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葯結合,治癒痛風案例分享!
痛風古稱「王者之疾」,過去常發生在衣食優越、養尊處優的貴族中,目前已經成為現代人常見病,痛起來苦不堪言,甚至行動不便。
從西醫上來講,痛風是嘌呤合成代謝增加、尿酸過多或排泄障礙所致的一組代謝性疾病。
從中醫上來講,痛風病屬於痹病範疇。《黃帝內經》曰: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其風氣勝者為行痹;寒氣勝者為痛痹;濕氣勝者為著痹也。痛者,寒氣多也,有寒故痛。痛風即是痹病中的痛痹。
明承中醫疼痛治療中心——王鵬醫生擅長治療痛痹方面疾病,用古法針灸結合中藥治療痛風,在30多年的臨床中有諸多成功的案例。本篇分享的是他去年6月的一例病案。
2017.6.22 初診
王某,女,71歲,2017年6月22日初診
主訴:右踝關節疼痛2年,右腿水腫疼痛,觸地疼痛加劇。
查體:脈象沉實,舌質黯,苔潤薄白,睡眠差,食飲正常,二便可。
現病史
1.右踝關節病變(1)脛距骨關節之距骨關節面下,骨髓水腫。(2)內外側副韌帶輕度水腫。(3)關節腔積液;關節周圍軟組織水腫。2.右足舟骨、部分楔骨、骰狀骨多發骨髓水腫;部分屈肌腱、伸肌腱增粗水腫;部分跗骨、跖骨基底部屈肌腱劍鞘積液。西醫尚未找到治療辦法,建議中醫治療,經朋友介紹找王鵬醫師治療。
診斷:風寒濕痹症
治療思路:祛風散寒祛濕
治療:針刺+中藥
中藥處方:川牛膝、桂枝、乾薑、白朮等中藥5劑,水煎,飯後服用,每日早晚各一次。
醫囑:忌生冷寒涼、適量運動
2017.6.26 複診
主訴:病症明顯減輕,不運動無疼痛,右腿浮腫正消減。
治療:放血+針刺+中藥
中藥處方:防風、白朮、乾薑、桂枝等中藥5劑,水煎,飯後服用,每日早晚各一次。
2017年6月29日 複診
主訴:腳踩下去感到無力,不敢久立,無疼痛感,腳底內側牽拉痛。
治療:針刺鞏固治療
2017年7月1日 複診
主訴:經過幾次的針刺中藥治療後,癥狀基本消除,唯感右腳底牽拉痛,走路感覺酸脹。
治療:針刺+中藥
中藥處方:柴胡、麥冬、防風、桂枝等中藥4劑,水煎,飯後服用,每日早晚各一次。
2018年7月3日 複診
主訴:運動自如,浮腫消除,只感腳底內側有牽拉感。
治療:針刺
2017年7月8日 複診
主訴:病情恢復良好,無不適,希望鞏固治療。
治療:中藥
中藥處方:防風、白朮、桂枝、乾薑等中藥5劑,水煎,飯後服用,每日早晚各一次。
治癒後,一家人非常開心,送錦旗給王鵬醫生
隨訪記錄
2017年7月8日治療結束後,行動自如,無複發,2017年9月5日因為過度勞累,導致右腳脹痛,再次找王鵬醫生治療,針灸治療一次配合7劑中藥後,脹痛消失,交代其務必注意休息,勿過於勞累,截止2018年6月26日未有複發。
王鵬 疼痛病醫生
來自民間,熟讀《內經》、《本草經》。從事中醫臨床30餘年。通曉傳統脈法,四診合參辨證準確,組方獨到,療效實在。尤其擅長古法針刺、推拿、撥筋、正骨。對肢體疼痛等常見病多發病的治療有獨到之處。
擅長:頸肩腰腿痛、膝關節炎、痛風、足跟痛、腱鞘炎、網球肘、強直性脊柱炎、股骨頭壞死、坐骨神經痛、胃痛、痔瘡疼痛出血、腹脹便秘、肢體局部不適等。


※痛風患者應該怎麼吃?
※堅持「三多三少」遠離痛風,到底是什麼意思?
TAG:痛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