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第4代發動機曝光領先渦扇-15?恐怕這回「精日」又想錯了
據日本IHI公司網站29日報道,當天該公司在瑞穗的工廠向日本自衛隊防衛裝備廳移交了XF9-1型渦扇發動機原型機。該型發動機是應防衛裝備廳的要求研發的,目標是裝備日本未來的第五代戰鬥機。這一交付行為預示東亞大推力第四代發動機的競爭將更加激烈。
據日本防衛裝備廳網站介紹,XF9-1型渦扇發動機全長4.8米,進氣風扇直徑1米,推力11噸,最大加力推力15噸,渦輪前溫度1800攝氏度。IHI公司從2013年開始設計製造核心機,2017年完成製造交付日本軍方。2015年,IHI公司在核心機的基礎上開始設計XF9-1渦扇發動機,並於2018年6月完成建造。IHI公司公司稱該發動機應用了日本世界領先的先進的計算機模擬和材料技術。
不過日本並沒有給出XF9-1的另一個關鍵指標:推重比。而這是衡量發動機水平的另一個關鍵數據。目前看XF9-1勉強可以歸為第四代發動機,也就是和美國的F119和歐洲的EJ200發動機類似,即最大推力達到15噸,推重比達到10。相比之下,中國目前從俄羅斯進口的AL-31F和國產的「太行」發動機都屬於第三代發動機,推重比在8左右。而第五代發動機只有美國的F-135發動機,推力可達18噸,推重比可達到12-13,俄羅斯最新開發的「產品-30」發動機可能也是第五代發動機,但沒有詳細信息能給予證實。
而中國目前國產發動機的最頂尖陣容,包括傳說中的第四代發動機渦扇-15和部分殲-20、殲-10C戰機使用的推力矢量鋸齒尾噴口「太行改」發動機。相比之下,日本第四代發動機XF9-1已經曝光,但渦扇-15卻沒有像「太行」一樣公諸於世。日本為心神戰機研製的XF5發動機,也有推力矢量系統,但發動機總推力只有5噸,比「太行改」發動機小得多。XF9-1發動機是否擁有推力矢量裝置,還不得而知。
渦扇-15卻沒有像「太行」、XF9-1一樣公諸於世,但國內網路的一些照片已經能證明該項目的存在。例如2006年2月「推重比10發動機」完成立項評審,2006年8月渦扇-15發動機鍛件開始交付。但時至今日,沒有一張渦扇-15的清晰、權威照片公布。有人稱從2011年至今,渦扇-15所經歷的測試大大小小不計其數,但沒有相關的材料來證明這一點。中國軍迷只能從感情上認為渦扇-15正在研製中。
當然,XF9-1即便曝光,也未必意味著日本再第四代發動機上,就跑到了中方的前面,因為發動機原型機真正要轉起來、裝上機才算是成功。日本XF9-1不但要經歷原型機測試的種種考驗,而且最大的問題是面臨裝機困難。因為日本的F-35不可能使用XF9-1,只能日本研製本國類似F-22的F-3雙發隱身戰機,才是XF9-1的最好發揮平台。但現在日本的國產下一代隱身戰機,仍然是遙遙無期。
因此現在中日之間的發動機較量,已經從日本領先一個身位,變成互有優勢。在20世紀末,日本憑藉先進材料科技,能夠按照許可證生產第三代渦扇發動機,而中國最先進的只有渦噴-13發動機,而到了2011年,我軍才開始全面裝備「太行」發動機,而日本則按照許可證完成為F-2戰機的日本版第四代F110發動機生產。從性能上看,當時的「太行」落後於日本第四代F110發動機,但「太行」標誌我國走完主力第三代大推力渦扇的整個發展裝備流程,積累了極為寶貴的經驗,而這是日本所欠缺的。
現在中國第四代渦扇-15發動機正在緊鑼密鼓研製,而裝機平台則是現成的殲-20;日本第四代發動機已經曝光,而且通過引進F-35開始接觸第五代發動機技術,但日本卻沒有平台實現自己的「發動機」大國夢。因此未來10-20年將是中日兩國發動機激烈競爭的時代,誰更實現第五代、乃至第六代發動機的突破,將進一步改變西太平洋的實力對比。


※我就瞅你了,咋地?美日印航母潛艇玩的歡,旁邊來了新朋友參觀!
※我國首艘核動力破冰船和未來核動力航母啥關係?關鍵看這4個字
TAG:諍聞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