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胡則印施刻本亮相「越地寶藏」展

胡則印施刻本亮相「越地寶藏」展

胡則印施刻本亮相「越地寶藏」展

胡則印施刻本亮相「越地寶藏」展

近日,從胡公文化研究會獲悉了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由北宋名臣、永康先賢胡則印施的佛經刻本《大悲心陀羅尼經》,現正在浙江博物館「越地寶藏——100件文物講述浙江故事」大展中展出。

胡則印施刻本亮相「越地寶藏」展

在胡則逝世900多年後,胡則印施的刻本的發現,吸引了許多永康人慕名而往。我市市民朱革承、徐小飛專程趕到杭州,在浙江博物館欣賞了陳列在展館內的佛經刻本《大悲心陀羅尼經》。胡公文化研究會會長鬍聯章聞訊也十分激動,他表示,這是目前全國發現並保存完好的唯一一件與胡則有關的文物。

胡則印施刻本亮相「越地寶藏」展

《大悲心陀羅尼經》刻本為經折裝,外有封皮,簽帶,用楷書書寫。前段為大悲心發願文,後段為84句大悲咒。卷末題「明道二年十二月日太中大夫尚書兵部侍郎致仕上柱國賜紫金魚袋胡則印施」。該冊用紙上等,刻工精緻,經博物館專家學者鑒別,是十分難得的宋版精品。 該刻本於北宋明道二年(1033年),由當時71歲高齡,時任兵部侍郎的胡則印施,後在瑞安慧光塔出土,被保存在當地博物館,具有不菲的歷史價值。又因它是迄今為止發現的胡則留下的唯一真跡,更具有研究意義。

據了解,浙江博物館大展「越地寶藏」匯聚了全省39家文博機構,為觀眾呈現從史前到明清期間浙江大地上精彩的100件國寶。如此大規模地集中展出,實屬難得。與胡則印施的刻本一同展出的有聲明遠揚的「明星」國寶:在《國家寶藏》節目中亮相的良渚玉琮王;屬第三批禁止出國出境文物的臨安水丘氏墓出土的越窯青瓷薰爐;元代書畫家趙孟頫描寫家鄉的行書《吳興賦》;嘉興博物館鎮館之寶崧澤文化人首陶瓶等。

「越地寶藏」展覽中的每一組(件)文物,都對應著一段浙江的歷史文化。如果把整個浙江歷史比作一場精彩、完整的演出,那麼這些文物所對應的歷史故事便是其中一出出精彩的「折子戲」。而胡則印施的《大悲心陀羅尼經》,則為來客打開了北宋風雲中的清流一幕,一個宦海沉浮47載,逮侍三朝,十握州府,為浙江百姓奔波一生,勞碌一生,名為「胡公」的為官傳奇。

「在展覽現場看到我們永康先賢胡公留下的東西,經過這麼長時間,還能保存這麼完好,這麼精美,作為永康人,我感到特別振奮和自豪!」徐小飛對記者感慨道。

據悉,「越地寶藏」展覽截至10月8日,期間提供志願講解和語音導覽服務。感興趣的市民不妨去杭城一睹為快。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善本古籍 的精彩文章:

千年夢圓:宋版《思溪藏》重刊首發
陳垣校勘方法論

TAG:善本古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