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
書
語
者
「
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
」
我每天騎行10公里上下班,穿長安街而過。
途徑很多景點和一些代表性建築,東單西單王府井、歷史博物館、首都博物館、西單圖書大廈、央行、國開行、華電、聯通、中國郵電、公安部、商務部、海關總署、中國社科院、長安俱樂部、婦女活動中心、北京飯店、貴賓樓等等等等吧。
其中,應以天安門城樓最為有名。
每次經過這裡,道路兩側都會有很多遊客,在拍天安門。
不得不說,作為全國代表性建築的天安門,參觀的遊客絡繹不絕是有其原因的。
對於父輩們,甚至50年代出生的人,更是對天安門有一種憧憬,彷彿這輩子不來看看這裡,就會留下人生的「遺憾」。
而我每天經過這裡,對這裡的一切都很熟悉,彷彿已經不覺得這裡是一道「風景」了。
正所謂: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
我們總是將目光著眼於遠方,卻忽略了腳下。
那些生活在西藏的人,每天看到布達拉宮,也並沒有當它是風景吧。
那些生活在因特拉肯的人,也並不會把少女峰看做是觀光勝地吧。
那些生活在冰島、瑞典的人們,可能看到極夜和極光,也並不把它們當作是奇觀。
那些生活在太空站的人,可能也早已經厭倦了看到這一個完整的藍色星球。
頗有一種「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感覺。
一
看待風景是這樣,對待工作也是如此。
我們長期做同一件事情,即使是再好玩的事情,也會讓我們精疲力盡,感受不到它的樂趣。
這說明你處在一個舒適區里。
這個時候,需要做一件事,就是改變。
改變現狀,改變工作內容,改變現在的一切。
把自己push出舒適區。
當你來到一個新環境,處在一個新的未知領域時,會促使你不斷學習和提升自己。
舉個例子:
你大學的專業是心理學,畢業參加工作進入了教育行業。
你如果真的想在教育這個行業長久發展,你就必須面臨一個現實:補充教育學知識。
至少,不能讓老闆和客戶覺得你是一個半吊子(不專業)。
你已經非常熟悉了心理學知識了,心理測量工具、心理輔導技巧樣樣精通。
待在心理學圈子是你的舒適區,當你跨進教育學領域,你就需要不斷彌補不足了。
可怕的是,很大部分人,知道不足,但不補。
書到用時方恨少。但真要到用的時候,你還不會,那麼你就完了。
老闆不是老師,不會給你補考的機會。
二
看待風景是這樣,與人相處又何嘗不是。
當和一個人相處久了,會厭倦。
哪怕當初,明明是你追求的他(她)。
而你也是被他的風趣幽默或古靈精怪所吸引。
這時的你們都需要一種新鮮感進入你們的生活。
這同樣也是一種改變。
當然這種新鮮感可以是內部發掘,也可以是從外部獲取。
什麼是從外部獲取?就是找到了另外一個人。
什麼是才內部發掘呢?就是通過調整和改變生活常規中的某一個元素,去為生活添一把調味料。
儀式感,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三
熟悉的地方,沒有了風景,怎麼辦呢?
改變。
擁抱改變。
今天你路過的天安門是藍天白雲還是烏雲密布,是鬱鬱蔥蔥還是白雪皚皚?
今天你工作時是千篇一律還是略有所成?
今天你身邊的人是西裝革履還是背心褲衩?
今天的你,如何改變的呢?
想法丨發現丨習慣丨人文
讓閱讀成為習慣,讓靈魂擁有溫度


TAG:書語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