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人已逝,何用你我指手畫腳?

古人已逝,何用你我指手畫腳?

上完網課,一名同學與我提及他的困惑,原話如下:老師,我們這幾天學校講屈原,說他的這種精神雖然保持自己的本心,不與世俗同流合污,誠然值得我們學習,但對於我們來說太過耿直了,然後我就在想是我們缺了什麼。後來我覺得現在大多數人(也有可能只是我身邊的人)不能像古人一樣「耿直」追求本心的原因,可能是在這個時代中不能遵守原則,遵守原則就會顯得與眾不同。然後我就在想,那也就是說現在至少我們班走的是大眾路線,沒有自己獨到的正確觀點,就算有也不敢拿出來,像是怕被視作異類。正確的被視作是異類,怕不是又回到了魯迅……

我為這位同學的質疑精神而欣慰,同時也為教育的現狀而悲哀。是什麼讓這位同學產生這樣的疑惑呢?一個是如今社會上的確有一種標新立異的風氣,另一個是作為教育者沒有給學生以及時的引導。就這樣讓這些同學疑惑下去嗎?難道非要讓他們用自己的人生閱歷去解決這類疑惑嗎?這難道不是教育的悲哀嗎?我們就教給學生所謂語文知識嗎?

我也很難解答這個問題,但是我願意去嘗試。

現在的人太喜歡標新立異了,假如自己不提出一些新穎的觀點,就不能顯示出自己是如何的睿智。又往往有很多人不甘寂寞,用各種方式去博取大家的關注,吸引眾人的眼球。於是,我們的社會上便出現了很多所謂的「先鋒言論」。比如這位同學提到的對屈原的批評。這又是我想起前幾年有關岳飛的「民族英雄」之辯。如今已是偃旗息鼓,可誰又能保證這類言論不捲土重來呢?

我一直認為中國人最喜歡做雞蛋裡挑骨頭的事了,文雅一點講叫「吹毛求疵」。我們很少能關注別人身上好的方面,而是不停地指責某人的缺點,生活中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也許這就是很多人心胸狹隘的性格根源吧,也是我們總是很多抱怨,而少了對生活幸福感的根源吧。

現代人還太自以為是,覺得我們發展了,我們文明了,我們可以為所欲為了。所以我們對大自然蹂躪掠奪,對歷史肆意踐踏。大自然是不怕的,因為可以報復人類,其實我們也正在遭受著大自然的報復。而歷史就有些無力了,那些古人總不能從墳墓里爬出來據理力爭吧,也不能託夢驚醒自高自大的現代人。所以歷史上的那些人,那些事都變了模樣,變成愚蠢或滑稽的樣子。總有一天,我們所有的一切也會成為歷史,那時候也許我們就會與古人一起垂淚自憐吧。也許古人不願與我們為伴,只是站在遠處給予我們冷冷的嘲笑!

我願意教給那名學生,我們不能用我們這個時代的標準去要求古人,評判歷史。第一,這種評價方法是站不住腳的;第二我們更沒有資格。屈原的時代,你能要求他像我們一樣八面玲瓏嗎?岳飛的時代,你能要求他明哲保身嗎?如是這樣,那就不是屈原,不是岳飛了。當年霍去病抗擊匈奴、戚繼光抵禦倭寇,我們總不能說他們破壞世界和平吧。

對於古人,我想我們應該懂得並學習的是他們的品質,是做人的力量。正是屈原的那一跳,才有了流傳幾千年的「端午」;正是因為有了岳飛的那句「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才有了《滿江紅》的千年傳唱。如是我們生於那個時代,也許只能是匆匆過客,悄然間化為朽骨,所有的「聰明智慧」「人情練達」也只能煙消雲散罷了。

我又想起有關孔子提倡的「孝」的話題,有人說孔子說的「孝」是為「忠」服務的,是為了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是「愚孝」,禁錮了我們的心靈。敢問當某些人不尊敬父母,不贍養父母,甚至打罵父母的時候,我們現代人還有資格批評孔子嗎?所以先把我們自己做好吧,先不要把做人的基本品質丟了,然後再去評判歷史人物。也許當我們懂得愛國,懂得為國家而付出的時候,當我們懂得剋制自己,回報父母養育之恩的時候,我們的心胸就寬大了,就不會再有絲毫炫耀自己的念頭,再不會對古人妄加批判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點睛語文課堂 的精彩文章:

TAG:點睛語文課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