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不一樣的設計,帶你走近書法幣

不一樣的設計,帶你走近書法幣

漢字書法是中國文化的獨特表現藝術,被譽為無言的詩、無形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書法的歷史伴隨著文字的歷史綿延至今,從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到隸書、草書、楷書、行書,依次演進。

為弘揚中國書法藝術,中國人民銀行發行了中國書法藝術(篆書)金銀紀念幣,包括1枚金幣、4枚銀幣。

我們請來了這組紀念幣的設計師,第一時間為大家揭秘這組幣的設計理念。

中國書法藝術(篆書)8克金幣

甲骨文在商朝多被用於宮廷祭祀及占卜問事,是中國現存可考最古老的成熟文字形式,為漢字字體的形成和演變奠定了基礎,是中華文化有文字記錄的最早起源。

眾人協田卜」甲骨

這塊甲骨上刻有「大王令眾人曰協田」的字樣,是商朝時期王令民眾在土地上進行集體耕作的政令。「協田」意為「共同在田間耕作」,是刻辭中的關鍵詞,闡明了這條政令的主要用意。

協田耦耕是商周和西周時期的耕作方式。三人一起的耕作方法稱為協田,兩人一起的耕作方法稱為耦耕。

三人協田耕作

表現甲骨文特有的藝術形式及在中國書法史上的歷史地位,是8克金幣設計的根本理念。

「協田」字樣拓片

首先,我著力表現幣面主體圖案「協田」二字。受到當時雕刻工具的限制,甲骨文筆觸生澀爽利,筆劃沒有後來篆體的圓潤優雅,卻有其獨特的古樸之美。在設計中,我著重突出字體筆劃的質感,並通過對字體周圍甲骨紋樣的描繪,突出了甲骨的質感肌理,表現了甲骨這種材質作為文字載體的特別之處。

幣面甲骨參差斑駁的肌理

其次,通過對主體甲骨的細緻描繪,展現了歷史文明的滄桑與厚重。由於殷商文明與現代文明年代相去甚遠,這枚珍貴甲骨的存世,得以讓我們撥開歷史的層層帷幕,管窺殷商時期的社會風貌。主體甲骨上參差斑駁的肌理、筆鋒凜冽的字跡,似乎在向現代的人們訴說著遠古時期的那段農耕歲月。

8克金幣背面圖案過程稿

最後,幣面右上方「中國書法藝術」的篆體印章,像是對整體設計的總結和認證。主題文字、印章、面值、主體圖案與甲骨和諧共存,在直徑23毫米的幣面上,淋漓盡致地展現了甲骨文的滄桑和韻味。

8克金幣背面圖案設計師:魯丹葉

工作單位:上海造幣有限公司

中國書法藝術(篆書)150克銀幣

大盂鼎

古人稱銅為金,青銅器上雕刻的銘文被稱為金文。周人尚禮,所以金文隨著周朝禮制的倡導而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大盂鼎、毛公鼎銘文雄奇凝重,衛鼎、永盂銘文柔和圓潤,散氏盤、虢季子白盤銘文粗放樸實,呈現了金文蔚為壯觀的磅礴氣象。

大盂鼎銘文拓片

青銅器大盂鼎是西周的禮器,其上的銘文章法講究,筆勢圓潤。銘文長達291字,大致意思是周王告誡盂(人名),殷代以酗酒而亡,周代則忌酒而興,命盂一定要儘力地輔佐他,敬承文王、武王的德政。

「匍有四方」銘文

150克銀幣背面圖案以「匍有四方」四個大字作為核心元素,筆畫描摹細緻,儘力展現銘文的渾厚韻味。「匍有四方」意即「敷佑四方,佑助四方」,是全篇銘文的主旨所在。同時,在幣面上展現了全篇銘文,文字方整端正,結構寬博宏闊。

150克銀幣背面圖案過程稿

幣面左側青銅器型以及紋飾僅用作表現時代特徵的裝飾符號,以深沉、拙樸的神秘之美,來呼應金文書法的圓渾沉雄。整個幣面風格古樸雄壯,疏密有致,氣韻流貫。

中國書法藝術(篆書)30克銀幣之一

虢季子白盤是西周青銅器的代表作品。其上銘文是先秦書法的代表作。銘文結構嚴謹、布局和諧,字間行距上空闊有致、從容不迫。其書法頗具新意,用筆謹飭,圓轉周到,一筆不苟,甚有情致。

虢季子白盤

虢季子白盤銘文從書法演化上看,上承大篆,下啟小篆,在中國書法歷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虢季子白盤銘文拓片

銘文記述了周宣王十二年(公元前816年),虢季子白在洛河北岸大勝犬戎,殺敵五百,俘虜五十。宣王舉行隆重的慶典表彰他的功績,虢季子白專門鑄造此盤來紀念此事。

虢季子白盤及紋樣素描稿

這件西周重器出土於陝西寶雞,幾度易手,兩次淪為馬槽,直至清朝官員劉銘傳得到它,於家鄉建造盤亭安置國寶。清朝滅亡後,歷史波詭雲譎,劉氏後人為護國寶,煞費苦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劉家人將國寶獻予國家,這件命運多舛的國之重器終於重見天日。

「萬年無疆」30克銀幣背面圖案過程稿

設計上,將銘文的精彩局部作為背景,輔以器形輪廓、紋飾,以銘文最後一句「萬年無疆」為主體圖案。

「萬年無疆」字樣拓片

此句原意是希望寶物為虢氏子孫永遠享用。而今,此國寶珍藏於國家博物館,成為整個人類文明的傳世瑰寶,供世人觀瞻賞鑒。

「萬年無疆」30克銀幣背面圖案設計師:黃琴

工作單位:成都印鈔有限公司

中國書法藝術(篆書)30克銀幣之二

石鼓

石鼓形狀上細下粗頂微圓,似鼓,故稱石鼓。石鼓文即刻在石鼓上的文字,是一種由大篆向小篆過渡的文字,是中國最早的石刻文字,被稱為「石刻之祖」,是歷代書法家學習篆書的重要範本。

「吾車既好」30克銀幣背面圖案過程稿

「吾車既好」的石鼓文來自十面石鼓之一「吾車」石。在30克銀幣幣面上,以「吾車既好」為核心元素表現實際的石刻風貌。「吾車既好」取自石鼓文「吾車既工,吾馬既同,吾車既好,吾馬既阜」,意思是「我的田車打造好了,我的架馬聚集齊了,我的車已裝備得漂漂亮亮,我的馬也養得肥肥壯壯」。

「吾車」石拓本(局部)

30克銀幣 「吾車既好」 背面圖案左側是用大篇幅展現的石鼓文,雖歷經千年風雨剝蝕,上面的字很多已經消失,但石鼓文的氣質依然,方正勻稱、舒展大方、筆法圓潤、筆意凝重,給人一種優雅端莊、自然古樸的感覺。

青銅器上鐫刻的金文和石刻的石鼓文,在模具鑄造的衝擊中,在鑿刀的雕刻下,在火星與石屑之間,文字的筆畫表現出特殊的遒勁度和厚重感。這些是紀念幣圖案最用心著力之處,充滿自然之力、金石之韻。

150克銀幣、「吾車既好」30克銀幣背面圖案設計師:鍾承辛

工作單位:深圳國寶造幣有限公司

中國書法藝術(篆書)30克銀幣之三

公元前221年,秦統一中國, 「罷其不與秦文合者」,以秦系文字為基礎統一全國文字。從此,在先秦大篆基礎上演變的小篆就成了秦代的通行書體。

「泰山刻石」又稱「封泰山碑」,刻辭頌揚了秦始皇統一天下的功德。「泰山刻石」是秦代小篆的代表作之一,線條圓暢均勻,結構統一定型,字形呈縱勢長方,富有莊嚴典雅之美。

「金石」30克銀幣背面圖案過程稿

在「泰山刻石」30克銀幣的幣面設計中,我把幣面構圖進行了分割,在形式上,突出了大與小、多與少、寬與窄、黑與白、古與今的對比與互補。從《秦泰山刻石》中,取其「金石」二字作為幣面主要元素,突出刻石書法的特點及美感,背景嵌入碑文中的文字。

泰山刻石拓本資料

為了適形設計,在幣面展現更多的文字,在保持原拓效果的基礎上,對拓本文字進行了移位處理,將石刻書法的線條美、體積感、歷史感原汁原味地表現出來。

「金石」30克銀幣背面圖案設計師:鄧旭

工作單位:成都印鈔有限公司

中國書法藝術(篆書)金銀紀念幣,是以現代貴金屬貨幣的載體來表現書法藝術之美,講述了中國文字的悠遠歷史與一脈相承。展示了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和精神財富,更是對千年文化藝術形式的傳承和創新。

也許千百年後,當時的人們看到這些紀念幣的時候,又能從中發現我們這個時代的烙印。小小的幣面未必能將故事說盡,但願能藉此拋磚引玉,引君一探紀念幣背後的滄海桑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金幣雜誌 的精彩文章:

TAG:中國金幣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