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山的燈塔:記錄我大別山深處的恩師

大山的燈塔:記錄我大別山深處的恩師

(文中圖片來自網路)

連續兩篇寫老家的文章引發了廣泛的關注。其實我的文字平淡無奇,見解也很局限,是因為「大別山」三字才引發了共鳴。無論是已經走出大別山還是紮根於那裡的人,只要聽說這三個字就分外激動,飽含深情。關注我公眾號的讀者應該了解,其實我不常寫故土。離開故鄉太久,物是人非,對於現今的家鄉缺乏,兒時的記憶又日漸模糊。然而,有那麼一群人,無論過多久,隔多遠,始終都鮮活地烙印在腦海深處,他們就是曾經教我書的老師們,謹以此文寫給木子店鎮那群樸實的小學和初中老師們。語言依舊平實無奇,但我情真摯,若有不同意見 ,敬請各位老鄉批評指正。

那時候沒有幼兒園,也沒有學前班,孩子入學直接讀一年級。六歲還未滿的那年暑假,爸爸和我說:你上學去吧。我高興得很,從此不用再一日復一日地放牛了!

第一天樂顛顛地跟著爸爸去學校報到,卻未曾成功報名,因為我未滿七歲。所幸爸爸曾經在這個小學任民辦教師多年,現在教書的老師有的是他的學生,因為這個關係,到了正式開學時,我還是如願以償坐在了教室里。那會兒一學期的學費五塊錢,每學期家長需要給學校交一擔柴禾。

一年級二年級在我腦海里沒留一點印象,我完全不知道什麼叫讀書,只是傻乎乎地坐在教室里。三年級也記憶模糊,只記得不會背書被老師打手板。因為未交學費,把書本送還給老師。我挺開心的,沒有課本更好,反正不會認字不會背書。

到了四年級,我不知道哪個竅打開了,突然感覺讀書很好玩,聽課很享受,還特別喜歡回答問題。當時的語文老師是肖之武兼校長,教數學的是本村的佘福蘭老師。他們很和藹,即便我不懂分寸地好表現,每逢提問就搶著舉手,他們總是笑眯眯地鼓勵我,提問我,不厭其煩地給我機會,並且不遺餘力地表揚我,極大地激發了我對學習的熱情。

為了表示「聰明」,我常常提出和老師不同的解題方式,或者故意提出刁鑽的問題去「考」老師。佘老師每次都表現出極大的欣喜,對外稱我是「才女」,今後必成大器。於是我益發用功,甚至很驕傲。

那時候的教學條件簡陋,一面黑板,幾支粉筆就是全部的教學器具。但是學校提供書桌、課本、開水喝。在我童年的記憶中,學校是非常漂亮且莊嚴的。背靠大山,面朝碧綠稻田,被包繞在一片鬱鬱蔥蔥之中。操場上有兩顆非常古老高大的銀杏樹,枝繁葉茂,高聳雲天,把操場幾乎遮住了一大半。操場分為上下兩快,一邊高一邊低,高的那邊較窄,立有國旗,銀杏樹就在那一邊。低的那邊較為寬闊,是我們上體育課的地方。每個周一我們在操場升國旗,聽校長講話。平時有大型活動也在那裡集合。

時隔多年,依舊清晰地記得自己帶著紅領巾向國旗敬禮的驕傲,記得看公告欄的紅色成績榜的激動。

每年春天,學校會組織春遊。老師帶著我們去山上摘野花,采竹筍、野菜野果,有時候還去植樹,在山上種上一片片的樹苗。一大幫的孩子滿山跑,叫聲響遍了山坡。老師們就如貪玩的孩子,也和學生們一起瘋跑,打打鬧鬧。記得有一次,佘老師佯裝發怒,和一個男孩子抱著一起滾過幾個山坡,引得大家笑彎了腰。而他,其實一直在抱著學生,小心的保護孩子不受傷。

春天病毒性疾病流行時,老師帶我們去山上采茅根煎水喝,大家把一小捆小捆的茅草根交給大師傅,他煮了一大鍋湯,送到各個班級,孩子們端著茶缸去領取,那種甜,一直滋潤到今天,想來還是甜滋滋的。

大橋中學是一段特殊的存在。我在那裡讀過小學六年級和初一,之後就轉去了木中,學校隨之撤銷。那個被青蔥稻田環繞的小小的美麗校園,是我第一次離開家走入的第一所寄宿學校。和老師長時間地生活在一起,因此記憶分外深刻。商再成老師擔任了我兩年的班主任,給予了體弱的我特別多的關照,永生銘記。

記得我不會寫作文,每次作文都乾巴巴的幾句話。他就讓我寒假期間每天都寫一篇日記,帶回學校給他批改。那個寒假,我每天腦子裡都在構思著寫作,做任何事情都想著如何用日記描述。短短一個月的後,我的寫作能力突飛猛進,連續寫了幾篇出彩的文章,被商老師拿到班上誦讀和表揚。自此,我對文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有空就喜歡寫寫畫畫。

我的字寫的很差,歪歪扭扭像雞爪。上初一時,爸爸花了五塊五毛錢的「巨款」給我買了一支鋼筆,我欣喜若狂,那幾天寫字就分外認真。這個也被商老師發現了,他班上表揚了我,說我寫字大有長進。從此我寫字一直很認真,雖然未曾練字,字跡還算不錯。包括當了醫生後,盡量都一筆一畫地寫好病歷,常得到病人的表揚。

那時候缺衣少食,買一張草稿紙都是奢侈。商老師時常會送我一張白紙,一個本子,雖然只是「小恩小惠」,但對我簡直是雪中送炭,歡喜無比。尤其是有一次,學校有了一些救濟衣服,他也給我分了一件。那是一件墨綠色、中規中矩的帆布外套,八成新,比我以往任何的衣服都漂亮、時髦,我簡直樂瘋了,這件衣服一直穿在我身上,一直到太小沒法上身,它的樣式還記得一清二楚。

數學是年輕漂亮多才多藝的占春紅老師,她那會剛剛師專畢業,喜歡穿著白色的小西服,身姿筆挺,笑容甜美。占老師會彈鋼琴,會唱歌,嗓門好聽,性情也很好,喜歡和我們學生聊天。有時候她把我們叫到她房間里去,幫忙印刷試卷,批改試卷,還一起吃飯。能被占老師喊去幫忙,是學生莫大的榮幸。雖然要用那種老式手動的油印機,印萬試卷滿手都是油漬,我們樂此不疲。

六年級和初中三年,我們都是帶大米去學校蒸飯吃,每個星期一小袋米,兩瓶鹹菜就是全部的營養和能量。經濟條件稍微好點的學生,會有些零錢去買速食麵,或者去教工食堂買饅頭。我則從來沒有這種優待,但因為成績好,教職工都很照顧我,包括教師食堂的師傅,他有幾次把我喊去,塞給我一個大白饅頭。那簡直是最美味的盛宴,我捨不得吃,要細細品嘗好幾餐。時隔多年,早就不記得當年的那位師傅姓名,但每次想來都是滿滿的感動!還有朱校長每次看我時滿滿的笑意和慈愛,印象中莫名其妙總覺得像我的爺爺。

乾涸之中給予的甘露,能夠滋生最頑強的生命,催生最鮮艷的花朵。兒時的往事,十有八九都忘記,唯有那些給我的幫助,始終都不存忘記。那是鼓勵我雖然經歷諸多磨難,卻始終心懷美好的原動力。

初二時大橋中學撤銷,老師和學生全部轉到了木中。整個初二我成績平平,雖然那時候的班主任對我寄託厚望,著意培養我,但我學習不刻苦,常常課堂上看小說,開小差,考試成績也不怎麼好。到了初三,重新分班,胡勝兵老師成為新的班主任,他開啟了我人生勤奮好學的起點,也成為一輩子重要的轉折點。

記得暑假還沒結束,我們就回到了校園,進入新分的班級。還沒搞清楚狀況,就開始了白熱化的畢業班的高強度訓練。

那會兒為了升學率,學校採取了一些激勵優等生的做法,比如把成績好的放在前面,老師給予特別關注。這個其實無可厚非,校方必須要追求升學率,越是貧困的學校越是要集中資源,把最有希望的一批學生送出去。為了這個目標,老師和學校不計一切代價,想盡千方百計幫助我們提高成績。

我當時的成績,剛剛夠坐在前三排,成為老師們眼皮底下的學生。身邊高手如林,自己也分外緊張,不得不收拾起一切閑心,全身心地投入了學習。在我記憶中,整個初三就是不停的做卷子,模擬考試,講解卷子,聽老師訓話。那會兒滿腦子都是學習,中考,背書。除此之外,一切閑心靠邊站。我甚至都來不及認識新同學,也不知道我背後坐了誰,只知道盯著講台和自己手裡的卷子。曾經聊天交往的朋友,統統不搭理,埋頭苦讀。我成績提高得飛快,居然很快就進入了年級前五名,乃至前三名,有時候還會拿個第一名。

胡老師比較嚴肅,他很少顯示對某個學生的偏愛,不會在班級上罵人,教學會兼顧全體同學。當然他也時時關注著前排的幾個重點生,對我們的一言一行都很留意。在記憶中胡老師極少表揚我,考不好也不會點名批評,但他會站到我桌邊給我耐心地講解錯題。總而言之,他是一種比較平和理性克制的心態,這種方式對畢業班的同學很實用,能夠鎮住場子,緩解緊張氣氛。

臨近中考,很多同學都緊張失眠,成績出現波動情況,胡老師不得不找人談話談心,還去醫院買「補藥」調理學生睡眠。不過,我一直非常鎮定,能吃能喝能睡,也就沒有「享受」這種待遇。為了這個,胡老師表揚了我,認為我關鍵時候穩得住。

教數學的張老師年齡比較大,略顯啰嗦,每天都是站在講台上苦口婆心地教導我們。一道題一道題地講解,不知道為什麼,聽他講課我就容易犯困,下了課迫不及待地爬桌子上睡覺,直到上課鈴聲響起。有幾次,張老師同情的對我說:睡吧,你們太辛苦了,十分鐘也可以補個好覺的!我則真的培養了一種課件十分鐘做個美夢的習慣,有時候甚至課堂上也睡覺,張老師都裝作沒看到。

九十年代初,寄宿學生的條件非常差,我們整個星期都是吃蒸米飯,伴鹹菜,吃得個個面如菜色。臨近中考時,學校給我們優等生加餐,午餐和晚餐在班主任房間吃飯。師母特意來學校給我們做飯,我是第一次吃到了虎皮青椒、山藥等珍稀蔬菜。每次和胡老師同一個桌子吃飯,心裡就異常激動,覺得必須要考個好成績才對得住老師的精心栽培。

初中畢業後離開老家,之後一直在外地求學,很少回老家。工作後更是因為把父母也接出來的緣故,回去就更少。中間很多年和老同學都失去了聯繫。近幾年隨著微信群的盛行,才又回到了同學們當中。記得去年某一天,我被拉入了大橋中學的群,我進入後找商老師和占老師。占老師很快入群,和大家打招呼。我激動萬分,可是馬上有同學私下提醒我,說占老師身體不好,看我能不能幫上忙。如同一個晴天霹靂,我握著手機怔怔發獃,不知道如何和老師交談。這個曾經我心目中最美麗的大別山的女神啊!眼淚如潮水般湧出,歲月啊,你為何如此殘酷?!不僅奪取了我們心愛的老師的青春,還要繼續掠奪他們的健康!

占老師倒是很樂觀,和我記憶匯區別很大。如今的她,不再是那個青春年少意氣風發的小姑娘,她表現出來的是一個溫和和理性的中年婦人模樣。說話非常地平和,甚至可以說是緩慢。偶爾看到她發朋友圈裡的生活瑣事,炒了一盤菜,和朋友的合影等等,我才心安不少。偶爾翻看小學六年級女生的合影,一群稚氣未脫的小姑娘圍著一個身著白色西服的年輕老師,坐在大河堤上,背後是寬闊的河流,每次我還是會眼睛發熱,想哭的衝動。

商老師則一直未入群,消息全無,我問了很多初中同學,都沒有他的聯繫方式。因為當年太年幼,我並不知道他的名字,不知道來自哪裡,只知道姓商,詢問起來困難重重。在打錯幾個電話後,再也不好意思問了。

今年四月底,和初中的校長李文立老師聯絡上,我無意中提到這個老師。他很積極的幫我找,非常迅速地找打了老師的名字和電話。啊,原來我牽掛了這麼多年的老師,原來叫做商再成!拿起電話,老師的音容笑貌還是非常清晰地映在眼前。他的略顯沙啞的嗓音,他的嘮嘮叨叨,他咧開嘴憨厚的笑容,我激動地不知道該如何開口。

電話那頭突然傳來的聲音,隔著二十年歲月,沒有太大的改變,只是顯示出一種蒼老的味道。在我說明自己是誰時,商老師很快就記起我,但是他並不知道我後來的經歷,也不知道我現在在哪裡。我給他做了簡單的介紹,老師非常開心,連著誇我是個人才。而他,早就到了退休年齡回家了。

--商老師,我們一直在找你。

--謝謝各位同學。我老了,不會玩微信。

--你學會啊,以後好方便聯絡。

-人老了,跟不上社會啦。這麼多年你還能記得老師,真是謝謝你!

--商老師,是我們沒有盡到職責,沒有早點找到你,大家都很記掛你!

--學生的成長和快樂,是老師最大的心愿。只要你們都好,我就很開心。

、、、、、

放下電話後,我激動地久久不能平靜,連續發了幾條朋友圈。這個不會玩微信的老人,這個自稱老了跟不上社會的老人,曾經是那麼的年輕,那麼的神采奕奕,每天晚上給我們讀報紙,講故事。而他們自己,卻慢慢被時光淘汰,被學生遺忘。

這次電話後,我也未再和老師聯繫。就那種從來不提起,一直在心裡,從來未曾忘記的感覺。

2015年剛從國外歸來,就去參加木中95屆畢業生聚會。一晃二十年,鄉音未改鬢毛衰,甚至,當我用方音試著發言時,都感覺有些不流暢不自然,於是改為普通話。

面對諸多已經模糊和陌生的面龐,產生了一種恍如隔世的感覺。我竟然忘了要重溫同學情,忘了要感謝恩師,只是刻板地說了些自己近年來的經歷。然後我就坐在一個角落裡,納納地不知道該和誰攀談。

老班長邀請了當年的班主任和而今的校長。除了認識自己的班主任胡老師,其他老師我不太熟悉,對不上號,所以也不敢貿然上前打招呼,怕叫錯了尷尬。只和胡老師簡單的聊了幾句,要了他的號碼後,然後就告別了。雖然有一肚子的話想和老師說,面對依舊有些嚴肅的他,我十分局促,不知道該說什麼好。返回工作崗位後,再也未曾聯絡。

嶺外音書斷。

經冬復歷春。

近鄉情更怯,

不敢問來人。

這首詩很好的形容了自己的內心。一個在網路上可以洋洋洒洒書寫、即興抒發感慨的我,面對當初的恩師,卻依舊如同二十年前一樣的笨拙和膽怯。不敢開口表達內心泛濫的惦念和感激。對老師的敬畏之情,讓我不敢隨意開口,也無法侃侃而談。因為敬,所以怕。怕老師,是我這輩子邁不過去的關。

常常有回去看兒時老師的渴望,尤其是我心心念念的佘老師,商老師、占老師和胡老師,卻總也沒有。我會問自己:回去如何敘說?你能為老師做什麼?能為學校做什麼?我不算什麼大人物,不算成功人士,也不富裕,該以什麼樣的身份面對他們呢?

四月份南昌五四青年獎章評選,不知道是誰把我拉票的帖子轉發到了老家那邊。一時之間,各個群里紛紛響應,很多外地的木子店老鄉群也積極響應投票。我這個默默無聞的人,一夜之間竟然紅遍大別山區,原以為根本投不動的選票,一直在迅速增加,半夜三更還有不少老鄉在吶喊助威。

誠惶誠恐,真的誠惶誠恐!我未曾為老家做過任何貢獻,卻勞大家如此幫助和惦記!一直想要向所有的老鄉致謝,苦於沒有機會。我始終都是一個普通人啊,大張旗鼓的去感謝,是不是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了點?

今天終於在前幾篇文章的推動下(太多老鄉留言),我鼓起了勇氣,寫這個文章,謹以此文向所有質樸的老鄉們致謝,向所有的大別山區的老師們致敬!是老師們的辛勤孕育,才換來學生們輝煌的今天!你們的勤勉、你們的樸實,你們的全力以赴,塑造了我們此生為人的榜樣,從此自己也變得勤勤懇懇,變得善良豁達,變得百折不撓。你們是我見過的最美好的人!

你們是燈塔,默默地聳立在在大別山顛,照亮孩子們前進的道路,指引著山區的後代翻山越嶺,走向外面精彩的世界。

你們是擺渡人,引渡千萬個靈魂穿越貧困和迷茫,到達光明彼岸。而自己,則終其一生往返在荒原上,日復一日做著單調的工作,讓漫漫粉筆灰浸染絲絲縷縷的黑髮。

最後以曾經寫的一首打油詩作結:

小小煤油燈,伴你至夜深。

韶華添白髮,至勤為學生。

我是冬日草,師恩比春暉。

三月陽春展,不忘煥春人!

作者介紹:來自大別山深處的一朵小蘑菇,我願意盛開在祖國美麗的山川河流邊,繁忙工作之餘堅持原創,用樸實真誠的語言書寫鄉村到城市的成長故事。喜歡可掃描左邊二維碼。

喜歡的話也可以讚賞,原創不易,僅作鼓勵,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一支格桑花,在紅色的草原開得正艷
鼻竇炎為什麼有時候治療不好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