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董卿說「大勢所趨,語言能力已成為國民必備素質」

董卿說「大勢所趨,語言能力已成為國民必備素質」

關注我們,學習語言舞蹈更輕鬆~

董 卿 · 印 象

董卿作為央視最具影響力的主持人之一,已伴隨著我們度過無數日日夜夜。隨著董卿退出2018央視春晚主持人隊伍,也代表她逐漸退居幕後。但董卿的風采、涵養卻留給我們每一位觀眾極深刻的印象。

趙忠祥曾評價董卿:「董卿是一位很優秀的主持人。董卿主持節目,我對她的評價是8個字:端莊、得體、大氣、知性。」

知識面廣,有涵養的董卿,想必是很多人心中真正的女神吧。

「 閱讀是很私人的事情,但朗讀不是,朗讀要有對象,它和唱歌一樣。只不過我們很多人沒有形成這種習慣,因為它略顯正式。其實你想想,朗讀也就是說話,我甚至覺得它的群眾基礎更大,因為會說話的人比會唱歌的人還要多。」

「語言是一個人終身攜帶永不褪色的能力」

董卿

語言,極具感染力

讀圖時代的到來,讓語言在視聽銀幕中佔據了得天獨厚的優勢。《見字如面》《聲臨其境》等節目需要演員深厚的台詞功底,他們在抑揚頓挫、強弱變換間直擊靈魂,掀起陣陣文化熱潮。

《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的先後刷屏,是否意味著語言藝術的種子已悄然在民間孕育開花了呢?

腹有詩書氣自華

你看~晨色熹微,便有一群朝氣蓬勃的學生聚集在中國傳媒大學的鋼琴湖畔、明德湖旁、核桃林中接受著練聲的洗禮。此時彼地,還有無數青少年、中老年人或吟詩作賦、或慷慨陳詞、或評述天下大事。

每個清晨的「讀」「說」之於你我,潛移默化中以最親密的方式與作品產生情感勾連,提升氣質,使人「腹有詩書氣自華」。

《朗讀者》把朗讀形式滲入大眾,儘管遠不如歌唱普及,但作為一種愛好,就如董卿所說:「每一個第一次站起來朗讀的人,都不自然,後來就越來越自然,當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朗讀,你也會有嘗試的慾望。」

語言能力,將成為國民必備素質

文化的建設靠什麼?文化的傳承靠什麼?文化的輸出靠什麼?皆是一國的語言。國之愈強,愈要求與之高度匹配的語言藝術和能力。

2017年1月17日,教育部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教育部國家語委關於進一步加強學校語言文字工作的意見》,意見中強調了語言對於傳承中華文化、增強國民文化自信、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中的重要戰略地位,也由此下達了更為具象的意見:

對於教師而言,要普通話達標、具有一定的朗誦水平;對於學生而言,要普通話水平達標、口語表達清晰達意,具有與學段相適應的朗讀水平和書寫能力。而為了貫徹執行,甚至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開始負有主管語言文字工作指責,有專門機構和人員專管或兼管語言文字工作,並於2025年前,所有學校必須完成語言文字工作的達標建設。

由此看來,對於青年一代而言,「語言」並不僅僅止於收視熱點和我們的愛好。在國家政策助力與中國文化的孕育之下,語言能力必將成為一種國民必備素質,成為一種必然趨勢!

《朗讀者》金句分享

01

第一期【遇見】

從某種意義上來看,世間一切,都是遇見。就像,冷遇見暖,就有了雨;春遇見冬,有了歲月;天遇見地,有了永恆;人遇見人,有了生命。

——董卿

願你慢慢長大,願你有好運,如果沒有,希望你在不幸中學會慈悲;願你被很多人愛,如果沒有,希望你在寂寞中學會寬容。

——張梓琳朗讀劉瑜的《願你慢慢長大》

02

第三期【選擇】

有人說,我們這個時代不缺機會,所以也勢必會讓每個人面臨很多的選擇,那麼,是遵從自己的內心,還是隨波逐流;是直面挑戰還是落荒而逃;是選擇喧囂一時的功利,還是恆久平靜的善良;無論如何,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做出一個在日後回想不讓自己後悔的選擇。

——董卿

03

第五期【第一次】

可是對大多數人來說,生活的變化是緩慢的。今天和昨天似乎沒有什麼不同;明天也可能和今天一樣。也許人一生僅僅有那麼一兩個輝煌的瞬間——甚至一生都可能在平淡無奇中度過……

不過,細想過來,每個人的生活同樣也是一個世界。即是最平凡的人,也得要為他那個世界的存在而戰鬥。從這個意義上說,在這些平凡的世界裡,也沒有一天是平靜的。

——選自《平凡的世界》

04

第七期【告別】

我們最終都要遠行,最終都要與稚嫩的自己告別,告別是通向成長的苦行之路。

——海子

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我的雙手烤著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準備走了。

——楊絳

我是集智慧和帥氣於一身的布丁老師

為你帶來好玩實用的語言舞蹈小方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河南省七色光藝術團 的精彩文章:

TAG:河南省七色光藝術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