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東周時期周靈王太子-姬晉

東周時期周靈王太子-姬晉

姬晉;(約出生於公元前565年)姬姓,名晉,字子喬,是東周時期周靈王姬泄心之長子,年少時其父極為寵愛就被封為太子。喜音律,吹玉笙,游於伊水和洛水之間。博學多識,對音律造詣頗深,創造了一套吹笙獨奏樂譜,並能演奏的惟妙惟肖,才華橫溢,傳遍諸侯,後因病去世,五代時受封為"元弼真君",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又封"元應真人",高宗紹興(1131~1162)年間加號"善利廣濟真人"。

人物生平

姬晉因被奉為王氏始祖,所以後世又稱他

王子喬

為太子晉、王子喬或王喬。

《列仙傳》云:「王子喬者,周靈王太子晉也。好吹笙作鳳凰鳴,游伊洛間,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上。三十年後,求之于山上,見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於緱氏山頭』。至時,果乘白鶴駐山頭。望之不得見,舉手謝時人,數日而去。」武則天借古諭今,對當時的大唐社會作了盡情地謳歌。說她是「承天命,開基業」,「正八柱於乾綱,紐四維於坤載」,「郎堤封於百億,聲教洽於無垠,被正朔於三千,文軌同於有載」,而且人口眾多,政令通行,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民族和睦,天下太平。

叔向朝見了天子之後,特意去拜會太子晉,想從交談中掂一掂太子晉的斤兩。哪知一共談了五個問題,倒有三個被太子晉問得無言以對,最後只好尷尬地從太子府退了出來。回國後,向晉平公報告說:

「太子晉這小東西果然不凡,別看他才十五歲,我跟他談了五個問題,倒有三個被他佔了上風。以我愚見,還是把我們強佔的兩處田地歸還給周朝吧,不然將來他會找我們麻煩的。」平公聽了叔向的話,心裡也在嘀咕:歸還吧,捨不得;不歸還吧,又怕將來惹麻煩。這時,晉國著名的老樂官師曠表示不要匆忙決定,他說:「請派我去跟那孩子談談,如果連我也不是他的對手,再還田也不遲。」師曠是一位盲人音樂家,平公對他一向很尊敬,

知道他忠誠正直、博學多識,便以切磋音樂的名義,派他出使周國。師曠到了周國,在太子府拜見了太子晉。太子坐在殿上,師曠站在殿下,主客一問一答,上下古今,禮樂射御,無所不談。太子有問必答,口惹懸河,確實表現了見識高卓,學問淵博。當時正值隆冬季節,師曠在殿下站得久了忍不住踏起足來。太子晉一看,知道自己一時疏忽,忘了樂師年老易寒,深感愧疚,於是趕緊說:「太師,請殿上坐。」侍臣們小心地扶著師曠上殿,請他坐下,太子命人取來一張瑟,請師曠鼓瑟;師曠一面鼓瑟,一面唱了一支名叫《無射》的歌。接著太子也鼓起瑟來,唱了一首名叫《嶠轎》的歌。二人一唱一和,盡歡而散。師曠回國時,太子晉賜給他一輛四匹馬拉的車,以表示對他的尊敬。師曠回到晉國,向晉平公報告說:「太子晉果然聰慧無比,可惜我和他談話時,聽到他的聲音清亮中帶點痰喘,他的臉色白裡透紅,像火烤一樣。這種人無疑是個癆病鬼,不出三年,他就會嗚呼哀哉。臨歸時,他曾向我問起壽命之事,我也如實對他說了。請主上不必提心!」果然

姬晉

,不到三年,太子晉逝世的噩耗就傳到了晉國

周靈王二十一年(前551年),谷、洛二水泛濫,王宮也受到洪水的威脅,就在這個時候,太子晉與周靈王在治洪策略上發生分歧。周靈王準備沿用壅堵的方法,太子晉反對道:「不可,曾聽自古為民之長者,不墮高山,不填湖澤,不泄水源,天地自然有其生生制約之道。」同時以禹的父親鯀用壅堵的方法治水失敗的教訓批評了周靈王的治水計劃。忠言逆耳,也許是太子晉的批評過於尖刻了吧,周靈王一怒之下將太子晉廢黜為庶人。太子晉被廢黜後,內心的苦悶可想而知,不到三年,就抑鬱而終,年僅十七歲。《上清太極隱注玉經寶訣》:「劫始以來,赤松子、王喬、羨門、軒轅、尹子,並受五千文隱注秘訣,勤行大道,上為真人之長者,寔要注之妙矣。」《太極真人敷靈寶齋戒威儀諸經要訣》:「賢者欲修無為之大法,是經可轉,及諸真人經、傳亦善也。唯《道德五千文》,至尊無上正真之大經也。大無不包,細無不入,道德之大宗矣。歷觀夫已得道真人,莫不學《五千文》者也。尹喜、松(赤松子)、羨(羨門)之徒是也。所謂大乘之經矣。」

據《列仙傳》中記載的神話故事說,太子晉喜歡吹笙,聲音酷似鳳凰鳴唱,遊歷於伊、洛之間,仙人浮丘生將他帶往嵩山修鍊。三十餘年之後,一個名叫桓良的人遇見太子晉,太子晉對他說:「請你轉告我的家人,七月七日與我在緱氏山相會。」到了那一天,太子晉乘坐白鶴出現在緱氏山之顛,可望而不可及,幾天之後,太子晉揮手與世人作別,升天而去,這也就是「王子登仙」的傳說。唐代武則天封禪泰山時,封太子晉為「升仙太子」,並為他立廟,多年之後武則天來到嵩山,立制了御書《升仙太子碑》。據說,河南偃師縣緱氏山上仍有別名仙君觀的升仙太子廟。後世的文人在他們的詩作中也常常引用這一典故,屈原在《遠遊》[1]中有雲「軒轅不可攀援兮,吾將從王喬而娛戲。」李白也曾寫過「吾愛王子喬,得道伊洛濱」的詩句。由此看來,

「王子登仙」的神話傳說在歷史上還是影響比較大的。

主要作品

1.王子晉廟

[唐]白居易

子晉廟前山月明,人聞往往夜吹笙。

鸞吟鳳唱聽無拍,多似霓裳散序聲。

2.題緱山王子晉廟

[唐]鄭畋

有昔靈王子,吹笙溯泬。六宮攀不住,三島去相招。

亡國原陵古,賓天歲月遙。無蹊窺海曲,有廟訪山椒。

石帳龍蛇拱,雲櫳彩翠銷。露壇裝琬琰,真像寫松喬。

珠館青童宴,琳宮阿母朝。氣輿仙女侍,天馬吏兵調。

湘妓紅絲瑟,秦郎白管簫。西城要綽約,南嶽命嬌嬈。

句曲觴金洞,天台嘯石橋。晚花珠弄蕊,春茹玉生苗。

二景神光秘,三元寶籙饒。霧垂鴉翅發,冰束虎章腰。

鶴馭爭銜箭,龍妃合獻綃。衣從星渚浣,丹就日宮燒。

物外花嘗滿,人間葉自凋。望台悲漢戾,閱水笑梁昭。

古殿香殘灺,荒階柳長條。幾曾期七日,無復降重霄。

嵩嶺連天漢,伊瀾入海潮。何由得真訣,使我佩環飄。

3.王子晉贊

[東晉]謝靈運

淑質非不麗,難之以萬年。

儲宮非不貴,豈若上登天。

王子復清曠,區中實嘩囂。

喧既見浮丘公,與爾共紛繙(一作「翻」)。

4.詠懷八十二首之四

[三國]阮籍

天馬出西北。由來從東道。

春秋非有托。富貴焉常保。

清露被皋蘭。凝霜沾野草。

朝為媚少年。夕暮成丑老。

自非王子晉。誰能常美好。

5.詠鶴

[近代]陳獨秀

本有衝天志,飄搖湖海間。

偶然憩城郭,猶自絕追攀。

寒影背人瘦,孤雲共往還。

道逢王子晉,早晚向三山。

軼事典故

詩云:「秋風寂寞秋雲輕,緱氏山頭月正明。帝子西飛仙馭遠,不知何處夜吹笙。」此詩寫的是緱氏山和太子晉。

太子晉,字子喬,又稱王子喬。他是周靈王的長子,出生時,仙樂琅琅,五彩霞飛,異香滿室,三日不絕,宮人稱異。靈王寵愛之,立其為太子。

太子晉飽讀詩書,尤好音律。靈王命巧匠,琢碧玉為笙,以賜太子晉。太子晉吹之,聲如鳳鳴,音色清越,響入天際。

少年時,太子晉常獨游於伊、洛河濱。這時的洛河水清見底,澄沙璣貝,黃葛叢叢,黃花綿密,青煙蔓條,繚繞百尺。此時的伊河,碧水輕霞,遠山平蕪,鷗鷺棲止,沙邊水色,小船人家。

又是一年夏天,谷、洛兩水相鬥,將毀王宮,周靈王欲築百丈長壩以堵谷水。太子晉勸諫道,治水之道必須疏導,鯀塞水道,羽山被誅,共工行此,身死國滅,徒為人笑。靈王不聽。

王室衰微,諸侯爭雄,詩樂不聞,干戈不息。太子晉厭倦了這兵亂之世,他想找一塊凈土去悟天地間的大道。於是,他獨自離開了王宮,跟隨浮丘公隱居於嵩山修道。

嵩山,號稱天室,氣勢磅礴,巍峨雄偉,峰巒起伏,重岩疊翠,山谷幽幽,秀麗清雅。太子晉忘卻了他過去享有的富貴榮華,在他看來,富麗堂皇的宮殿怎能比得上這綠林野屋。在這裡,日出如華,日落氣清,脫巾獨步,時聞鳥聲,呦呦鹿鳴,在野之坪。其修道也,靜心凈氣,以求真諦,如礦出金,如鉛出銀,因為只有洗鍊後的心,才能像明凈的潭水一樣,從深山遠處流出天光雲影的芳春。只有修道,其心才能像晶瑩的明鏡一樣,鬚眉畢現顯示人的精魂。

姬晉

修道多年,太子晉大徹大悟,行神如空,行氣如虹。他傳語家人,七月七日在緱氏山(今偃師市境內)等待。至期果見太子晉立於山巔。此時的太子,羽冠鶴氅,玉貌丹唇。他取出玉笙,才奏一曲,清風習習而來;奏第二曲,彩雲飄飄而至;奏至第三曲,見白鶴成對,翔舞於空中,孔雀數雙,棲息於林際,百鳥和鳴,宮商協調,皇皇悅耳。太子晉舉手謝時人而去。

緱山明月,從此意味著清麗脫俗。後來,武則天來此,在明月清風裡,寫下了《太子升仙記》的名篇佳作;乾隆皇帝慕太子晉之名,也來到這裡,感慨不已,作詩說:孜孜治國,無暇學道,但使民情歡愉,就是我的閬苑,青芊麥色就是我的芝田。

神仙之道,或許虛無縹緲,但緱山明月,無疑留下了一段蕙質蘭心的佳話。今緱山(即緱氏山)之巔仍矗立著武則天撰文、並親為書丹的「升仙太子之碑」和乾隆詩碑,「緱山曉月」也成為偃師市古「八景」之一。

人物評價

太子晉被貶為庶人,這是古今太子被廢為平民的第一人,因而直聲震天下;事載《逸周書》太子晉解之章。(註:太子晉是一位憂國憂民,直聲震天下的人,並非吹笙作鳳凰鳴的仙人和神人);孔子刪詩書,至此曾投筆嘆曰:「惜夫,殺吾君也。」太子晉如不被靈王所廢,那麼他將是東周帝王。另載:姬泄心的長子姬晉天性聰明,喜歡吹笙,能吹奏出如同鳳凰歡鳴一般的樂曲,令人陶醉。姬泄心對他十分鐘愛,立他為太子。不料,太子於17歲時突然得病身亡,姬泄心哀痛欲絕。傳說當時有人見靈王如此悲傷,擔心這有損他的健康,就利用迷信編造了一段情節勸慰他說:太子現在溝嶺上,騎著白鶴,吹著笙。他要農夫轉告靈王,暫不必挂念,他現隨仙人浮丘公居住在嵩山,十分快樂。姬泄心聽了卻反而更加懷念太子,日夜不寧,神情恍惚。公元前545年11月的一天深夜,姬泄心迷迷糊糊入睡,夢見太子騎著白鶴來迎接他。他驚醒後說:「我兒來迎我,我應當走了。」於是命令傳位於次子姬貴。癸巳日,姬泄心病死。

有的書上說,周靈王的太子晉並沒有死,而是成了仙人,升到如前所說,王子晉是個喜歡彈奏和歌唱的人。據說他最擅長的是吹笙,能從笙中吹出像鳳凰嗚叫一樣的聲音來。他常常一個人到伊水、洛水的岸邊去漫遊。有個叫浮丘公的道士,看見王子晉有仙風道骨,就把他引到嵩山上去修鍊,他在山上一住就是三十餘年。有一次,王子晉在山上遇見了一個名叫柏良的老朋友,他就對柏良說:

「請你回去告訴我家裡人,七月七日這天,叫他們在緱氏山下等我,我要和他們告別了。」

到了那天,周靈王一家等候在山腳下,只見王子晉乘著一隻白鶴,徐徐降落在緱氏山的頂峰,拱起手來向山下的家裡人告別。家裡的人看著他的音容笑貌,卻無法登上那險峻的山峰。王子晉在山巔停了幾日,然後騎上白鶴,飄飄然消失在白雲藍天之中了。只從雲彩里落下兩隻繡花拖鞋,算是他臨別時留給父親的紀念,這個地方因而被後人稱為「撫父堆」,堆上還修了一座廟,叫「子晉祠」。傳說每當風和日麗的日子裡,人們常常聽到簫管的聲音從祠中傳出來,給人以美好的遐想。

傳說王子晉的墓在離西漢京都長安不遠的茂陵,西晉末年「五胡亂華」的時候有人盜挖過,進去一看,墓中一無所有,只見一把寶劍懸在半空中。盜墓的人想盜取這把寶劍,忽然卻聽見寶劍發出龍吟虎嘯的聲音,便不敢接近它。頃刻間,只聽一聲呼嘯,寶劍閃著寒光飛上了天。

傳說漢明帝時代的王子晉轉世做了河東葉縣縣令,按規定每月月初都要到尚書台(六部之一)述職,可是總不見有車馬隨從,只看見一對野鴨從東南飛來。有人將此事秘密奏知明帝,明帝也很詫異,便悄悄命人張網網羅野鴨,哪知網取下來的卻是一雙官靴。網了幾回,都是這樣,檢查一下,原來都是四年來尚書省賜給官員的靴子。傳說這個鴨子即王子晉所變。

家庭成員

父親

周靈王;姬泄心

弟弟

周景王;姬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人物傳記 的精彩文章:

唐宋八大家之蘇軾

TAG:歷史人物傳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