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羅馬尼亞王后的皇冠為何會被收藏在一座偏遠的美國小鎮里?

羅馬尼亞王后的皇冠為何會被收藏在一座偏遠的美國小鎮里?

現實的生活正像是纏綿在一起的長長的膠捲,我們的回憶和期待只不過是選擇其中的精彩圖片。

——阿蘭·德波頓《旅行的藝術》

在北美大陸的太平洋西北海岸,哥倫比亞大河如天塹般分隔開華盛頓和俄勒岡兩州,一座名不見經傳的小鎮,Maryhill,沉默地佇立於河的東面。

這是一座真正意義上的「小鎮」,根據2000年的人口普查顯示:Maryhill僅有40個家庭,居住著98個人。

1918年,以在西部修建鐵路和公路起家的富商,Samuel Hill(希爾),買下了哥倫比亞河邊7000英畝的土地,野心勃勃地修建起一個以自己妻子和女兒的名字命名的小鎮。希爾是基督教新教貴格會的成員,他希望能吸引同樣是貴格會教徒的農民們前來墾荒,創造一個有著共同信仰的烏托邦。然而除了希爾和他的家人,並沒有其他貴格會的教友願意前來此處,而小鎮則被幾年後的一場大火付之一炬。

貴格會的教義反對任何形式的戰爭和暴力,主張和平主義和宗教自由。為了紀念一戰期間Klickitat郡戰死沙場的士兵們,希爾在哥倫比亞河邊按照1:1的比例仿造了一座英國新石器時代的著名遺址——「巨石陣(Stonehenge)」。身為虔誠的貴格教信徒,希爾認為英國巨石陣是被用作獻祭的場所,而他的複製品意在警示世人,避免讓人類的生命繼續成為戰爭的祭品。然而,不管希爾的願望有多麼美好,都無法掩飾這件「贗品」其實是對他本人「有錢任性」的寫照。

像希爾這樣的富商,朋友圈裡總少不了一些知名人物,譬如羅馬尼亞王后,Marie of Romania(瑪麗),以及舞蹈家Loie Fuller。後者建議他將自己因為一戰而停工的豪宅改建成一座博物館,用以服務大眾,「讓落後的美國西北部更多地了解法國藝術」。

這座博物館如今收藏著羅馬尼亞瑪麗王后的皇冠、珠寶、加冕時穿過的禮服、拜占庭風格的傢具,以及一些北美和歐洲的藝術藏品,包括羅丹的雕塑、東正教聖像畫、歐洲「新藝術運動」時期的玻璃製品等。

瑪麗王后被認為是同時代最有魅力的歐洲王室女性之一,她的父親是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的二兒子,母親則是俄羅斯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的小女兒。因為母親對英國皇室的排斥,還是愛丁堡公主的瑪麗拒絕了表哥威爾士王子喬治(即英國國王喬治五世)的求婚,在母親的安排下嫁與出身德國霍亨索倫王室的羅馬尼亞王太子斐迪南,由此開啟了一段不幸的王室婚姻。

生性浪漫的瑪麗王后與統治羅馬尼亞的古板德國王室格格不入,她比軟弱平庸的丈夫更受羅馬尼亞民眾的喜愛,卻因放縱的私生活而遭人詬病。她在一戰期間積极參与政治,與大多數民眾一起反對加入德國一方參戰,之後甚至促使丈夫讓羅馬尼亞成為「協約國」的一員,並在戰後的巴黎和會上受到法國人的喜愛。然而,君主立憲制在此時已即將走到盡頭,性情乖戾的卡羅爾二世即位後加速了羅馬尼亞王室的崩潰,這個大兒子冷酷的態度使得瑪麗王后抑鬱而終,結束了傳奇的一生。

離開Maryhill,跨過北美大陸西北部最大的一條河流便能抵達俄勒岡州。哥倫比亞河發源於加拿大終年積雪的落基山脈,一路南下進入美國後蜿蜒向西,形成華盛頓和俄勒岡州之間天然的分界線,最終匯入太平洋。這條河流經北美大小七座城市,無形間將這些原本毫無關係的地域連接了起來。洄遊的三文魚每年在這裡溯流而上,引得千年前的原住民部落在此定居繁衍,直到歐洲殖民者帶來槍炮和天花,以及滅族之災。

大風呼嘯著沿哥倫比亞河道刮過,我們駕駛的日本車感覺輕飄飄的,似乎下一秒便要隨風而去。不管人類的文明發展到何種程度,在暴戾的大自然面前仍然不堪一擊。

感謝閱讀。

歡迎關注我的微博 / Lofter : mokochen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將它分享到朋友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個人漫遊 的精彩文章:

去華盛頓州的小鎮Goldendale看風車

TAG:一個人漫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