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求知若渴還是無知是福?PNAS給出答案:大腦會自行判斷

求知若渴還是無知是福?PNAS給出答案:大腦會自行判斷

身邊經常會有這樣的現象:明知道體檢可以讓自己更了解身體狀況,但因為怕聽到壞消息,不少人還是會傾向於選擇無視體檢。有的時候,我們求知若渴,但有時候又覺得無知是福……這一系列的心態之間,我們到底是如何選擇的呢?最近,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CL)的科學家發現,大腦會自行判斷。

圖片來源:Human Brain Project

最新的這項研究以 「Valuation of knowledge and ignorance in mesolimbic reward circuitry」為題發表PNAS雜誌上。

文章作者、UCL實驗心理學Tali Sharot博士說道:「追求知識是人性的一個基本特徵,然而,在健康或金融的問題中,人們有時會選擇保持無知。我們的研究表明,大腦的獎勵迴路會選擇性地對待這個機會,以獲得對未來有利結果的了解,而非不利的結果。這也解釋了為什麼』知道』可能並不總是被優先選擇。」

The researchers found that activity in the brain』s reward system – the nucleus accumbens and ventral tegmental area – in response to the opportunity to receive information about good lotteries, but not about bad lotteries, displayed a pattern similar to what is observed in response to material rewards. This brain signal was independent from the brain response observed when participants found out whether they won or lost the lottery and predicted their preference for information. NeuroscienceNews.com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在這項研究中,62名參與者執行了一項計算機任務,並被詢問他們是想要獲得信息還是選擇無視。抽獎的結果既可能是有利的(很可能獲勝),也可能是不利的(很可能失敗)。不管志願者是否選擇知道結果,抽獎都會中,並在比賽結束時收到所有的獎勵。

此外,在36名參與者執行任務時,研究人員對他們的大腦活動進行了掃描。研究人員發現,大腦獎勵系統的活動(伏隔核和腹側被蓋區域)對抽獎好的信息響應,而非不好的信息。這種模式和大腦對物質獎勵的反應相似。

「當參與者被告知他們即將獲得信息時,傳達好消息的可能性越大,我們就越有可能觀察到與獎勵處理相關的典型神經信號,」Sharot博士補充說。「這些發現有助於解釋,為什麼人們在相信自己的價值上升時,更願意查看自己的銀行賬戶,而當他們懷疑自己的價值下降時,則不願意查看自己的銀行賬戶。」

文章作者Caroline Charpentier博士(原來在UCL心理學,現在在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說:「我們的發現與信念具有效用的理論是一致的,這意味著相信某件事會發生,就會有積極或消極的影響,就像真實事件對我們的影響一樣。」

「因此,人們有動機去尋找能夠產生積極信念的信息,並避免可能產生負面信念的信息,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人們會避免進行醫學篩查,即使在那些測試可以拯救他們的情況下。」

責編:浮蘇

End

參考資料:1)How your brain decides between knowledge and ignorance

本文系生物探索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其他任何媒體、網站如需轉載,須在正文前註明來源生物探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物探索 的精彩文章:

TOP10!2017年全球製藥行業年薪最高的十位女高管
Science重大突破:刪除一段DNA,逆轉小鼠「性別」!

TAG:生物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