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楊士懲:自己忍餓,救濟飢囚

楊士懲:自己忍餓,救濟飢囚

安士全書今譯

忍餓給囚

(出自《懿行錄》)

【原文】

【原文】明楊士懲,鄞(yín)之鏡川里人,初為縣吏,存心仁厚,守法公平。時縣令嚴酷,曾撻一囚,流血滿前,怒猶未息。楊跪而寬解之,且曰,如得其情,哀矜勿喜。喜且不可,況於怒乎。由是宰為霽容。家甚貧,饋遺一無所取,遇囚乏食,多方濟之。一日,有新囚數人,待哺甚急。家無第二日糧,因問囚從何來。曰來自杭,忍飢久矣。乃撤己之米,煮粥濟之。後生子守陳,累官翰林學士。贈如其爵。

[按]自己之餓,尚在本日。諸囚之餓,已在前日。如此一較,與其自飽,無寧給囚。楊公設想,自應爾爾。

恭請《安士全書》今譯

pc端福慧書坊鏈接地址:

https://shop332514963.taobao.com/

【參考今譯】

【譯白】明朝楊士懲,浙江鄞縣鏡川里人,早年在縣府任獄吏,存心仁厚,守法公平。當時縣令很嚴酷,曾鞭打一囚犯,使其血流滿身,而猶未息怒。楊士懲跪下寬慰勸解道:「曾子說過:『即使查清案犯真情,也當憐憫他們,而不可沾沾自喜。』喜尚且不可,何況發怒呢?」縣令經他一勸,臉色才轉溫和。士懲家裡很貧窮,有人送其禮物,一概不收。遇上囚犯缺少食物,他總是多方設法周濟。有一天,有新來囚犯數人,餓得快不行了。而士懲家中也已無隔日糧。問囚犯從何處來。說來自杭州,已忍飢挨餓好幾天了。士懲便拿出自家僅剩的一點米,煮粥給他們充饑。後來士懲生子守陳,屢次陞官,至翰林學士。楊公也被贈封爵位。

[按]自己雖餓,只在當天。而囚犯已經餓了好幾天。如此比較,與其留那點米自飽,不如煮粥周濟囚犯,使他們得以活命。楊公能如此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自然感得應有之福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弘化社 的精彩文章:

浙圖有群「書醫」,公益修書護古籍
全木佛塔,20層樓高,屹立千年

TAG:弘化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