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黨史博覽】奮勇殺敵被錢袋救了一命的將軍王文模

【黨史博覽】奮勇殺敵被錢袋救了一命的將軍王文模

原標題:【黨史博覽】奮勇殺敵被錢袋救了一命的將軍王文模


來源:中國新聞網


王文模(1912-1995):四川省達縣人。1933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達縣二區游擊大隊中隊長,紅30軍第88師265團營管理員、團經理處股長、副處長、處長。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15師教導大隊管理主任、115師供給部軍實科科長、前方供給處處長、冀魯邊軍區前方供給處處長、後勤部政治委員、渤海軍區後勤部政治委員。


從21歲參加革命開始,硝煙滾滾的戰場便留下了王文模奮勇殺敵的身影。長征中三過草地、為掩護西路軍總部撤退在梨園口阻擊敵人、冀魯邊軍區地道戰……他和將士們一起,衝鋒陷陣,將生死置之度外。正是他的大無畏精神,讓他能夠死裡逃生,立下了赫赫戰功。王文模大概自己也沒有想到,捆在腰間的銀元曾經救了他的命……


家境貧困


跟著表兄打倒土豪劣紳

王文模是四川省達縣人,1912年出生。父親經商兼務農,由於苛捐雜稅和高利貸的盤剝,家境日漸貧困,到王文模出生時,家裡的幾畝田地已經賣光,全家靠租地和出賣勞動力為生。王文模只上過一年私塾,便不得不為生計奔波。他當過挑夫、打過短工,16歲又學當木匠。


王文模走上革命道路受到了表兄羅萬雲的影響。那是1932年秋天,羅萬雲回到家鄉辦夜校,王文模和不少年輕人都去上學。羅萬雲除了教學生文化外,還給他們講「打土豪分田地」、「窮人鬧翻身」的革命道理。這使窮苦的青年們知道,世界上還有一支為窮人打天下的隊伍。這時,王文模才知道表兄原來是個共產黨員。不久後,在羅萬雲的帶領下,他們組織了農民協會,開始以各種形式同土豪劣紳作鬥爭。


1933年,紅四方面軍解放了王文模的家鄉。他參加了游擊隊,任中隊長,不久編入紅四方面軍30軍88師265團任排長。在反擊四川軍閥劉湘發動的「六路圍攻」中,王文模作戰勇敢。此後,他相繼參加了廣昭戰役和陝南戰役,在戰鬥中兩次受傷。



原南京軍區司令員向守志(左一)給王文模(坐者)授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與惡劣環境做鬥爭


先遣隊三次過草地


1935年3月,紅四方面軍撤離川陝根據地,開始西征。8月下旬,紅軍265團擔任過草地的先遣隊,首先踏入茫茫草地。


草地氣候異常惡劣,一會兒炎炎赤日,一會兒雨雪交加,腳下是顫悠悠的草皮,到處是能吞沒人畜的泥沼。為了保證後續部隊的安全通過,尖兵連手持長桿,摸索前進,安插路標,在特別艱苦的地段,還拉起羊毛繩,以便後面的同志緣繩通過。


一天,當太陽西下,到處點燃篝火的時候,前面突然傳來一個令人歡呼鼓舞的消息:「明天就可以走出草地了!」有的同志興奮得歡呼起來。

王文模摸了一下腰間的油布乾糧袋,裡面裝著幾包「哈德門」香煙。那是他為團部的同志過草地準備的,打算在關鍵時刻拿出來給大家鼓勁,他想:現在快要走出草地了,應該拿出來犒勞大家了。


於是,每個人都分得一支煙,大家高興壞了。有的捨不得抽,把煙拿在鼻子下面聞了又聞。有的把煙點燃了,猛吸幾口,趕路的勁也來了。第二天,部隊順利走出了草地,到達班佑、巴西地區。


但是,由於張國燾反對北上方針,強令紅四方面軍部隊南下川康邊境,因此王文模又第二次過草地。這一次重過草地,四野荒涼。由於連續作戰,部隊得不到休整,疲憊不堪,加上缺糧少葯,很多戰友犧牲了。因為部隊大量減員,被迫轉入川康地區,行動越來越困難


1936年7月上旬,紅二、四方面軍在甘孜會師後,朱德、任弼時、賀龍等同志對張國燾的錯誤進行了批評鬥爭,使他接受了黨中央的北上方針,於是王文模的部隊又第三次過草地。終於在1936年10月,一、二、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實現了勝利會師。


鄧小平在黃山接見萬里等安徽省委常委,穿軍裝者為王文模


錢袋救了他的命


在祁連山被俘


1936年10月底,紅30軍在靖遠渡過黃河,轉戰河西走廊。1937年3月,265團為掩護西路軍總部向祁連山撤退,奉命在梨園口阻擊敵人。梨園口是從戈壁灘進入祁連山的一個山口,形狀像個喇叭。「喇叭」里有許多坡度不陡的小山,簇擁著一條細細彎彎的進山小徑。對這些小山,敵人的騎兵可以毫不費力地一衝到頂,地形對我軍非常不利。當部隊剛剛進入山口,戈壁灘上就捲起一股股黃塵敵人的追兵到了。


敵人知道紅軍已快彈盡糧絕,肆無忌憚地衝殺過來。265團抱定戰鬥到底的決心,銷毀了所有文件和物品。王文模把全團僅剩的一點銀元捆在腰裡,抽出當年從敵人營長手裡繳獲的馬刀,趁著爆炸的煙霧,撲進敵群。忽然,背面衝過來一個敵人,一把刺刀扎進了他的腰裡,幾乎同時,王文模耳邊又是一陣槍響。他忍痛回頭一看,一個敵人的頭被打開了花。原來是團里的李醫生在危急關頭救了他,李醫生踢開敵人的屍體,幫王文模拔出刀,仔細一看,傷口不到兩寸深,刺刀上卻有一塊被刺缺的銀元。原來,刺刀扎在了錢袋上,是錢袋救了他一命。


經過激烈的搏鬥,我方傷亡慘重,王文模和十幾個戰友衝出重圍,進入祁連山,但不久被敵人騎兵俘獲,關押在涼州監獄。


王文模穿著一身單衣、套著一條剪成四個口子的麻袋片子,每天干十幾個小時的活,只能吃半斤黑面熬成的粥。一些同志忍受不了非人的虐待,冒險逃跑,但因為與當地群眾語言不通,缺乏交通工具,又沒有武器,大都被敵人抓回來殺了。


但是,敵人的殘酷沒有嚇到紅軍。王文模與戰友秘密商量,一有機會就搞武器,搞到武器就逃跑。即使敵人追上了,也可以拼掉幾個,決不能白白送死。但是,由於敵人的嚴密監視,逃跑計劃沒有實現。直到1937年10月,西路軍戰俘被押往武漢,王文模等人途經西安時,被八路軍西安辦事處營救回延安。王文模終於回到了黨的懷抱。他在八路軍115師教導大隊擔任軍需科長、處長等職。



王文模和妻子


地道戰中造假墳


掩護工廠和醫院


1942年,王文模調任冀魯邊軍區後勤部政委。這裡北近天津,南接濟南,西逼津浦鐵路,東臨渤海灣,是插在日寇心臟的一把尖刀。日寇推行囚籠政策大挖封鎖溝、修公路、設崗樓。


為了對付敵人的掃蕩,我軍採用分散游擊的辦法和敵人周旋。敵人幾乎每天不斷,僅1942年冬天的一個月中,邊區軍民就和敵人作戰200多次,部隊長期睡在野外,鑽地洞。為了巧妙地打擊敵人,邊區軍民創造了地道戰,村村戶戶挖了地道。


在地道戰中,王文模領導後勤部的同志,利用荒冢孤墳做掩護,在荒野上造假墳,在假墳里開辦小工廠,辦物資站,有個流動醫院就設在假墳園裡,可以容納100多人,放幾十張床鋪,治癒了不少傷員。


在此期間,邊區軍民還經歷著另一場嚴峻的鬥爭。


由於日寇瘋狂掃蕩,邊區的武裝力量紛紛投敵,部隊內部也出現了叛徒。他們經不起殘酷鬥爭的考驗,密謀發動嘩變,妄想把隊伍拉走投敵。王文模和邊區同志一道粉碎了叛徒的行徑,使他們沒能帶走一人一槍。


1944年3月,冀魯邊區和清河軍區合併為渤海軍區,王文模仍任後勤部政委。他組織領導了軍工建設,建立了幾個兵工廠和被服廠,成功地生產出大批子彈、炮彈和炸藥,有力地支援了前線作戰。


編輯:趙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達州先鋒 的精彩文章:

王維舟的一生:王維舟獲得了什麼等級的軍銜

TAG:達州先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