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這些病都是「積」出來的!如何清除?

這些病都是「積」出來的!如何清除?

任何事物的質變都源於量變的積累,疾病也不例外。道醫認為,「積」為百病之源。若體內的「垃圾」長期積蓄,不及時清除,必將帶來健康隱患。

血積:傷血管

血積,是指瘀血凝結成積。

人體內的血液不斷流動循環,灌注全身臟腑器官,當營養成分過多,血管內甘油三酯等脂類物質便會大量積聚,甚至形成「脂潮」。此時,血液黏稠度高,血流速度減慢,血瘀就離你很近了。

高油、高脂飲食,抽煙喝酒是造成血瘀的罪魁禍首。血瘀的人通常表現為面色晦暗、嘴色偏暗、舌暗有瘀點或片狀瘀斑、有時在不知不覺中會出現皮膚瘀青、女性多見痛經、閉經或經血暗紅甚至有紫黑血塊等。

若不加以控制,血瘀的最終結果就是血栓。

對策:日常飲食上應多吃有活血通脈作用的食物,如黑米、茄子、金橘、桃仁、西柚等;不吃冷飲或寒涼的食物。

可以嘗試一個葯膳方:三七粉。將一小勺(大約1~2克)三七粉混在少量水中喝下,每天一次即可,有通暢氣血、活血化瘀的功效。

血瘀體質的人心血管機能一般較弱,運動不宜過猛,可選擇散步、舞蹈、瑜伽等鍛煉方式。

氣積:傷肝

中醫認為,氣貴於流通。若氣機順暢,則百病不生;反之,如果氣機失調,則會影響健康。

人的七情(即喜、怒、憂、思、悲、恐、驚)失常最易引起「氣」的運行失常,從而導致氣機郁滯不暢,形成「氣積」。

中醫有「怒為肝之志」之說,容易發怒、脾氣暴躁、長期情志不遂還會導致肝氣持續處於上行狀態,造成肝鬱不疏。日常生活中,唉聲嘆氣、情緒失常、煩躁、焦慮、抑鬱等都是「氣積」的警告信號。

有心腦血管病的人尤其要注意,肝氣上亢還會造成血壓升高,容易使人暈厥、發病。

對策:運動是疏肝降火、氣機升降相得的好方法,多進行戶外活動,打太極、爬山、健步走、慢跑都是不錯的選擇。日常也可以用玫瑰花泡水喝,有疏肝理氣功效。

有陰精虧虛或實火旺盛體質的人,要少吃肥甘及辛辣刺激食物,多吃一些養陰清火食物,如梨、枇杷、荸薺等。

痰積:生大病

中醫將「痰」分有形與無形兩種:

有形的痰,一般指呼吸系統的分泌物,是貯於肺,咳之能出,可以看得見;

無形的痰,是指機體內的體液在致病因素的影響下,失去了正常的運行途徑和規律,逐步停蓄凝結而形成的一種黏稠的、有害的液體,肉眼無法看見。

長期勞累、體虛、抵抗力弱的人更易被其盯上。這種液體長期積累、潛伏在人體內,可產生多種病變,如頭目眩暈、噁心嘔吐、心悸氣短、中風,甚至腫瘤等。

對策:要遠離潮濕的環境里。尤其是老年人身體虛弱,若遇風寒,可致肺失宣發,肺津凝聚而成痰;夏季雨多潮濕也會引起濕邪內侵。

可以嘗試祛痰良方「二陳湯」:取半夏、橘紅、白茯苓、甘草各10克水煎溫服,每天一次。

平時還可多吃具有健脾利濕、化痰祛痰的食物,如白蘿蔔、荸薺、紫菜、海藻、枇杷、紅小豆等。

食積:傷脾胃

飲食影響健康,大家都知道這個道理。但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擔心孩子吃不飽,可著勁喂孩子。孩子都積食了,家長還不知道。可以說,很多孩子生的病,都跟家長養護不當有關,而積食是其中最為嚴重的養護失當行為之一。

大人飲食不當,碰到應酬吃得更多;老年人由於腸胃功能減退,都會或多或少出現吃多了不消化、肚子脹等「積食」現象。

食物沒有被及時地消化吸收,就會鬱積生熱化火。積食是小兒生病的第一張「多米諾骨牌」,是因為如果有積食了,就相當於第一張多米諾骨牌要倒了,那將會給孩子帶來很多很多家長都想不到的問題。

積食會導致咳嗽,也就是中醫上說的「食咳」。這在古代的醫書上有很多記載,比如《內經》:「食於胃,關於肺」;《醫學入門》:「食咳因積食生痰,痰氣沖胸腹滿者」;《脾胃論》:「脾虛肺最受病」。

很多家長不理解,脾和肺是兩個器官,積食怎麼能引起咳嗽呢?這要從中醫上就能解釋得通了,因為五臟之間都是有聯繫的。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積食過久,脾胃虛弱,日久就容易生痰,導致咳嗽不止。

所以說,看那些食咳的小兒,大多有積食化熱的癥狀,比如說肚子脹、不愛吃飯、噯腐、口臭、手足心熱、大便乾結或便秘,舌質偏紅、舌苔厚膩等。這時候給孩子用一些消食和胃為主、肺胃同治的葯,效果就會特別好。

對策:發現積食後,應減少飲食量,同時適當配合一些食療方,如糖炒山楂、白蘿蔔粥等,既容易消化,又有順氣、健胃、補脾的功效。

積食是「標」,真正的問題往往是「脾虛」,脾虛的人往往更容易積食。平常可適當補充一些健脾的食物,如山藥、栗子、小米、紅棗等,少吃生冷食物、避免著涼等。

穴位按摩和推拿手法對緩解有很好的效果,具體方法:

清大腸:從虎口開始,沿食指外緣推到指端;

清胃經:用拇指從另一側拇指手掌面的第2節推向指根。

以上兩個動作每次重複50~100次,每天一次即可。

水積:傷腎

水不但能滋養臟腑、經脈、肌膚、毛髮等組織器官,還是津液、血液、膽汁的重要原料。人體對水的吸收、轉換、運輸和排泄,統稱水液代謝。

一旦這種節奏被打亂,人體各部位所需水的正常值也將隨之改變,一些地方出現供水不足,另一些地方則出現水液過盛而產生瀦留,這種瀦留即是「水積」,中醫稱之為「水腫」。

腎主水,主管水液的疏泄,可維持體內水液的正常代謝。如果腎臟「失靈」,就會發生水腫。生活中,小到熬夜後晨起的眼袋,大到面部浮腫、四肢沉重等都是典型病症。

對策:日常多吃些利水消腫的食物,比如冬瓜、薏仁、芹菜、桑葚等,還可以用玉米須泡水喝。

配合按摩掐合谷、點外關、足三里、三陰交等穴位,也能起到溫陽利水、消除水腫的功效。

需要提醒的是,肝臟、心臟、甲狀腺功能下降等疾病也可能會引起水腫。若出現嚴重、長期水腫,要及時明確病因。

膀胱經:人體最大排毒通道

膀胱經上的穴位最多,有67個,而且,膀胱經的主要部分都在人體的後部——後背和腿後側。

古人把膀胱經比喻成人身體的藩籬,說它是抵禦外界風寒的一個天然屏障。

同時,膀胱經又是人體最大的一個排毒通道,也就是說我們通過剌激膀胱經,就可以增加全身的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把人體的廢物從尿液中排出去。

膀胱經是掌握尿液和汗液這兩條通道的,所以膀胱經一定不能被堵住;另外,膀胱經是直接連接臟腑的,能夠把臟腑的毒通過膀光經後背的俞穴及時排出來。

所以膀胱經還是排毒最簡單、有效的一個通道。

疏通膀胱經方法

捏脊法、刮痧法、拔罐法、敲臀法(膀胱經不通敲臀就會很痛),還可用掌根從頸椎一直揉到尾骨,肉太厚也可用肘來揉。注意膀胱經腿上的部分也很重要,同樣可以刮痧、拔罐,點揉、敲打,甚至用手大把攥。只要能充分刺激它就行。

還可兩腿綳直,俯腰兩手摸地;向後仰身彎腰;以及仰卧起坐;還有許多瑜珈上的動作,只要能刺激腰椎以及大腿後側的膀胱經,那就全可採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承網 的精彩文章:

最上乘的書法從佛法之中得來
真正的天眼是什麼?

TAG:傳承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