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周邊安全形勢評估:秩序、熱點與中國方案(2018)》在京發布
近日,《中國周邊安全形勢評估:秩序、熱點與中國方案(2018)》(以下簡稱「報告」)在京發布。
報告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研究學部主任張蘊嶺作序。張蘊嶺認為,較之2016年,中國周邊安全形勢在2017年既有延續性,又有新變化、新特徵。其主要特徵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大國博弈與地區秩序重組,秩序之爭態勢明顯;二是地區熱點暗潮湧動;三是恐怖主義「常反常在」,並可能由中東向全球擴散,這將對周邊國家和地區的安全態勢構成嚴峻挑戰。
報告認為,由於中國力量的上升,對周邊事務的掌控與塑造能力加強,整體周邊安全形勢複雜化而非惡化。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的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作為中國對困擾世界重大問題提出的中國方案,首先實踐於周邊地區,為周邊國家提供了更多的發展方式與路徑選擇。報告還力圖對下一年的周邊安全形勢做出預判,以實現精確性研究的目標。
在報告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地區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張潔看來,2018年周邊安全形勢的變化將突出表現在四大方面:一是中美關係中的競爭因素或將突出;二是美日印澳四邊聯盟將加快務實合作,地區其他國家間的聯動與自助合作更趨活躍;三是朝核問題的突發性與南海問題的長期性,都對地區形勢具有重要影響;四是恐怖活動在東南亞、南亞和中亞地區明顯加劇,將在短期內對中國周邊安全形勢構成挑戰。
據悉,《中國周邊安全形勢評估》是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的創新工程項目。周邊外交是中國外交的優先方向,周邊安全對於國家安全與國際戰略具有重要意義。從2011年開始,《中國周邊安全形勢評估》通過整體、長期、連續的評估,對周邊安全的總體情況進行年度總結,同時對下一年的趨勢做出預判。報告定位為學術性與現實性相結合,並且更為側重現實性研究,旨在為了解周邊安全的整體形勢提供宏觀視野,也為政策制定提供參考建議。迄今,該報告已經連續發布8年。
發布會結束後,鼎昊國際公共安全研究院宣布成立,並與中國社會科學院地區安全研究中心達成合作協議。雙方未來將在海外公共安全、海外利益保護及其機制化建設等領域加強合作。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責任編輯:黃琲 排版編輯:黃琲


※專家學者研討國家安全學學科建設 提出六大基本路徑
※紀念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國際研討會在滬召開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