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獵鷹」9再送貨上天,系4型箭最後一飛

「獵鷹」9再送貨上天,系4型箭最後一飛

【綜合消息】太空探索公司的「獵鷹」9-1.2型火箭6月29日在卡納維拉爾角空軍站發射了執行NASA「商業補給服務」(CRS)項目下國際空間站貨運補給任務的又一艘「龍」貨運飛船,任務代號「龍」CRS-15。所發飛船定於7月2日抵達空間站,將在站上停靠約1個月時間,離站返航時將帶回近2噸設備、貨物和科研樣本。本次發射所用第一級火箭4月18日剛參加過NASA「凌日系外行星勘測衛星」(TESS)發射任務,並在海上平台上成功回收,但本次發射未安排做二次回收;所發飛船則曾在2016年7月參加了「龍」CRS-9貨運補給任務。

本次發射所復用的第一級是太空探索公司出產的最後一枚4型箭。約10周後重新投入發射使用創下了獵鷹」9第一級復用的最短時間間隔紀錄。此前的最快紀錄約為4.5個月。這也是4型箭的最後一飛。太空探索公司今後的所有「獵鷹」9發射都將採用升級後的5型箭。5型「獵鷹」9已在5月11日首飛。5型設計針對第一級復用性能做了優化,目標是至少能使用10次。太空探索公司創始人和首執馬斯克表示,5型助推器最終可在24小時內完成發射、著陸和再次發射。

太空探索公司握有NASA的兩份空間站貨運補給合同,涉及2024年前的至少26次補給任務。公司「龍」飛船任務管理主管詹森在6月28日的射前新聞發布會上說,第一份CRS合同餘下的5次任務打算都採用經過翻修的舊船。NASA還同該公司簽有空間站人員運輸項目合同,以研製能載人的「龍」2型飛船,用來承擔人員往返運輸任務。第二份CRS合同下的至少6次貨運補給任務也將採用「龍」2型飛船。詹森說,這些飛船要做的基本上就是拆除船內的座椅和操縱台,改用於裝貨。

按飛行程序,在本次發射中,「龍」飛船會在9分31秒進行船箭分離。飛船將用3天時間同空間站實現交會對接。而據詹森介紹,與此同時,火箭第二級(上面級)將繼續在軌進行一項長時間滑行試驗。從航行通告所給信息看,第二級將在起飛後約6小時完成一次離軌機動後落入大西洋。太空探索公司未透露此次實驗性長時間滑行的目的,但運載火箭通常在把保密軍事監視衛星等有效載荷直接送入靜地軌道時需工作約6小時,其間要讓發動機多次點火工作。

本次發射的「龍」飛船裝載了約2.7噸補給物資和儀器設備等,包括1台將裝到站外的設備,即NASA戈達德航天飛行中心和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大氣與空間物理學實驗室的「空間站生態系統天基熱輻射計實驗」(ECOSTRESS),並包括將從站上部署的6顆微小衛星。ECOSTRESS將測量植物溫度,並利用這一信息來加深對植物需水量和如何應對水分脅迫的認識。6顆微小衛星是:1~3)「比亞里-小隊」(Biarri-Squad)1~3, 由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和英國四國合作的「比亞里」項目下的三體立方星技術衛星,各重約4公斤。「比亞里」項目擬利用3顆編隊飛行立方星來試驗一款L1頻段GPS接收機。去年5月由「天鵝座」飛船搭載上天、後從站上部署的「高精度雷達標校衛星」(SHARC)非標準五體立方星上載有「比亞里」項目的先期降風險設備,稱為「比亞里-單點」(Biarri-Point)。4~6)由日本九州工業大學在「聯合全球多國鳥衛星」項目下建造的3顆單體立方星技術衛星,各重1公斤。該項目由日方牽頭,旨在幫助沒有衛星製造能力的非航天國家設計、研製和運行衛星,外方參與人員是在九州工大留學的研究生。本次發射的3顆衛星分別是不丹的「鳥」BTN(又稱「不丹」1)、馬來西亞的「鳥」MYS(又稱「瑪拉工藝大學星」(UiTMSAT)1)和菲律賓的「鳥」PHL(又稱「瑪雅」(MAYA)1)。

含「重鷹」首飛,這是太空探索公司今年進行的第12次發射。截至本次發射,「獵鷹」9已進行12次舊箭復用飛行。加上「重鷹」首飛的兩枚側裝助推器,太空探索公司重複使用的舊箭數量已達14枚。

如對航天戰略感興趣,

請關注以下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航小宇 的精彩文章:

新計劃:看NASA擬如何應對襲向地球的小行星
美創企靜地星座選用荷廠家綠色推力器

TAG:航小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