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歷史上,英國人也曾為關稅與美國人打貿易戰

歷史上,英國人也曾為關稅與美國人打貿易戰

生活在英國,也曾在BBC上了解了一段跟關稅有關的歷史。英國和美國,也曾有過激烈的「關稅大戰」。

進入20世紀時,整個大英帝國面臨的威脅,是來自與德國和美國的商業競爭。

出身於倫敦、商業成功並於後來任伯明翰市長的政治家約瑟夫·張伯倫,在新世紀如何建立一個更強大帝國的選擇上,發現自己被灌了一碗新的迷魂湯。

1903年5月15日,張伯倫站在伯明翰市政大廳里演講,打響了關稅戰的第一槍。他的演講內容是關於大英帝國的未來,關於這個國家將來會在世界上處在什麼地位。誰在未來會贏得世界,誰在未來會被世界拋在後面?

此外,演講的內容還提到了一個非常無聊的名詞:關稅改革。

就是這樣一個詞,幾乎把當時的英國撕裂成兩個部分。

維多利亞時期建立了一個國際自由貿易和沒有關稅的世界。全世界自由貿易和不收關稅,幾乎成為整個大英帝國的教旨。但20世紀之交前後,德國和美國都設置了一個關稅壁壘,利用對進口商品徵收關稅的方式來保護自己正在日益增長的企業。這兩個國家以這種方式,同英國的企業開展競爭。

面對關稅,張伯倫的回復非常簡單:我們也應該在整個大英帝國的領土上,建立起一個貿易保護之牆。要知道,那個時候,英國號稱日不落帝國,是整個世界的中心,統治著全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美國和德國,還遠遠不能和它相比。

張伯倫進一步解釋了他的觀點:我們應該對所有外來的食品和製造業徵收關稅。對境內的所有企業,實現零稅率,進行自由貿易。英國工業應該為包括殖民地在內的整個帝國服務,而英國的殖民地則應該來養育英國人民。

每個英國人都可以成為贏家。至少張伯倫的觀點看起來是非常完美的。

但是,有一點兒是張伯倫所沒有預料到的:在對進行關稅保護的背後,跟德國和美國商品相比,意味著英國本國產品喪失了原有的競爭力。更要命的是,這些對國外商品徵收關稅的行為,導致了英國國內食品物價大幅度上漲,嚴重影響了國內多數民眾特別是城市居民的生活。

任何行為,都是一把雙刃劍。你在傷別人的同時,也在傷自己。很快,人們開指責張伯倫的關稅政策。甚至,有人譏諷他說:這個名義上是保護企業的關稅,實際上應該叫「讓人餓肚子的稅」。

很多年後成為英國首相的邱吉爾,那時還是一個保守黨議員。丘吉爾在貿易問題上對政府也有意見:他公開反對自由黨約瑟夫·張伯倫的貿易壁壘政策,堅持自由貿易原則。由於自由聯合黨是和保守黨合作的,遂使他與保守黨分道揚鑣(自由聯合黨後來併入保守黨);1904年他自稱為「獨立的保守黨人」,並最終於1905年1月被保守黨註銷黨籍。4個月後,他加入了自由黨,成為反對黨的成員。

曾被邱吉爾稱讚過能「呼風喚雨」 的張伯倫,早就把自由黨撕裂成兩個部分。

自由黨中的影子首相亨利·赫伯特·阿斯奎斯(Henry Herbert Asquith)也跟著攻擊。是要自由貿易還是設置關稅壁壘?

人們整整辯論了三年。

每周,都有上百萬的人參與這場討論。持續討論的直接結果,導致了倫敦的媒體有了巨大的機會:人們開始愛讀報紙了!

徵收關稅,不一定是最有效的辦法。這是英國人當年得出的教訓。這麼多年過去了,同樣是關稅,美國人會把它用好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英倫故事匯 的精彩文章:

TAG:英倫故事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