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精緻的佛系青年不是逃避現實,而是接近現實

精緻的佛系青年不是逃避現實,而是接近現實

在一個售賣人生焦慮、商品價值化和勞動異化的社會裡生活,「佛系」這兩個詞的騰空出世在某些程度上是人們的一種自我安慰。這種自我安慰的精神,從網路上流行的佛系圖片上顯而易見。

當然「佛系青年」出來後,主流的聲音當然是批判教導式的,例如,人民日報評論談「佛系青年」,標題為事事隨大流只能迷失掉自我。

佛教界當然也各種聲音撇清這種「葛優躺」佛系生活和我佛沒半毛錢關係,畢竟釋迦牟尼佛天生是個貴族——王子,他老人家有天天「葛優躺」的實力,可人家違背了老國王的意願,離開妻子兒子偷跑出來,削髮去做一個吃了上頓沒下頓的沙門,到處參訪,尋求解脫之道。

但主頁君和一些小夥伴還是很喜歡「佛系青年」這個詞,一方面,誰不想做永遠的青年呢。

另一方面,對於「佛教徒」有太多刻板印象,「佛系青年」似乎有更多的自由度和空間。

至於佛系生活與喪文化的關聯是否該批判一下?主頁君的想法是,日子那麼累,如果一個人,就想小小的逃避一下現實,喪一喪,躺一躺,如果這個都不行,這也太壓迫人了吧,還真以為每個人都把內褲穿在外面啊~

但我們不能滿足於「讓我們感覺好一點」的生活,就如同泰國的隆波帕默尊者在《在日常生活之中開發覺性》說,

如果修行只是一味的追求快樂與寧靜,實在太膚淺了。佛法比這個更加精深!修行如果只是一味的追求快樂與寧靜,那不需要佛陀出世,其他老師也可以教導。佛陀的教導是其他人所沒有的,那就是——毗婆舍那。毗婆舍那的目的就是學習並且照見身與心的實際真相。

(註:毗婆舍那,vipassana meditation, 也可以翻譯為內觀, 具體內容請自行科普)

讓我們來圍觀一下全球最有名且最有趣的佛系青年代表,Yuval Harari 尤瓦爾·赫拉利童鞋,《未來簡史》和《人類簡史》作者,牛津大學歷史學博士,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的歷史系教授。師從緬甸內觀禪修老師葛印卡,目前尤瓦爾也是葛印卡內觀禪修中心的助理老師。

在很多採訪中,尤瓦爾都透露自己每天練習坐禪2個小時,並每年花30天—60天去印度參加閉關禪修(沒有手機、沒有閱讀的全封閉靜修),他已經保持這樣的練習超過15年

這樣嚴謹自律的生活,絕對不同於網路上所刻畫的什麼都無所謂的佛系生活。大眾自我安慰式的精神勝利法有時候確實是一條暫緩憂慮的捷徑,但說到底,躺完了還是要起來面對生活。

天底下沒有比像尤瓦爾一樣的佛系青年更能面對現實的了。大家可以做個小實驗——靜坐。

如果你真的去實踐一下,你會發現以下事實:

我們已經習慣於抓取各種刺激(例如、好看的,好聽的,好玩的,好吃的等)和逃避各種身心痛苦(例如,止疼片,按摩、瑜伽等等),如果練習靜坐,首先就要直面我們內心的無聊和煩躁不安與身體上的各種酸痛脹麻。

世人擅長的是逃避。每次當我們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或疲憊的時候,我們太容易找一些途徑來安慰自己,例如,主頁君的常備選項是,咖啡、冰激凌、戰爭片、搖滾樂、熊抱等等。

可是作為一名真正的佛系,你的訓練要求你直面這些煩惱與困難。這不是一件令人舒服的事情。

佛系青年尤瓦爾受採訪的時候,也說自己並不願意活在虛擬現實之中,雖然虛擬現實可以讓人獲得快感與興奮。但是他想知道真理,想知道真相。獲得真正幸福的關鍵,在於知道自己和世界的真相。他每天花兩個小時練習『內觀禪修』,為的不是逃避現實,而是接近現實。」

之前Harry王子大婚,朋友圈刷屏。而兩千多年前,悉達多太子離家尋求離苦之道,最終在菩提樹下證悟解脫,並為世人宣說四聖諦。

他的故事流傳了一代又一代,王子和王妃幸福的生活還有了小王子,可是為什麼悉達多王子選擇離開?

巴利聖典中佛陀講述出家前生活的經文並不多,有一段,佛陀講述了作為王子的生活狀態和他的心情:

我很嬌貴,非常地嬌貴,極為嬌貴。在父王的宮殿里,蓮花池特地為我而設。一處植青蓮花,一處植白蓮花,一處植紅蓮花。我絕不用非巴拉納西城的旃檀香,頭巾、袍子、下裙與外衣全是由巴拉納西城的布所裁製。為確保我不受冷、熱、塵、砂或露水的侵擾,一頂白傘蓋不分晝夜地舉在我的頭頂上。

我有三個宮殿:一個供冬季使用,一個供夏季,另一個則供雨季之用。在雨季的宮殿里,有清一色的女性為我歌舞作樂。在這四個月里,我從來不下樓到別的殿去。一般家庭的僕人與家臣吃的是碎米配豆子湯,在我父王的宮殿里,他們吃的是白米與肉。

雖然我有這般勢力與福報,我仍然想到:「一個未受教的普通人,終會衰老,無法避免衰老,當看到他人衰老時,他感到震驚、羞恥與厭惡。因為他忘了自己同樣也會衰老,無法避免衰老。而我有一天也會衰老,避免不了衰老,所以在看到其他人衰老時,我不應感到震驚、羞恥與厭惡。」當我如此思惟時,就徹底地祛除了青春所帶給我的驕逸。

我想到:「一個未受教的普通人,終會生病,無法避免生病,當看到其他人生病時,他感到震驚、羞恥與厭惡。因為他忘了自己同樣也會生病,無法避免生病。而我有一天也會生病,無法避免生病,所以在看到其他人生病時,我不應感到震驚、羞恥與厭惡。」當我如此思惟時,就徹底地祛除了健康所帶給我的驕逸。

我想到:「一個未受教的普通人,終會死亡,無法避免死亡,當看到其他人死亡時,他感到震驚、羞恥與厭惡。因為他忘了自己同樣也會死亡,無法避免死亡。而我有一天也會死亡,無法避免死亡,所以在看到其他人死亡時,我不應感到震驚、羞恥與厭惡。」當我如此思惟時,就徹底地祛除了活著所帶給我的驕逸。(A.3:38)

當時,佛陀雖貴為王子,可是卻對人生有著非常清醒的認識,這些對現實的清醒認知為他後來出家尋求解脫之道埋下了伏筆。

從佛陀本身的故事來說,佛系真的和逃避生活、喪文化半毛錢關係都沒有。我們的佛陀拋棄優越生活和尊貴地位,勇敢尋求離苦之道,就這一點,就值得世人禮敬他。(完)

—心理諮詢私人定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維安正念小站 的精彩文章:

維安小參筆記@德加尼亞禪師2018金台書院

TAG:維安正念小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