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在理想的大學等你系列——中西方大學大比拼:要不要去美國?

在理想的大學等你系列——中西方大學大比拼:要不要去美國?

本文是作者閱讀威廉·德雷謝維奇的《優秀的綿羊》和吳軍博士的《大學之路》的讀後感,積累了一些關於東西方大學的認識和見解,本文內容均通過以上兩本書得來,作者未經過實地考察。但是這兩本書的作者卻都是對教育有獨特見解之人,讀者大可放心。

《優秀的綿陽》一書作者威廉·德雷謝維奇(William Deresiewicz),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在耶魯大學擔任過10年英文教授,在哥倫比亞大學擔任過5年研究生導師。他的文章《精英教育的劣勢》(The Disadvantage of an Elite Education)在網路上點擊率超過100萬次。除了經常應邀在各個大學發表演講之外,他還是一名頗有影響力的文學評論家,其文章經常出現在《紐約時報》、《大西洋月刊》、《國家》、《新共和》上。

《大學之路》作者吳軍博士吳軍,原騰訊副總裁。吳軍博士是當前Google中日韓文搜索演算法的主要設計者。著名的計算機科學家。《大學之路》以作者和女兒親自走訪過的英美數家著名大學為樣本,對比中國教育和美國教育差異後,助你正確理解大學教育,申請到適合自己的大學。

《優秀的綿羊》一書側重於揭露美國常春藤名校的商業本質,常春藤名校聯盟,是一個私立大學的聯盟,其招生制度的本質是將寒門子弟拒之門外,而將精英階層的子女進入學校繼續接受全美最好的教育,而且,對於這些常青藤的本科學生而言,教授都是不給學生上課的,教授們專註於提升本校的科研水平進而提高大學排名,讓美國社會更多的人到本校上學。

常青藤名校招生的考試除了一些基本的能力需要測試之外,如閱讀、寫作,還需要測試你的拉丁文、騎術等看似與大學學習無關的項目,在作者看來,學校設置像拉丁文、騎術這一類測試項目,根本就不是為了提高入學學生的素質,其本質是將寒門子弟拒之門外。因為,美國普通中學是不開設拉丁文和騎術等課程的,只有少部分精英階層的子弟,才有能力去學習這些昂貴而稀缺的課程,如此一來,精英階層的子弟進入將擁有全美最好的教育資源,大概率上以後也成長為精英,如此循環往複,常青藤名校幾乎就成為了精英階層的專屬學校。

在校內,常青藤名校的資深教授是不給學生上課的,因為美國其實和中國一樣,大學的競爭也是很激烈,美國也有類似於校友會的機構,每年都會給大學排名,排名會導致學校在美國精英眼裡的地位,所以幾乎有能力的學校都很在意這個排名,而排名很大程度上是根據本學校的科研水平劃定的,所以這些大學的教授主要的精力都在科研工作上,而很少到課堂上給學生們上課。

《大學之路》中記述了作者吳軍在陪同女兒走訪英美名校之後的見聞與思考。並加入了大量的對於教育的見解。

吳軍認為,無論大學是什麼樣的大學,好的大學的教育模式,或者說大學的好的教育模式,只有兩種——紐曼的通才教育和洪堡的專才教育。前者容易出像總統,州長之類的領袖人物,後者容易培養出某個領域內的大師。

美國的常青藤名校大多都採用後者,所以年基本上看哈佛的宣傳就是我們有多少美國總統。二者沒有優劣之分,只能說各有所長。

另外,吳軍博士還在書中說,東西方人對於大學的傳統的觀念很不一樣。在東方人眼中,上大學基本上是進入上流社會的唯一途徑,而且也基本上是找到一份好工作的必由之路。而在西方人眼中,如果你想長大之後做醫生,那麼你需要到大學的醫學院去學習醫學的相關知識,如果你想當一名程序員,那你就得去大學學習計算機科學,可是如果你只想繼承父親的農場,那麼你只需要好好地跟著父親學習經營農場的知識就可以了,不用非得上大學。

由此可見,東方人把上大學作為一個必須選擇的選項,只要你想有一份體面的工作,你就必須上大學,而在西方人眼裡,大學不是一個必須選擇的選項,只有將來想從事特定職業的人才有必要去上大學,西方人對於大學沒有那麼看重,不想中國,甚至在高三,很多老師不惜把大學妖魔化,來激勵學生學習,這是非常錯誤而荒謬的。

最後,小編也特別推薦大家讀一讀這兩本書,對於大學,你會有更深入的理解。

喜歡就關注吧!

你不會不轉發就走了吧!

圖片均來自網路,侵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最愛紅樓女兒薛寶釵
試述觀音菩薩耳根圓通法門的修證方法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