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上海砍人事件:你為什麼沉默?

上海砍人事件:你為什麼沉默?

「第一步」梵高

——————

說說上海砍人事件,背景如下:

夏天到了,如果酷愛美食,想必很多人又可以享用蛻殼前的蟬了。當大家享受美食時,或許沒有人計較,蟬通常會在土裡待上幾年甚至十幾年,才有機會挖出個洞,從土裡鑽出來,只為蛻殼後沐浴著陽光,歡快地叫上幾聲。

就為叫幾聲,哪怕在灰暗潮濕的地下待上十幾年,哪怕飛禽走獸聞聲而來大快朵頤,哪怕此時其生命歷程只剩下最後幾個月,還是那麼毫無顧忌地在樹上叫著。如果從其生命所處階段來看,也切切實實地算得上是個老頑童了。

當然,有人可能會說,怎麼會是老頑童呢,人家此時正當年,傳宗接代都是這幾個月完成的,不要賦予蟬十幾年的「卧薪嘗膽」式的等待太大意義,隱忍、鑽土、爬樹、退殼、鳴叫還不是為了最後傳宗接代。

如果順著這種所謂的專業解讀的思路,那麼在生物學、心理學如此發達的今天,陽春白雪不再讓人好奇、迷醉,花前月下全是荷爾蒙的作用……

可是,如果什麼都要歸結於生理或本能的話,人類文明大廈豈不是海市蜃樓,或是黃粱一夢。愛情、親情、友情、詩歌、藝術、暢聊、快樂、苦悶、品味……都生理作用的結果。

想起了一句諺語:當一個人手裡拿著鎚子時,他看什麼都像釘子。比如十四世紀歐洲的黑死病爆發,巴黎大學有學者,一本正經地寫論文說瘟疫爆發的原因是當時火星和木星靠得比較近。

拿著鎚子的人,總會誇大鎚子的作用,認為所有問題都是釘子。可是,世界是複雜的,問題的解決,需要的是不同領域的知識的綜合。你可以提出你的專業解讀,但你不能認為你的專業解讀反應全部真實世界,應該被用來作為決策依據。

沒有任何一個問題對應他們的專業而生。他們沒有看到,自己正在用狹隘的知識,試圖解釋超過自己知識面覆蓋的現象,並自圓其說,沾沾自喜,自欺欺人。

當專業大過常識,就有了心理學家看什麼都是心理問題,就有了金融學者看什麼都是金融問題。

在上海砍人事件上,有新聞專業人士說,決定不報道這一事件,因為生怕有人模仿這類行為。我的天,一副高高在上的新聞倫理道德衛士自居的形象。

且不說有沒有高估自己的傳播影響力,單拿報道本身來說,總有很多可操作方法,避免對於作案細節和手法的報道。還有就是,別人沒有那麼更易受到影響。在傳播學中,這種看法就是第三人效應偏見。

有人每時每刻都在用自己的偏見,做著片面的決定,卻貼上冠冕堂皇的理由。

既然認為這類事不好,那就表達自己的態度,為正確的看法匯聚力量,讓更多人知道這樣是不對的,而不是將自己束縛在不知哪天學來的一個片面認識中,並以此作為行事標準。

在《海賊王》里,世界政府、海賊、海軍三方都拼著老命地發出自己的聲音,實踐著自己的價值追求,由此才形成了一種均勢。一個個體、一種理念更需大聲疾呼。

你不說,也有其他人會說。既然你說,可以傳播更好的看法,那就敞開嗓子大聲喊。否則,可能會壞的佔了上風,失去均勢。

不需要擔心別人會怎麼樣,只需在法律框架內,將自己認為正確的觀念傳播開來就好,觀點中的瑕疵,自有人指出來,幫助完善。只有都發出聲音,真理才會越辯越明。

該發聲就發聲,只要是好的理念,沒人說你是為了蹭熱點。別人還沒說,你自己卻說,知道這樣的新聞會傳播廣泛,但為了不讓別人模仿,就不發了……對此,說什麼好?

可以真得睡著,也可以裝著睡著;可以真得很傻,也可以裝著很傻;可以真得沉默,也可以裝著沉默……

不管道理是否對,不管道理是否很淺顯,不管道理是否已經成為常識——說,是一種態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路尚書 的精彩文章:

股票在跌,你的房子呢?

TAG:路尚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