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周亞夫拿梁王當誘餌打敗了叛軍,做了丞相之後卻讓漢景帝寒了心!

周亞夫拿梁王當誘餌打敗了叛軍,做了丞相之後卻讓漢景帝寒了心!

歷史很繁,我來把它簡化;歷史很亂,我來把它梳理;歷史很枯燥,我來讓它有趣起來!

就這樣,周亞夫率領主力部隊出發了。他們一路繞行,走藍田,出武關,就到達了雒陽。這時候,梁國的情況更加緊急了,隨時都有被攻下來的可能。

梁王沒招,只好派人向周亞夫求救,可周亞夫根本不理會,只是告訴梁王使者,你們再堅持一段,隨後把軍隊屯在梁國以北的昌邑(在今山東巨野西南),就在那屯著,看著梁國堅持那一段。

梁王急眼了,幾次向周亞夫求救,周亞夫還是之前那一句話,再堅持一段。到最後梁王只好直接向漢景帝求救,漢景帝也不想自己弟弟被幹掉,親自下詔書讓周亞夫去援救梁國,可周亞夫依舊不理,就那麼看著梁王堅持那一段。梁王絕望了,周亞夫指望不上了,自己的皇帝哥哥也指望不上了,現在只能靠自己了。他任命韓安國和張羽為將軍,自己也每天在城池上面給將士們打氣,和吳楚聯軍熬了一天又一天。

梁王在那裡不好受,那吳楚聯軍更是不舒服,看著馬上就要到嘴的肉,可不管怎麼用力伸脖子,始終差了那麼一點點。就在他們難受的時候,事情來了,周亞夫派人把他們的糧道給截住了。這可不妙,不但肉沒吃到,連米都要斷頓了,他們只好轉過頭來,攻擊周亞夫的軍隊。

周亞夫的軍隊可沒閑著,在觀看兩國堅持那一段的時間裡,他們的防禦措施做的非常好,吳楚聯軍幾次進攻,周亞夫的大軍一直是堅守壁壘,不和他們打。就這樣,吳楚聯軍幾次進攻,都沒有得手。

可這仗又不能不打,於是一天夜裡,吳楚聯軍去偷襲了周亞夫的軍營。他們大張旗鼓的進攻漢軍大營的東南面,當時周亞夫已經躺在床上了,他坐起來沉思片刻,吩咐屬下,集中主力部隊,去防禦西北方。果然不出周亞夫所料,一會功夫,吳楚聯軍的主力部隊就從西北方發動強攻,可漢軍的主力早就在那裡等他們了,所以吳楚聯軍不但沒有佔到便宜,反而損兵折將。

時間一天一天的過去了,吳楚聯軍的糧食依然消耗光了,餓肚子的士兵已經沒有多少戰鬥力了,周亞夫看時機已到,就率領部隊對吳楚聯軍發動了致命一擊。吳楚聯軍潰敗,吳王劉濞帶著幾千親兵逃走了,他們渡過淮河逃到丹徒(今江蘇鎮江),就打算在那塊地方紮下跟,然後招兵買馬,妄圖重整山河。

可漢景帝不想再給他機會了,他派人給了吳王臨時地盤附近的東越王,送去了厚禮。拿了厚禮的東越王也不厚道了,他把吳王騙到了自己的控制範圍,殺死了吳王,而後把吳王的人頭獻給了朝廷。當初和吳王一起並肩作戰的楚王也未能倖免,在吳軍潰敗的時候,楚王就已經自殺了。

終於,領頭羊倒下了,周亞夫在皇帝的信任之下,梁王的策應之下,用了三個月的時間,平定了七國之亂。

七國之亂被平定了,這最高興的肯定是漢景帝了。可今天咱們先不管漢景帝怎麼樂呵,先說說平定七國之亂的兩位大功臣,周亞夫和梁王的後來事,按照功勞大小排序,咱們先說一說周亞夫。

因為立了大功,周亞夫被漢景帝狠狠的表揚和賞賜了一番,從此被視為國之重臣。可你想想,當年周亞夫是拿梁王當誘餌和擋箭牌,才拿下了最後的勝利,那梁王是誰啊,是當今竇太后的親生兒子,所以竇太后和梁王是沒少在漢景帝面前說了周亞夫的壞話。好在漢景帝比較明白,一直對周亞夫器重有加,就在七國之亂平定的五年之後,丞相的位置空了出來,周亞夫被推到了丞相的位置之上。

周亞夫是武將出身,做事情講究個丁是丁卯是卯,原則性特彆強。有那麼一次,漢景帝要廢掉太子劉榮,理由還比較牽強,主要是因為太子生母犯了不少的過錯。作為丞相,周亞夫是據理力爭啊,極力想保住劉榮的太子之位。可漢景帝那時候比較激動,鐵了心要廢太子,最終周亞夫的勸阻沒有見效,太子還是被廢掉。雖然是這樣,漢景帝還是挺欣賞周亞夫這股子直性子。

可作為丞相,國家的事情總是一件又一件的撲面而來。有那麼一次,竇太后向兒子提了個要求,想要封皇后的哥哥王信為侯。漢景帝對這類的事情還是比較敏感的,他給老娘解釋,以前父皇在世的時候,您老人家的弟弟和侄子都沒有被封侯,是我繼位之後,才把他們封侯的。這個王信啊,還是再等等吧。

可太后有自己的一套理論,兒啊,這個做皇帝也好,辦事情也罷,都要根據實際情況的,當年先帝在世的時候,我哥哥也在世,可他沒有被封到候啊。直到哥哥死後,他的兒子才被封侯,對於這件事情,我一直藏在內心,萬分的遺憾。現在你是皇帝了,可不能讓皇后寒心了,你就聽娘一句話,封了王信,就是了。

漢景帝看老娘這麼執著,也不好當面拒絕,他腦子一轉,計上心來,娘啊,封侯是大事,還是讓我和丞相商量商量吧。果然不出漢景帝所料,周亞夫是堅決反對這件事情,而且還抬出了漢高祖。大家都知道,當年高祖皇帝曾經說過,不是劉姓不許封王,可高祖還說過另外一句話,那就是,不是有功之臣,不許封侯,否則天下共討之。王信雖然是皇后的哥哥,可他畢竟沒有大功,按理不能封侯。有了周亞夫的強硬,再加上高祖爺爺的支持,漢景帝就理直氣壯的放下了這個事情,不再提起。

時間在往前走,事情也是跟著來,在漢景帝後來的歲月里,和匈奴人也打了不少交道,後來居然出現了一個大驚喜。匈奴以一個叫唯許盧的將軍為首,一共五個人來歸順漢朝了,這可是份厚禮,漢景帝是個講究人,就想給人家回個大禮包,要把這五個人都封為侯,想以此作為契機,給匈奴朋友們看一看,來我這裡吧,我會對你們很好的。

可耿直的周亞夫丞相又一次站了出來,理由一樣足夠充分,匈奴人來投靠我們是好事,可他們這畢竟是一種背叛國家的行為,如果陛下把這樣的人封了侯,那以後我們的大臣以後效仿他們,你又該如何懲罰他們哪?

這回漢景帝真的不高興了,好你個周亞夫,我封他們為侯,自然有我的道理,你也犯不上給我上綱上線啊。再說,凡事都要有個特例,有個變通,你這樣太迂腐了。就這樣,漢景帝沒理會周亞夫,把五個人封了侯。

周亞夫失落了,周亞夫迷茫了,周亞夫憤怒了,周亞夫辭職了。漢景帝也沒有挽留,大筆一揮,批准。

之後的周亞夫,著實過了幾天的清凈日子,可沒過多久,漢景帝又想起他了。畢竟這是個有本事的人,老爹賞識過他,自己也重用過他,說不定,以後還能為兒子出把力。漢景帝在宮中宴請周亞夫,宴席之中,皇帝想試探一下周亞夫,看看他經歷了這麼多,脾氣有沒有溫和一些,於是就出現了下面的一副情景。

大家面前都是美食佳肴,當然了,周亞夫前面也擺了這些,唯一不同的是,周亞夫面前沒有筷子。漢景帝就那麼一直盯著周亞夫看,他看見了周亞夫不高興了,他看見了周亞夫大聲嚷嚷要筷子,他看見了周亞夫青筋暴跳,漢景帝搖了搖頭,臉上做出笑容問周亞夫,怎麼了?誰又讓你不爽了!

周亞夫這才發現自己失禮了,只好強忍怒火向皇帝下跪請罪,漢景帝也覺得自己這場面不太好看,就叫周亞夫起來,結果周亞夫起身之後,也不看皇帝,就揚長而去了。漢景帝發了半天的呆,而後長嘆一聲,哎,這樣的人,以後誰能用得了他啊?經過這件事之後,周亞夫再也沒有聽到過皇帝的召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夏風雲五千年 的精彩文章:

又是匈奴來犯又是王爺造反,漢文帝繼位後真是忙乎!

TAG:華夏風雲五千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