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77歲核彈老人,兒子智力殘疾,妻女精神分裂,他的故事讓董卿和全場觀眾落淚
在最新一期6月23日的《朗讀者》中
節目以父親為主題
為我們朗讀的是一位77歲的核彈老人
他講述了他的家庭故事
參與兩彈一星研製的「核彈老人」魏世傑
由於部分媒體善於塑造悲情形象
渲染感人氣氛
所以一看到「背後的故事」
大家自然而然會覺得這和悲情掛鉤
別說
這位「核彈老人」的家庭故事確實悲
1990年魏世傑從戈壁荒灘回到青島家鄉
結束了從事了26年的國防科研工作
開始了他真正意義上的家庭生活
魏世傑一家四口合影
家庭團聚對於一個久經分離的家庭來說
無疑是最幸福的,可好景不長
2000年,女兒海燕被診斷為精神分裂症
那時的她已經30歲了
魏世傑的女兒海燕
而兒子患有先天性智障
智力不如七八歲的孩子
魏世傑的兒子魏鋼
妻子接受不了兒女先後殘疾的雙重打擊
2005年開始,她患上了重度抑鬱症
後來發展成了精神分裂
身體狀況也時好時壞
走路不敢邁腳,需要人攙扶
此時的魏世傑也已經步入了老年
魏世傑照顧妻子吃飯
妻子倒下了
照顧家人的重擔全都落在了
魏世傑一個人身上
雖然經過多次而重複的訓練
兒子也依舊沒能獲得自理能力
尤其是在衛生方面
衣服不換洗,垃圾隨手扔
魏老就寫了守則盡量去幫他建立意識
魏老給兒子寫的守則
那間接性發病的女兒呢
除了睡覺時間
全天都要魏世傑照顧
然而也有半夜的時候
女兒會叫醒魏老
讓他把地上掉了的一根頭髮撿起來
因為她覺得頭髮很危險
女兒海燕
因為腸胃問題和強迫症
女兒要蹲在廁所里三個小時左右
除了為女兒通便清腸
他還為應急給妻子準備了坐便凳
「我一家四口人,有三個重病號,所有的家庭重擔基本上都落在我一個人身上。你說我自己叫『倒霉老頭兒』,是不是很恰如其分。」魏老調侃道。
可這三個家人里曾有兩個想離他而去。
有一次
老伴兒為了減輕他的負擔割了手腕
還有一次
女兒也選擇了自殺的方式了結生命
好在她們都被及時搶救過來
他也幸運地再次把她們留在了身邊
魏世傑沒埋怨過現實的不公平
因為他覺得照顧家人
從來不是件痛苦的事
這和他對家庭、「父親」角色的理解
有著密切的聯繫
給兒子剃鬍子
在青海參與「兩彈一星」研製的26年里
每年只有16天假期,一次16天
婚後三年一次,同樣16天
計算下來
二十幾年裡
魏世傑回歸家庭的時間
加在一起連一年都不到
由於妻子也是同室的化學分析工作者
工作很繁忙
孩子就被長期寄放到爺爺奶奶家
即便孩子見到自己也不認識是爸爸
好不容易把孩子接回自己家
可他們又只會哭著找媽媽
孩子對魏世傑的陌生和害怕
讓他的心揪成了一團
全家福
前半生為國,後半生顧家
和家人相聚的不易讓他珍視
和家人在一起的每一刻
那也是他用生命換來的承諾
魏世傑在青海的主要工作是負責
炸藥部件的性能測試
爆炸幾率是百分之二十
他親身經歷過兩次爆炸
老友就曾在其中一次事故中死去
「那是她新婚的第二天」
魏老時刻做好了犧牲的準備
但他也時刻想著回家的那一天
1967年的6月17號氫彈空爆試驗成功
這麼說來,於他而言
和家人在一起的每一天都是盼來的
比起可悲的遭遇
又有什麼能比陪伴更重要
為兒子挑出卡在喉嚨里的刺
我們再來看魏老對父親這一角色的理解
和中國大部分家庭一樣
魏世傑認可父親是家庭的頂樑柱的傳統角色
寬厚隱忍卻不求回報
但在談論父親對家庭的意義時
他也談到了孩子與他的互動和交流
他看到了「相互」
這是很多健康平常的家庭未必能看到的
海燕曾在自己的遺書中寫過
「你們是世界上最好的爸爸媽媽」
那是海燕有清醒的獨立意識時寫給他的話
她未曾忘過表達愛意
兒女曾為他讀了一首幾米的詩
「終於明白一個人無法抵擋所有的事情
微風可以做到的,我未必能做到
小鳥可以做到的,我未必能做到
你可以做到的,我未必能做到」
這讓我想到曾經有位媽媽給患自閉症的兒子寫過一封信:
你的存在在於成就了他人。媽媽至今未能把你改造成普通人,但你卻改造了媽媽。
因為你,媽媽明白了愛你本來的樣子,而不是我所期待的樣子。
魏老又何曾不是如此
他認可每一個孩子
他理解不健康的人也一樣有愛的能力
所謂的「弱者」也是生命形態的一部分
仍值得敬畏
雖然他通透、樂觀
但他也曾無數次地希望過一家人重獲健康
在現場,董卿朗讀了即將出版的《禁地青春二》的一個片段:
因為太突然,我竟然愣住了,不知所措,這是真的嗎,還是一種幻覺?
「爸爸!」海燕撲到了我懷裡。
我撫摸著她的頭髮。這是真的,他們回來了。
海燕恢復了少女般的活潑,天真、朝氣蓬勃。
「這是我的一個幻想吧。」
這可能嗎?沒有可能
但對於魏老來說
健康喜樂
沒有健康,還有喜樂
如果實在不幸連一樣都沒有
那也還有家人
不信,你看魏老為兒女讀的詩
他想借詩對他們說:
歲月無價,家人珍貴,生命無止,一切都值得
每日正午十二點,和日美醬說一句:「
生活美學」
會為您推送一條生活物語,我們相約正午,不見不散


※這些日本職人竟庭院藝術搬上卡車!誰說沒有小院就不能享受生活美學?
※上海首家自閉症咖啡館,只要陪聊就可以免費喝,開張兩個月就有4000多人預約
TAG:日式生活美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