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李世民立太子後,向長孫無忌透露一件心事,長孫無忌頓起殺心

李世民立太子後,向長孫無忌透露一件心事,長孫無忌頓起殺心

大唐建國後,唐太宗李世民命畫家閻立本在凌煙閣繪製大唐二十四功臣的畫像,而長孫無忌排在第一,位列二十四功臣之首,可見長孫無忌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是何等重要。

長孫無忌是關隴貴族集團的代表,對大唐開國有很大的貢獻,同時他也是長孫皇后的哥哥,與李世民存在姻親關係,因此很受李世民器重。

在玄武門事變中,長孫無忌更是力排眾議,極力說服了秦王李世民先發制人,發動玄武門兵變,從而攫取了皇帝位。

李世民登基後,從諫如流,開創了「貞觀之治」。在納諫這塊上,李世民曾經問長孫無忌,在朝堂上大臣們都暢所欲言,你為何每次都一言不發,難道你對朕沒有意見可提嗎?

長孫無忌笑著回答:「陛下聖明,我聽從您的意見都來不及,哪裡有啥意見可提呢?」

長孫無忌對李世民非常地忠心耿耿,他的忠誠並不像其他大臣那樣,是對整個國家忠誠,考慮問題都是從國家利益出發,而他長孫無忌是從李世民個人利益出發。他說的每句話,做的每件事都要把李世民的利益擺在第一位。

李世民面對這樣一位既是開國功臣,又對自己忠心耿耿的大臣,自然也是掏心掏肺的,有什麼話都會對自己的這位大舅子說,有什麼事也會會找這位大舅子商量,因此讓他這位大舅子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原因也就說得通了。

但是就因為太相信他這位大舅子了,李世民雖英明一世,但也難免犯下過錯,釀造了一樁唐朝歷史上的冤案。

李世民晚年,在擇立太子一事上,是煞費苦心。凌煙閣功臣畫像完成後二個月,齊王李佑在齊州謀反被鎮壓,太子李承乾恥笑於李佑說:「齊王李佑謀反,他反個什麼勁頭,我離開皇宮只有百米之遙,我要是謀反,絕對不是這個結果!」

這事傳到李世民耳朵里,李世民大怒,就把大逆不道的太子李承乾交給長孫無忌審訊。這下可把魏王李泰高興壞了,以為太子之位非他莫屬了。

李世民也以為魏王李泰比較合適,結果卻遭到了長孫無忌的反對,長孫無忌極力支持晉王李治當選太子之位。魏王李泰情急之下,就去恐嚇晉王李治,東窗事發後被李世民以不仁義之名清除出太子人選。

長孫皇后共生三子,太子李承乾、二子李泰,三子李治。李承乾、李泰被廢后,按道理李治是最佳人選了,而且也得到權臣長孫無忌的大力支持,這對太子之位的鞏固是很有必要的。

在長孫無忌和眾大臣共同勸諫下,李世民無奈,只能聽從大臣們的意見,在朝堂上宣布李治為新任太子。可是不久,李世民卻非常地後悔,因為太子李治天性性格柔弱,撐不起大事,這讓他如何把大唐的江山放心地託付呢?

經過深思熟慮後,李世民覺得吳王李恪性格剛毅,也能禮賢下士,在百姓中的口碑也很好,是個能幹大事的人,比較像他,唯一可惜的是血統不太純正,非長孫皇后所生,而且還是隋煬帝的女兒所生。

李世民把他的這件心事,如實透露給長孫無忌,並言明想重新冊立太子,立吳王李恪為太子。長孫無忌立即表示反對:「陛下乃九五之尊,說話怎能出爾反爾呢?」

李世民這一說,不要緊,要命的是長孫無忌卻從此惦記上吳王李恪這個人,對他心存芥蒂,他覺得只要李恪在,對太子李治繼承君位就是個極大的威脅,是個定時炸彈,必須想辦法清除。

這也是李世民始料未及的,他沒想到長孫無忌心機那麼深,對自己的兒子既然也敢動殺心。太子李治登基後,長孫無忌就找了個借口污衊李恪謀反,將李恪下了大獄。

吳王李恪臨死前,破口大罵:「長孫無忌,竊弄威權,構害良善,宗社有靈,當族滅!」在李世民的兒子中,數吳王李恪在大臣、百姓中威望最高,卻死於冤獄,百姓都為他喊冤。

關於吳王李恪的死,李世民要負有一定責任,因為太過度相信權臣長孫無忌,考慮不周到,而負首要責任的當屬長孫無忌。

但是歷史總是很有趣味的,如果李治沒能當上皇帝,被李恪所取代,或許中國歷史上就不會有女皇武則天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百姓觀史 的精彩文章:

三國鼎立後,魏最強,曹操為何至死不稱帝?百官逼他說出一句真話
皇帝賞一女一州給一功臣,結果龍脈徹底被占,子孫受欺半個世紀

TAG:百姓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