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膽管嚴重狹窄,「元兇」何在

膽管嚴重狹窄,「元兇」何在

引言:

患者中年男性,反覆黃疸,膽總管狹窄,胰腺可疑佔位,病理多次陰性,PET-CT也無惡性腫瘤提示,到底狹窄原因在哪裡?

第一次住院

患者男性,58歲

主訴:「尿色加深1個月,皮膚黃染伴瘙癢25天」

現病史:患者1個月前無明顯誘因下出現尿色偏黃,並逐漸加深,25天前發現皮膚及鞏膜黃染,伴有瘙癢,無腹痛及發熱表現。當地醫院查肝功能:ALT868U/L,AST435 U/L,AKP467U/L,總膽紅素(TBIL):173.8μmol/L,結合膽紅素(DBIL)143.1μmol/L。血常規及凝血常規:均正常。外院門診查腹部磁共振:膽總管、肝內外膽管及胰管擴張,膽總管下端狹窄,胰頭上方部分淋巴結顯示。MRCP:胰頭形態及信號異常,繼發肝內外膽管及胰管擴張。既往有高血壓病史,否認其他疾病及家族史。

查體:皮膚鞏膜黃染,腹部無明顯壓痛。

考慮黃疸待查入院

入院後檢驗結果

影像學檢查:

CT提示肝內外膽管擴張

超聲內鏡:胰頭部不規則低回聲佔位,邊界不清,膽總管擴張,下段狹窄,可見低回聲佔位,周圍可見腫大淋巴結,胰腺形態肥大,局部有條索狀高回聲。

患者因黃疸入院,完善相關檢查,考慮梗阻性黃疸,多次影像學均提示有肝內外膽管的擴張,超聲提示胰腺頭部不規則佔位。梗阻的原因考慮胰腺惡性腫瘤,膽總管下段佔位及壺腹部腫瘤,膽管的良性狹窄等。為進一步明確及診治,進行ERCP治療

ERCP:

考慮患者雖然病理陰性,但仍不能除外惡性腫瘤,因此行PET-CT檢查,結果顯示:胰頭部飽滿,胰腺組織葡萄糖代謝不均勻增高,考慮炎症可能。患者黃疸,雖然影像學提示肝內外膽管擴張,ERCP也提示膽管有狹窄,但是活檢陰性,臨床上無消瘦病史,PET-CT未提示惡性依據,腫瘤標誌物不高,目前惡性腫瘤依據不充分,因此給予置入膽總管支架後肝功能明顯好轉,膽紅素恢復正常後出院,密切隨訪。

患者第一次入院完善檢查,無明確惡性依據,考慮膽總管狹窄,良性可能,給予支架置入後黃疸好轉,准予出院,密切隨訪。

半年後患者因取支架第二次入院

影像學檢查:

ERCP:

患者明確的膽管狹窄,MRI多次提示胰腺佔位,但半年來佔位沒有明確進展,PET-CT及膽管反覆活檢刷檢均是陰性的,到底是不是惡性腫瘤?膽管全程的狹窄,膽管壁的增厚,胰頭的低信號佔位,胰腺的的形態肥大,這些是不是另有原因?多器官瀰漫型腫脹???是不是會是IgG4相關性疾病??想到這個可能的病因後,給予患者行IgG4血清學檢查發現:IgG4:8.30 g/L(0.03-2.01 g/L)果然升高。再次詳細詢問病史及補充超聲檢查發現:頜下腺瀰漫性病變。為明確最終診斷,給予患者行內鏡下超聲穿刺,胰腺穿刺:少量胰腺組織,腺泡無明顯異型,間質纖維組織增生,另見少量消化道上皮及纖維素樣滲出物,未見明顯腫瘤成分。免疫組化IgG4陽性

最終診斷:IgG4相關硬化性膽管炎,自身免疫性胰腺炎,IgG4相關頜下腺疾病,ERCP支架置入術後,高血壓病。

預後:給予激素治療後,IgG4及肝功能顯著下降。

總結

定義:IgG4相關性疾病是一種與IgG4 相關,累及多器官或組織的慢性進行性全身性炎性疾病。1995 年日本學者Yoshida等提出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之後研究發現:伴有血清IgG4升高和(或)組織IgG4陽性漿細胞浸潤的全身性硬化性疾病;2010 年正式命名的免疫性疾病。

流行病學:男女比例接近1.6~4.9:1。 IgG4相關性頭部頸部疾病:男48%。

年齡:大多數50歲以上( 平均年齡59~68歲,範圍42~79歲)。

診斷:

病理:金標準,器官組織中存在IgG4 陽性漿細胞浸潤為依據:

(1) 瀰漫性密集淋巴漿細胞浸潤;

(2) 纖維化,形成席紋狀;

(3) 閉塞性靜脈炎。

影像學:一個或多個器官或組織腫脹增大,形似腫瘤。

血清學:血清IgG4 水平顯著升高(> 1350 mg /L)。

臨床對不同累及部位癥狀不同,對糖皮質激素治療反應良好。

IgG4 相關膽胰疾病,臨床上誤診為惡性腫瘤的比例很高,因此要提高對自身免疫性膽胰疾病的認識。其在影像學上,可表現為膽管壁的增厚,膽管系統官腔狹窄但並不閉塞,膽管壁增厚與狹窄的部位相對獨立,胰腺可表現為瀰漫性低回聲腫大或局限性腫大,有時難與胰腺癌鑒別,聯合IgG4 檢測有助於診斷,升高2倍以上確診為良性病變的可能性在99%以上。及時識別IgG4 相關疾病,可避免因誤診惡性腫瘤而行手術治療,而激素治療大多反應良好。

作者:曲穎、宛新建

來源:華亭論鏡

關注消化,我們有很多乾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消化界 的精彩文章:

黃疸鑒別診斷經驗分享
搞定便秘的幾個絕招

TAG:消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