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滿屋子寶貝 一屁股債務——真正藏家的宿命

滿屋子寶貝 一屁股債務——真正藏家的宿命

有人說,收藏家是金錢的窮人,精神的富翁,到頭來往往「滿屋是寶,一身外債」。這是歷來真正藏家的寫照,似乎稱得上大藏家的人最終都逃不出這個怪圈。究其原因,凡稱得上大收藏家的,都有一個怪癖——愛藏品如命。

一生只進不出,見到所好,舉債是得,一旦收入囊中,惜愛如子,誰也別想再從其手中輕易奪去。久而久之,藏品在家中越塞越滿,手頭越來越緊,外債也越欠越多。

如此的例子很多,遠的不說,就拿民國四公子張伯駒為例。這位才氣橫溢的民國奇人,集鑒賞、中國詩詞、京劇研究等諸藝於一身,一生收藏的書畫精品都是驚世之作,如晉陸機的《平復帖》、隋展子虔的《游春圈》、杜牧的《張好好詩》、范仲淹的《道服展》、黃庭堅的《草書》等等。

為得到以上的傳世國寶,他不惜賣掉祖傳的家屋,寧可不蔽風雨只為換得眼下神思的滿足。解放初,全部捐給了故宮博物院,成為故宮的鎮館之寶。當時國家要獎勵他二十萬元,但被他和夫人潘素婉拒了。

到了晚年,因病入院,卻因其級別不夠之由只能擠住在七八個人的病房裡,當女兒四方努力好不容易得到院方同意,準備給他換個人少的病房時,他已溘然離開了人世。用現在世俗的話來說,別說轉病房,他任何一件寶物都可以換得一家醫院。

和張氏類似經歷的,遠在大洋彼岸英國的大維德爵士,也有相似的命運。不同的只是,張伯駒以收藏中國古代書畫為主,大維德以收藏中國古陶瓷富盛名。到了晚年,他幾乎傾盡了所有積蓄,換回了1600餘件中國歷代古陶瓷精品。最後,夫婦倆連最低的生活也難以維持,在貧窮交加中離開他們一生心愛的寶物,離開了這個暫時不被理解和認可的世界。

因此,我認為,凡稱得上大收藏家的,都是精神上的大富翁,金錢上的貧賤者。如大維德爵士,生前雖然生活貧病難捱,但他的精神世界卻相當充盈,那1600餘件中國歷代古陶瓷精品給他帶來的身心愉悅是無法用言語表述的。

這些伴隨他一生的寶物最後以基金的形式保存下來,大部分進了倫敦大英博物館,後成為國際上負盛名的「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的現實教材,培養出了一批又一批對中國傳統文化痴迷的中外學者和專家。這功德是無法估量的。

人生在世,開心就好!其實,人生就是一段精彩的過程,如果在這過程中能讓自己喜愛的寶物帶來心靈深處不同尋常的愉悅,應該也足矣!

我常常和朋友開玩笑說,以前興土葬,貪婪者還可以將生前的所愛隨同屍體入葬,不過最後還是陳屍荒野,如今行火葬,沒有什麼可以隨骨灰入殮,即使將骨灰裝入一隻自己生前喜愛的官窯瓶中,恐怕日後也不得安寧。雖是玩笑,但也說明一個道理:人生很多時候千金只為博一笑而已。花了,笑了,開心了,就好了!

難怪有人說,花錢為買開心,對收藏家來說,舉債換藏品,最終也是為了讓藏品的美在自己心靈深處激起一陣振奮的喜悅。他們是金錢的貧者,精神的富翁!

「滿屋是寶,一身外債」,確實是很多大藏家形象的寫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陳偉收藏 的精彩文章:

史上最全翡翠品種大全,圖文詳解!
五大稀世頂級文物,最後一件科學無解,專家稱為外星人遺物

TAG:陳偉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