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皮定鈞本該授少將,卻被特批授中將,只因立過這一奇功

皮定鈞本該授少將,卻被特批授中將,只因立過這一奇功

作者:閃閃紅星

聲明:「兵說」原創稿件,抄襲洗稿必究

1976年7月7日中午時分,在福建漳浦縣深土鎮東坪村上空,突然傳來一聲劇烈的爆炸聲,山頂上冒出一股濃濃的黑煙——正準備前往東山島視察演練的皮定均中將,所乘飛機因天氣原因不幸失事,機上13人無一生還,年僅62歲的皮定鈞逝世。

皮定鈞,1914年出生,安徽金寨人,1928年參加革命,1929年參加紅軍,1955年授中將銜。

眾所周知,1955年授銜時,根據皮定鈞的資歷,他只能被授少將銜,但統帥專門批示:「皮有功,少晉中。」故作為特例,授予中將。

這還真不是有意關照皮定鈞,而是因為皮定鈞部(即一縱一旅,以下簡稱「皮旅」),在掩護中原軍區突圍時作出重大貢獻。

從後來的戰局看,可以說,沒有「皮旅」,當時的中原軍區很可能被敵軍「包餃子」,對我軍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

1946年6月,蔣單方面撕毀「停戰協定」,蓄謀發動戰爭,而當時中原軍區所處的位置,剛好扼住其向華東、華北乃至東北出兵的咽喉,因此被蔣視為「眼中釘」,成為首當其衝的攻擊目標。

為迅速掃清障礙,蔣調集了11個軍26個師30萬兵力,計劃將6萬中原軍區部隊圍困在以宣化店為中心的狹小區域內,並於7月1日發動總攻將其一舉殲滅。

內戰一觸即發,情況萬分危急。6月23日,毛親自起草電報指示中原局:「同意立即突圍,愈快愈好,不要有任何顧慮;生存第一,勝利第一……今後行動,一切由你們自己決定,不要請示,免延誤時機……」

中原局經過深思熟慮,決定主力向西突圍,留一部作掩護,保障主力部隊後側安全,這個光榮而艱巨的任務最後落到「皮旅」身上。

留下來意味著什麼,大家心知肚明。說得好聽點是斷後,說得不好聽就是「當炮灰」。當年掩護紅軍突破湘江封鎖線的紅34師,就全軍覆沒結束了自己的使命。一縱司令員王樹聲實在不忍失去皮定鈞等優秀指揮員,專門交待屬下:給旅里幾個幹部每人準備一套便裝。言外之意,就是危急關頭可以換便裝逃走。

為掩護主力部隊向西突圍,皮定鈞聲東擊西,邊打邊走,為主力部隊突圍贏得3天寶貴時間。完成掩護任務後,「皮旅」該何去何從?向西追趕主力肯定不行,那樣會把敵人全部引過去;向北也不可取,當時正值雨季,北部河流縱橫交錯,對長途行軍極為不利;向南有長江天險,顯然行不通。

最後,皮定鈞等人決定選擇與主力部隊背道而馳的方向,向東突圍,而這無異於自投羅網,陷入敵十幾萬重兵防守的重重圍困之中。

當初,接到「棄卒保車」的任務時,「皮旅」上下毫無怨言,但皮定鈞一直在思考,「保車」的同時能不能不「丟卒」?畢竟這個「卒」是近7000條生命。於是,皮定鈞走了這步「險棋」,也是一步「活棋」,即完成掩護任務後,部隊全線出擊,然後突然回收,將部隊藏起來,避過敵人鋒芒後再往東插。

然而,實際情況出乎皮的意料。發現我主力部隊向西突圍後,惱羞成怒的敵軍向「皮旅」發動瘋狂進攻,雙方於26日展開激戰。對抗如此激烈,部隊根本沒法回收,長時間耗下去必將對「皮旅」極為不利。正當皮定鈞心急如焚,26日下午時分,突然天空電閃雷鳴,狂風暴雨傾瀉而下,幾米之外便不見人影。

真是天佑「皮旅」!皮定鈞抓住這千載難逢的機會,命令一個營阻擊,其餘全部撤往劉家沖。幾千人馬就這樣悄然消失在暴雨間,由於雨水的沖洗,竟未留下一絲痕迹。

劉家沖是一個僅有6戶人家的小山村,處在敵軍主力結合部。由於這裡一沒天險,二沒大山,敵軍根本沒想到「皮旅」會隱藏在此處。就這樣,「皮旅」在敵軍眼皮底下休整了兩天。

28日,找不到我軍蹤跡的敵軍認為「皮旅」肯定去追趕主力,紛紛向西而去。皮定鈞這才率領部隊,全速向東突圍。

路上,他們強攻瓦西坪,智取青風嶺,搶渡磨子潭,跨越皖中平原,突破津浦鐵路,與數十倍於己之敵周旋24晝夜、歷經大小戰鬥20餘次,跨過豫、鄂、皖、蘇4省,行程1500里,成功擺脫敵軍的圍追堵截,以5000人的完整編製,於7月20日勝利到達蘇皖解放區。

「皮旅」突圍,有力牽制了國軍主力,嚴重打亂了其部署,保存了我軍重要骨幹和有生力量,為戰略反攻、重返中原打下了基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兵說 的精彩文章:

用戰俘當活靶子,用汽油桶煮活人:不用說,也知道是哪國乾的
德國造,炸不倒:二戰最強火力,從未炸毀一座德軍防空塔

TAG:兵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