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心學網路講會紀:話術背後的人生

心學網路講會紀:話術背後的人生

話術背後的人生

本次主題:閱讀《陽明心學涵養實記?不要愛說話》並提出感想

講會時間:西元2018年05月18日

講會實況:

講會開始前,諸君互相行禮問安。

本次講會主持人張辰開場說道:「今天的話題,來自陳復教授的一段話:『任何社會都有人拿話術當領袖,有人拿話術當家長,有人拿話術當自己。拿話術當領袖會害苦百姓,拿話術當家長會害苦孩子,拿話術當自己則因人根本不怕吃苦,寧可害死自己,都不願意誠意待人,這就是人類總在受苦的原因。』當時有心學同志詢問『什麼是話術?』末學進而想起《不要愛說話》這篇文章,應可與大家一起來探究與討論。」

圖丨來源於網路

語畢,張辰張布《陽明心學涵養實記?不要愛說話》以供與會諸君參閱。原文出自陽明先生贈給弟子王堯卿的序文,陳教授的文中說道:

當前世人最嚴重的務虛,莫過於太依賴言語的效能,或用言語來鋪陳生澀難解的辭彙;或用言語來隨意自誇如何有辦法;或用言語來輕易批評他人的不對;或用言語來不假思索就做出某個許諾……,我們越是把言語操作得誇張,就越是顯現語言的無效與無能,因為我們自己都做不到自己在說的東西,不論是生澀難解的辭彙我們自己都搞不懂;或我們其實沒有太多鑽漏洞與搞人際關係的機會;或我們往往正做著我們會高聲批評他人的醜事,卻依舊掩不住自己的嘴巴,愛聊那些損人的八卦;或我們很快速就承諾要幫什麼忙,結果卻虎頭蛇尾,沒有慎始慎終,或甚至自己說完就忘記了。這類情事,使得我們每天都好像很忙,尤其很忙著在跟人說話,乍看好像都很會交際,卻很難把言語變做任何事實,結果根本在浪費時間與生命,並增加他人對我們的不信任。如果我們有這種毛病,我們就應該自覺,不要愛說話,沉默去體會自己已有感知的事實,讓這個事實藉由我們的手呈現,而不是藉由我們的口破滅。人如果真實活著,就不需要拿言語來張牙爪,故意表現自己如何的不凡。」

諸君各自默讀與領會一段時間。

圖丨來源於網路

劉莞率先說道:「這陣子,末學在研究羅念庵,覺得從古至今,舉凡面對心性的問題,其實大抵都是相同的。個人有沒有如陳教授所說『沉默去體會自己有感知』這個事實,其實是在每個當下很真實的自問。如果宣稱學習心學的人,不能時刻去體會良知本然的真實,卻操弄著心學的語言去跟人逞口舌之快,如同講良知來殺良知,末學認為這是一種更為可惡的『務虛』。」

朱浩問:「何謂務虛,是否做事不依良知運用即是務虛?」張辰表示務虛是一種為了獲取名聲和利益所做的努力。

張辰接著說道:「劉莞表示『拿著心學的語言去逞口舌之快,那就是講良知殺良知。』不知諸君以為如何?請依各自所見來談。」

王學峰說道:「人有時候想要充分表達自己想講的話,會面臨一些困難,例如不知道自己想要講什麼,或是組織不出精確的語言。有時也會麻木到不知道自己該如何去感受。」張辰表示學峰所說似與今日主題有些偏離。

學峰再道:「末學其實想表達的是,人說話如果不是想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那些話其實就是某種『套話』,或者說就是『虛』的話。」

張辰說道:「可是,人在社會上生活,如果每時每刻講話,都要確認是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會不會也有問題?」

圖丨來源於網路

邵明認為有些感受只適合默默領會或承認,卻不一定要表達出來。王學峰認為默默領會自然是內在的對話,說與不說則是另一層面的考量。張辰表示此說甚是篤實,然而,能有此見應當不在麻木狀態。王學峰表示自己也不知從何說起。此段討論頗有糾纏,張辰將焦點再拉回講會主軸,說道:「我們還是先聚焦在今日的議題,什麼是話術?」

劉莞說道:「話術,就是那些以說服別人為目的,或者以維護自己、炫耀自己為目的的話語,而不是出自心體給出的語言。」

王學峰說道:「末學理解的『話術』是指一套完整的說辭,在社會互動里,大家都認同並遵守,但是實質上卻並沒有照顧到真實的需要。只是通過說一些話,描繪出美好但空洞的圖景,聽的人如果沒有細細思索,就對此產生認同的話,很容易會盲目跟隨,去幫忙說話的人滿足他背後真實的目的。」

朱浩說道:「末學理解話術的意思是指的,通過言語來讓對方信服,完成來自心底的目標。」

邵明說道:「話術是通過某種能言善辯,來掩蓋真實的想法和感受。」

圖丨來源於網路

諸君語畢,張辰問道:「可是,陽明先生在剿匪的時候,不就是用這類方法來誘敵的嗎?」

劉莞說道:「差異點或許在於:說話的人這麼做,究竟是為了讓自己升官發財,或滿足自己逞強好勝的心,還是以廓然大公的心態為善去惡。身在公職做事情,做決策的當下意念,只能自己明白。決策導致的事後結果,後世總會分曉。」

王學峰說道:「出於私慾而使用話術,與從心體出發使用話術,意識的運作機制還是有些不同的,前者是自我意識,後者是自性意識。」

邵明說道:「剿匪時,是用心術來成就心體,與用心術來成就私慾不能同日而語。而且,人不應仰賴心術來成事,那是不得已而為之。例如戰情瞬息萬變的處境里,不得不用心術解難。但,心術使多了,心就容易受到侵蝕。這也是陽明先生銷毀用兵計策文件的原因。」

朱浩對邵明所言深以為然,接著說道:「人是否應選擇從事不常運用心術的工作,比較能有利於時常涵養心體呢?」

圖丨來源於網路

邵明說道:「俗話說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孟子也說『君子遠庖廚』。僅管這些句子不是直接在談心術的,但若從這個角度來理解,也是有其道理。」

崔燕說道:「末學的理解,話術如果不是依託在良知的狀態下,都是不可取的,如果是依託在良知上,也可以適當運用。」

劉莞說道:「所以,現代人做事時,如果想要動用心術來成就事情,應該要確認自己當下的心念,是否真的無愧。而不是拿『古人就曾經這樣做過,這樣說過』來做擋箭牌,看似理直氣壯,實則卻對自己的省察輕易放過。」

王學峰說道:「從各位的發言來看,話術就是把話語當成一種工具來達到說話人的目的的技術。然而,當同志們從事外王的各種事情,需要與各種人溝通與合作,那麼,我們應該怎樣來說話呢?」

張辰說道:「學峰此問甚好,假使你是一位售樓的工作人員,樓盤有些不利的條件,公司將其列為商業機密,此時你如果想要賣掉房子,當然要強調房子的優點,至於樓盤的不利因素,固然不能扭曲事實而說謊,通常也只能做到隻字不提。如此一來,在信息不對等的情況下,說服顧客買房子,這樣能算是一種話術嗎?」

邵明說道:「所謂『樓盤不利的條件』如果會使人受到傷害,譬如豆腐渣工程的事實,假使不說不算說謊,倘若未來發生災害就會造成人命,終究有害於天理良知,其實與使用話術騙人無異。」

圖丨來源於網路

張辰認為邵明的發言是比較極端的狀態,說道:「我們可以稍微退一步想,假使這樓的缺點,並不是直接對人有傷害,卻會造成一些財產的損失,例如樓面積有些地方縮水(或是誇大),不仔細丈量也不清楚。但,這卻是樓市的潛規則,不這麼做的話,建商獲利就縮水,甚至在宣傳上也沒有競爭力。此時又當如何呢?」

邵明覺得這就是欺騙行為,良知上過不去,說道:「如果我知道這個事情的話,那樓,我是賣不了的,明明8平米的卻要說成10平米,我做不到這樣去欺騙消費者。」諸君紛紛同意邵明的意見。

劉莞說道:「消費者買房的時候如果被騙,早晚會明白的。雖然人家交了錢,沒辦法,但是賣方的信譽是會受損的。長久來看,還是會有因果業力的。陽明先生即使是為了天下蒼生而殺人,終究也要承擔因果業力,所以五十多歲就去世了。」

崔燕贊同劉莞的觀點,說道:「有時候你掙的錢不是你分內的該掙的,會有其他出口再流出去。」

王學峰說道:「末學覺得這個問題很真實,對於銷售人員來說,會有著生存的需要,例如有業績壓力。但是,如何讓他掙的錢能安心,在公司的規定、客戶的利益、自己的生存中努力奮勉,都需要細緻的在具體處境里琢磨,才能找到平衡的前進方法。」

圖丨來源於網路

張辰表示學峰所說頗有道理,說道:「作為一個銷售人員,有生存的需要。倘若說實話,第一會被公司說出賣商業機密,第二可能會賣不掉房子。似乎都是很不討好的事情,誠屬不易。」

劉莞說道:「銷售人員為了生存做出了出賣良心的事,或許能得到暫時的安頓,但也要承擔相應的因果,這是守恆定律。嚴嵩陷害忠良,也是為了他自己的生存。事情嚴重程度不一樣,要遵守的因果法則是一樣的。」

張辰說道:「劉莞的意思是說,因為要承擔因果,所以不可以用『話術』嗎?」

劉莞說道:「這就是個人選擇了。難道為了生存,就只有欺騙這一條路可走嗎?就算已經是大家默認的潛規則,就一定是別無選擇嗎?如果人人都如此理所當然地隨波逐流,世間何來出類拔萃的人?事實上是有很多人寧可在集體潛意識裡承擔因果,也要用話術。」

張辰問道:「那麼,『話術』在什麼情況下可以使用呢?」

邵明說道:「這要看具體的情境,譬如他需要一筆救命的錢救他女兒,所以做一些看起來不那麼善的事情也可以理解呀。人在那一刻自己會做出選擇。就像陽明先生為了剿匪不得不殺人,可是戰爭過去了,脫離了那個情境,相信他也不會輕易去殺人。」

張辰說道:「邵明這樣的回復,是在說明『話術』並非不可以使用嗎?

圖丨來源於網路

邵心誠說道:「話術可以使用,但能不用盡量不用。」

王學峰說道:「人註定都在因果裡面,因果是逃脫不了的,只是要如何做到不昧因果。所以『話術』並不是一定不能用,只是看你在怎樣的意識狀態下用。」

張辰說道:「既然怎樣做都有因果,那麼『話術』不『話術』也就無所謂了。」

王學峰說道:「不昧因果,並不是對於『話術』不予考慮。如何落實『義』,或者說如何落實你真心相信的事情。那往往都只需要人真誠地對人說話就可以了,事情自然都會順隨著因緣往良善發展。『話術』就只是某種不得已的情況下才需要使用。」

崔燕說道:「說真話要被同行排擠吧,他們會美其名曰現在的房子公攤面積大了,所以房子比實際面積小了。」

王學峰說道:「房地產業的黑暗,只要大家接觸久了,都會知道,售樓人員和客戶都無法改變這個事實,所以,售樓人員能夠幫到客戶的,就是盡量全面地收集各種樓盤的情況,讓客戶對於要買的樓盤有一個清楚的認識,從而能夠做到理性消費。末學覺得這樣來從事銷售工作,心中會踏實許多。」

圖丨來源於網路

張辰問道:「所以,不用『話術』就可以勝出嗎?」

邵明說:「我以前看過一則新聞,有個賣羊肉串的小伙,他賣羊肉串的地方整條街都在賣假肉,只有他一人賣真肉,但賣真肉的,那個肉就不好看也不好吃還小,所以他反而被不明真相的群眾認為是賣劣質羊肉串的。我覺得辰哥講的應該是類似這樣的例子。」

張辰問:「那究竟為什麼盡量不用『話術』?不用『話術』要面對那麼多阻力。」

邵明說道:「如果我是這個賣羊肉串的小伙,除非我對賣羊肉串有著特別的喜歡,這件事對我來說有特別的意義,不然我可能就只能退出這個行業了,因為已經黑到底。反過來,如果賣羊肉串有著非常大的意義,那我就可能一邊堅持賣羊肉串,一邊堅持宣傳關於羊肉串的正知正念,不到死不甘休。甚至,我可能暫時退出羊肉串這個行業,用其它方式賺錢,但仍不遺餘力里宣傳羊肉串的正知正念。這不就是實踐信仰該有的精神嗎?不然我們和一般人有什麼不一樣。雖然我們沒有想特別標榜自己。」

王學峰說道:「因為你怕阻力,怕麻煩,也就會活得有些輕浮,沒有自己紮實的根,因為會說話的人在各種場合都混得開,頑疾反而不容易被刨出來。」

張辰說道:「末學個人比較贊同劉莞今晚說的,話術就是那些以說服別人為目的,或者以維護自己、炫耀自己為目的的話語,而不是出自心體給出的語言。末學最近有個體會,話術在掩蓋心內最深的真相。那個真相使得自己無法克己。例如末學心裡不願意做該做的事情,就是用語言鋪陳出合理的言語,密不透風,使得他人都無法插足。固然維護自己既有的狀態,但是內在問題卻始終停留在那裡被保護起來。使得自己的生命呈現出停滯的狀態,生命其實是無法精進的。這是末學的真實體會,所以,像邵明這樣言語木訥的人,當與末學溝通問題不暢時,會跨過末學,直接與教授交流感受,因為末學這裡言語太多,成為邵明意見無法通過的障礙。這一點末學有很深的感受,希望各位以末學為鑒。至於因果,末學覺得都是第二層意義。末學的感受就分享到這裡。謝謝各位親密夥伴的幾年來一路陪伴!感恩!我們都是披肝瀝膽來相見的人。能認識每一位同志,都是末學一生的榮幸。如果沒有問題,我們今天就到這裡吧。」

圖丨來源於網路

諸君紛然稱是,並各有所省。結束前互揖行禮,寒暄晚安,本次講會至此結束。

每日祝禱

陳復

原創來自於單純。與其說你要教育孩子,不如說你要被孩子教育,孩子對世間的天真爛漫,來自他把全部存在都視作生命,毫無保留打開自己的感覺,專註觀察與盡情想像。當你蹲下身子跟孩子齊平身高,你就會看見同樣綺麗的視野。

新聞直播間

六月二十七日,陳復教授榮獲台灣國立宜蘭大學106學年度博雅學部學術研究績優獎,教評會議前陳凱俐學部長頒發獎狀給陳復教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office2007免費綠色精簡版下載附安裝教程
李商隱的五句絕美情詩,每一句都值得收藏,你讀過幾句?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