貴賤,最重要的是心中的浩然正氣。」

新來的保安只能巡夜,不過對李志來說,這是難得的機會,「白天我就自己去轉,走哪兒都激動,然後去研究部借書,樂壞了!」雖然只是大專文憑,但一個大學生當保安還是少有的事,可李志卻不這麼認為,「決定做保安,我就認認真真做好。」

一個人守著劉備墓,李志又開始尋思,「守白天不能看書,無聊的時候,我就能找到『寧靜致遠』的感覺。」李志所想到的遠景,就是他覺得自己「好像挺適合當講解員」。

於是,李志鼓足勇氣給武侯祠博物館提出了申請,「但我當時考得很不理想」,不過好在他有積極上進的態度,館裡破格同意他在一個老師的帶領下,先行上崗學習。幾個月後,李志得到老師的肯定,館裡同意他正式以講解員身份亮相。

由此,武侯祠第一個保安成功轉型講解員,開始了一段三國傳奇之旅。後來,一位遊客將李志的照片發到了微博,「他引經據典、借古論今……」這條微博一經發出,得到了數百名網友的認同,甚至還有人給他冠以「成都易中天」的美名。但對這些,李志很淡定,「我在講解的時候特別愛『顯』,但其他時候,我真的很低調。」

2

堅守崗位不忘初心

李志最欣賞的人是劉備。「劉備明白做小人容易,做英雄難。所以他能做到三顧茅廬。」李志說,「當然,這個小人的意思指的是古代沒有特別尊貴身份的人。就如曹操的身份,他就不能做到三顧茅廬,因為身份地位不會允許。」李志解釋稱。他說,從保安到解說員,這份工作並沒有給他帶來特別大的變化,而自己更像是一個《三國演義》的搬運工,「三國演義就是一個個人物的奮鬥史,不問英雄出處,奮鬥著的人都是幸福的。」

當著《三國演義》搬運工的李志一下躥紅,成為一匹黑馬。後來,他在全國諸多電視台亮相,上過央視一套《新聞聯播》,獲得過上海文廣主辦的一項主持人大賽第一名。有很多機會可以轉型,甚至進軍電視台,拿更高的待遇,但李志說,他還是鍾情武侯祠。

一次遊覽解說,別人用一個小時,李志可能會用兩到三個小時。「我希望能照顧到每一位遊客的感受,每一位遊客對歷史、對武侯祠的感受是不一樣的,特別遇到和我一樣的『三國迷』時,我就更加興奮。」工作十二年來,李志累計講解超過1.1萬餘批次,服務遊客約20萬人。此外還多次在「武侯夜話」等主題活動中開辦《三國街巷志》、《李志·微三國》等專題講座。

三國文化淵源流長,探索之路永無止境。因為經常受邀為小學生講三國,慢慢地李志也在思考講解方式——將原本90分鐘的講解壓縮到40分鐘,借鑒動畫片的形式,結合遊戲等提高小學生的接受度,比如蒙面畫張飛,「事實證明,90分鐘的講解,學生是要懵的,40分鐘的講解剛剛好,一節課嘛。」作為三國文化大使,李志更希望帶動更多青少年認識、了解、研究歷史,他在全市多所小學開展「三國文化進校園」等專題特色講座活動,並作為蒲江縣甘溪鎮希望小學的義工,為偏遠地區校園的全校師生定期義務傳播三國文化。

3

三國內外講情懷故事

三國歷史給李志的不僅僅是一份興趣、一份工作,更多的是讓他有一份寧靜致遠的底氣,平和地來看待身邊的人和事。

李志剛到成都,還沒有當上解說員時,就認識了一位三國文化的鐵杆粉絲——王大爺。每天晚飯過後,70多歲的王大爺就穿著他的大褂,搖著一把羽毛扇,在武侯祠博物館門口當起了義務講解員。「有人聽呢,他就開講。大爺精神特別好,一講講兩個鐘頭,津津有味!」講的人也開心,聽的人也開心。有時候沒遊客聽了,王大爺就坐在遊客聽講處乘涼,年輕的講解員或者像李志這樣懷揣著三國夢的年輕人經常向王大爺請教,他更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講高興了,王大爺還經常給李志出出題,「我來考考你!你知道……」2009年,王大爺因為患癌症去世,聽到這個消息後,李志一時難以平復自己的情緒,「我和老爺子是最聊得來的,因為大家都是三國文化的愛好者。對於武侯祠,對於講解員這份工作,我相信我和王大爺都沒有把它當作一份謀生的職業看,而是把這裡當成我的家,我生命的一部分。」

現在,李志依然沉醉於自己在武侯祠博物館裡閑庭漫步的思考,他說:「任何一段歷史都有它的精髓所在。人生太過平凡,我只講好三國。」

覺得不錯,請點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武侯發布 的精彩文章:

TAG:武侯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