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有個人, 即非皇親國戚也非名臣將相, 但卻名列明史、傳頌千年
文史
06-30
原標題:明朝有個人, 即非皇親國戚也非名臣將相, 但卻名列明史、傳頌千年
明朝有規定,各地每年都必須派人到戶部報告地方財政賬目,只有與朝廷的賬目一致才算審核通過。如果與戶部的數據有出入,就要回去重新核對、蓋章後再來提交審核。但古代交通十分不發達,邊遠地區往來一次京城就要數月的時間,如果本地區數據出現幾次錯誤,一年的時間都要浪費在路上了。為了規避這種情況,當時的地方官員就事先多帶幾份蓋好章的空白文冊,如果之前的有錯誤就現場更改。
朱元璋知道這件事之後,認為這是官員在挑戰自己的權威,極為震怒,下令徹查此事。本來這只是地方官員的一個無奈之舉,是官場公開的秘密,但迫於朱元璋的赫赫威名,滿朝文武都選擇沉默不語,生怕被認成這些地方官員的幫凶或者同夥。
眼看事情越鬧越大,一個叫鄭士利的平民站了出來,他利用當時平民可以直接上書的渠道,給朱元璋寫了一封信,很委婉的表示地方官員絕無挑戰他權威意思,這是一場誤會。不過朱元璋並沒有相信他說的話,反而將抓進了大牢。其他涉及到此案件的官員中,主印官員全部被殺掉,副主印官員全部充軍。而這個被後世稱為空印案的案件,也成為了著名的洪武四大案之一。
雖然鄭士利並沒有阻礙朱元璋的殺戮,但他的行為卻被記錄了下來,在《明史:鄭士利傳》專門有他的記載,作為一介平民,能夠在正史之中別記載並為後人所敬仰,他足以自傲。


※朱元璋為什麼要取消丞相一職, 面對諸多阻力, 他又是如何做到的
※明朝此人歷史地位不在岳飛之下,連被殺罪名也與「莫須有」如出一轍
TAG:一劍光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