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夏三月,濕毒入臟百病生,祛濕堅持做好「一灸、二茶、三拍」!

夏三月,濕毒入臟百病生,祛濕堅持做好「一灸、二茶、三拍」!

6月21夏至 — 9月23秋分,這三個月利用好,一年就能少生病,否則可能是百病纏身,且不易好。

夏至後,將迎來酷熱的天氣,加上雨季的到來,空氣更加潮濕,人們身體很容易被濕氣入侵,而中醫認為五季對應五臟,應是「夏對應心臟,長夏對應脾」 若脾濕氣重,將會影響全身健康。

古人云「千寒易除,一濕難去。」


夏三月,濕毒入五臟,主要表現有哪些?

一,濕入心

「心主血脈」,濕氣侵入心臟,會出現心慌氣短、疲倦乏力、易咳嗽等表現,而臨床上稱為「風濕性心臟病」,主要是因濕熱活動過程影響的心臟健康。

確診患有「風心病」一定要警惕心絞痛、心臟掰膜病、心衰。

二,濕入脾

「脾主運化」,濕氣侵入脾臟,會出現口臭、面色萎黃、神態疲倦、脈虛無力等脾胃失調的表現。

加之,長夏對應脾,這個季節濕氣重,很容易傷到脾臟,出現沒有食慾、消化不良、噁心呃逆、腹脹腹痛等情況。

三,濕入肺

「肺主宣發」,濕氣侵入肺臟,會出現畏寒、面部蒼白、易感冒、背部易寒冷,小便增多等表現,濕氣會使肺氣失宣。

四,濕入腎

「腎主水、主納氣」濕氣侵入腎臟,會使身體酸軟冷痛,尤其以下肢為重,面部也會蒼白或發黑、腰部發冷、畏寒的表現。

脾虛久了,也會造成腎虛,在這裡,作為男性不要忽視。

五,濕入肝

「肝主疏泄」,濕氣侵入肝臟,會使肝氣不足,出現頭暈目眩、兩脅隱痛、情緒抑鬱、多疑善慮、腰腹疼痛、筋脈攣縮、手腳、關節不靈活等,而對女性來說,會引起月經失調、外陰瘙癢、白帶異常等表現。

夏三月,加重濕氣容易,利用好祛濕也容易,就看你怎麼做?


加重機體濕氣的5大行為,你佔了幾個?

1,喝涼酒

炎熱天氣,喝點冰涼的啤酒能讓人感覺很爽,然而,這樣做會加重體內濕氣。

中醫認為,「酒助濕邪」,加上冰涼的溫度會刺激脾胃,導致脾運化失調,所以,酒精盡量少碰。

2,吃涼食

夏季來塊冰鎮西瓜來解暑,是大多數人的選擇,然而冰鎮後的食物太涼,吃得時候很爽,但過後會使胃腸不適,促使外邪侵入體內。

所以,夏季不要吃過多的冰涼食物,即便要解暑,也不能從冰箱中拿出來就吃。

3,穿衣涼爽

夏季穿衣服人們只為涼快,甚至有些人穿露臍裝,就連半夜睡覺也要「涼爽」的感覺,這樣當時舒服了,但也容易讓濕邪進入體內。

4,喜肥甘油膩

白天溫度太高、太熱,很多人都沒有食慾,而到了晚上涼爽一些,一些人就會到外面吃些油膩、過甜、過咸等肥甘食物,如燒烤 最常見,很容易導致胃腸悶脹、消化不良。

5,猛吹空調

有些地方有空調,一開就是一天,生活在密閉的空間里,雖然滿足了涼爽,但空調吹出的冷風為外寒,也會使體內濕氣加重。適當開窗通通風、交換下空氣。


祛濕有招,堅持做好「一灸、二茶、三拍」!

一、灸:艾灸

艾灸,是中醫傳統治病方法之一,具有開郁、補氣等作用,可加速運化濕氣。

受灸的人堅持會有不同的「灸感」,如酸、麻、熱、痛、針刺、氣息走串等,夏季祛濕,推薦幾個穴位。

1,中脘穴

位於腹部正中線,臍上4寸處,相當於五指寬度。

用艾條灸20-30分鐘,能有效緩解胃部疾病的各種癥狀。

2,關元穴

位於臍下3寸,為養生保健強壯的要穴。

長期施灸有調理氣血、補腎固精等功效。

3,豐隆穴

小腿外側的中點,肌肉較鼓起的地方,這個是祛濕較好的穴位。

4,解溪穴

腳背、踝關節活動的凹點。這個穴位是全身祛痰濕的穴位,對解除下肢的水腫效果較好。


二、茶:喝祛濕茶

將有健脾祛濕作用的食材,按一定比例製成茶飲,每天喝,簡單又有效,是一種很好的祛濕方法。

可以自己動手做2款祛濕茶,製成茶包,每天一包,健脾、祛濕、排毒。

1,蒲公英五方草茶

配料:赤小豆1.7g、蒲公英根0.7g、薏仁0.7g、芡實0.3g、淡竹葉0.2g、綠茶0.2g、五方草0.1g、槐米0.1g

做法:將以上配料全部碾碎,做成茶包,每天一包熱水沖泡代茶飲。

整個搭配方,偏寒性,尤其適合祛濕熱,對女性下焦濕熱引起的白帶增多、有異味有一定作用。

五方草,歸肝、心、脾、大腸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水祛濕、消炎止痛、止血涼血作用,其含有大量維生素E、維生素C、胡蘿蔔素及谷胱甘肽等成分,還有抗衰老作用。

蒲公英,屬寒性,更適合用來祛濕熱,據《本草綱目》記載:「蒲公英解食毒,散滯氣,化熱毒,消惡腫、結核。」蒲公英可瀉火、利尿、除濕,改善濕熱所致噁心、舌苔發黃等症。

赤小豆,具有健脾利濕、消腫解毒功效。薏苡仁,治濕痹,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芡實,歸脾、腎經,能健脾祛濕、固腎止瀉。

2,玫瑰玉麥須茶

配料:玉麥須1g,蒲公英根0.5g、玉竹根0.5g、玫瑰花0.3g

做法:

將蒲公英根洗凈,烘乾炒製成茶,備用;

取包裹在玉米葉中的玉麥須,洗凈,烘乾,備用;

玉竹根洗乾淨,蒸煮後晒乾,炒製成茶,備用;

野生玫瑰花瓣自然陰乾,備用;

按照方子比例,全部碾碎後,做成茶包即可。

玉麥須、玉竹還有一定降糖作用,此款茶更適合糖尿病人飲用。

玉麥須,味甘、淡,歸膀胱、肝、膽經。利水、消腫、泄熱,可促進體內多餘水分代謝,減少頭髮皮膚出油,消除小腹贅肉等有效。

玉竹根,有養陰潤燥、生津止渴的功效。具有保護心臟、血管,清理體內垃圾,延緩衰老等作用。

玫瑰花,中和寒性,使得此方不溫不燥。


三、拍:拍「窩」穴

中醫認為按摩穴位利於身體健康,同樣身體有「三窩」經常拍一拍,有很好祛濕排毒作用。

1,肘窩:曲池穴

肘窩是個經絡密集的部位,分別有肺經、心包經、心經 3條經絡,此處還有多個穴位,其中曲池穴是人體的三大排毒去濕口之一,有助於排濕毒。

在肘窩處,連續拍打5~10分鐘,會出現青、紅、紫、黑等不同顏色的毒素反應物。

每1-2周一次,可保這口排污井的通暢,排出心、肺毒素。

2,腋窩:極泉穴

腋窩的頂點,腋動脈搏動處,就是極泉穴。

極泉穴走心經,可去除心臟的火郁毒素,經常拍打這裡有助於緩解肩膀疼痛、肩關節炎等,對心臟病、心肌炎、心悸、心絞痛也有幫助。

按摩極泉穴時,用力一定要均勻緩和,開始的時候可適當的輕緩一些,後來再慢慢的加大力量,以手臂產生酸麻感為宜。按摩的同時,最好配合深呼吸。

3,膝窩:委中穴

膝窩位於腿窩的中心點上面,且這裡有個穴位叫委中穴。

委中穴走膀胱經,是人體最大去濕氣的通道,經常拍打這裡可緩解關節炎、腰痛等疾病。

在膝窩處,拍打5-10分鐘,至淤斑痧點顯出,每1-2周拍打一次。

圖片全部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刪除,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營養小霞老師 的精彩文章:

提醒:有6個表現,可能體內有血栓了,防血管病,做好3件事
腎不好難長壽,尿有3個異常小心腎病,三招讓你「加固」健康!

TAG:營養小霞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