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戰列艦披掛裝甲最厚位置是哪裡?背後原因令人深思

戰列艦披掛裝甲最厚位置是哪裡?背後原因令人深思

眾所周知,戰列艦以厚重堅實的裝甲而著稱。而戰列艦以及其他裝甲設防的軍艦,其防護構造的厚度並不是平均分配,而是根據部位的不同而有所區別。很多人認為,軍艦各部位裝甲厚度的區別,是因為防護重點的差異。多數情況下,這是錯誤的認識。簡單說,海戰在中遠距離上,敵方炮彈通常是以15-30度的角度落下,距離越近,炮彈的落角越小。因此即使為了獲得同等的防禦效果,軍艦的側面裝甲也必須比水平裝甲更厚。關於這一事實,筆者以前介紹過。

衣阿華型

而軍艦側面裝甲的厚度,也會根據部位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設置在船體吃水線部位(所謂「舯部」)的裝甲,一般來說是船體裝甲最厚的所在。這是因為:第一,吃水線這個部位一旦被擊穿,就會造成大量海水湧入船體,嚴重的話會導致船體失去平衡而沉沒;第二,軍艦最重要最需要裝甲防護的艙室,大都集中在這個部位。以最後一代戰列艦來說,日本的大和型「舯部」裝甲厚度是410毫米(內傾20度安裝角);美國的衣阿華型是307毫米(內傾19度安裝角);德國的俾斯麥型的「舯部」裝甲是320毫米(垂直安裝)。

俾斯麥型戰列艦

「舯部」裝甲的安裝部位和尺度也有特定要求。除了採用舊式防護結構的德國俾斯麥型戰列艦以外,二戰時代新式結構的戰列艦,從船體外部看,「舯部」裝甲的頂端一般位於吃水線上方;而從船體內部看,裝甲頂端正好處於船體中甲板的位置上。中甲板以下是軍艦最重要艙室:機艙、彈藥庫、火控計算機等等的所在。「舯部」裝甲的底端,當然是處於吃水線以下。如前所述,「舯部」是船體裝甲最厚的部位。如此厚重的裝甲,如果覆蓋整個水線以下部位,肯定要大大超重,而且也沒必要:炮彈進入深水後,不但勢能會有所衰減,入射角度也會變化,因此也不需要太厚的裝甲來應對。

那麼,「舯部」裝甲的底端延伸到水線以下什麼位置比較合適呢?舊結構軍艦相對輕視水下防禦,裝甲往往只延伸到水下1-2米左右。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各國海軍都開始重視所謂水下彈的效果,加上魚雷對軍艦的威脅越來越大,於是水下防禦也得到重視,「舯部」裝甲的水線下部分的尺寸也越來越大。另外,實驗證明,裝甲的表面積越大,抗彈性能也越高。於是,各國海軍都竭力製造不僅尺寸更厚、表面積也更寬大的裝甲。

土佐型戰艦

大和型戰艦

以日本海軍來說,20年代為土佐型戰艦製造的「舯部」裝甲,單塊高5.3米、寬2.4米、厚275毫米,重27.5噸;到了30年代後期,為大和型戰艦製造的「舯部」裝甲,一塊高5.9米、寬3.6米、厚410毫米。大和「舯部」裝甲的表面積是土佐型的1.7倍,單塊重量達68.5噸,比土佐型的兩塊還要重13噸。這種裝甲以20度角安裝在大和型「舯部」,對水線下船體的防護深度達2.5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朱世巍 的精彩文章:

大和型戰列艦裝上千塊裝甲重量超2萬噸 大部分都在哪個部位

TAG:朱世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