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是誰偷走了孩子的思考能力?

是誰偷走了孩子的思考能力?

06.29《如何讓孩子成年又成人》共讀第5天

文|山果花 · 主播|應猶

《如何讓孩子成年又成人》本書共讀第5天

各位親子書友大家好,今天我們將共讀《如何讓孩子成年又成人》的第181頁到第239頁。讓我們共同走進第三個主題「如何培養孩子成人」的第4-6小節。

在共讀前,請大家思考以下兩個問題:

* 你對孩子的提問是開放式還是選擇題?

* 為孩子將來的工作,你都做了什麼準備?

笛卡爾說:我思,故我在。

教會孩子思考

如果我們不讓孩子自己思考,就是剝奪了他自由意識存在的權利。思考不僅是一種生存的需求,越來越成為一種經濟的需求。

21世紀的工作者要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在這個加速變化、複雜性加強、相互依存不斷加深的世界,批判性思維已成為生存和經濟的必須。

《優秀的綿羊》的作者說 :

許多年輕人的「綿羊」式狀態,是跨越了家長、教育者和社會的各種不斷升高的鐵環,取得了高分和榮譽。但是他們的內心是封閉的,「為考而教」的學校教育,局限了思維。

打破學校的思維模式,引導學生敢于思考,願意接受來自其他方面的挑戰。打破家裡的思維模式,聽取孩子的不同觀點。

批判性思維的根本在於思維本身,目的是為了把事情搞清楚和把知識應用到新的情況中。

批判性思維的概念追溯到蘇格拉底,和學生柏拉圖,師生形成了來回提問的風格,從而開啟了學生的思想理論基礎,使他們更深入地理解、推理正確與謬誤,然後讓他們把自己的理解應用於不同的情形中。

用持續的提問法來訓練孩子,就針對一個問題向孩子提出五個為什麼,來幫助他們達到對事情要旨的理解,用開放式提問和不確定性問題發起挑戰,只要過程合法,可以打破規矩,開放思維。

讓他們學會多方面思考問題,拓展能力,靈活應用。

成長型思維模式就是堅持解決問題,並引向更好的批判性思考。那麼,家長如何和孩子進行時事的討論,加強孩子批判性思維能力呢?

我們可以提出一個不同觀點的話題,問問孩子他的看法,鼓勵孩子回應你的觀點,並奮起捍衛自己的觀點。

到高級的交談就是交換立場,繼續討論,讓孩子對自己有觀點,從另一個角度辯論。

讓孩子在世界上發出自己的聲音,我們只做必要的補充。讓他們獨立思考,更深入地了解自己,就會試著理清想法背後的價值觀,認清自己的優點和水平,明白心中的恐懼和夢想。

工作的準備

近年來,在職場表現出負面行為的很多,普遍缺失的職業道德,是我們的養育方式問題所致。

教會孩子幹家務,這個基本生活技能,加上「堅韌不拔和投入」的心態,可以培養孩子的職業道德。

黛安娜.鮑姆林德博士研究的一項結論證明,最成功的那些人三四歲就開始做家務,十幾歲才開始做家務的人相對不那麼成功。

從小就有存在感,「我能做,我會做的感覺」讓孩子覺得自己是勤勞的人,不是廢物,他們會為活幹得好而自豪。

通過家務,孩子們學到了團隊精神中自覺性、責任感,堅持積極主動等一些技能和價值觀。

學會了如果一件事值得做,就值得把它做好。養成良好的習慣,就形成長大後的職業道德。

再說了讓孩子幫忙家務,是父母的權利和責任,期待他們的幫助,我們范給他們看,給出清晰明了的指示,恰如其分的感謝和反饋,並把它變成常規生活習慣。

在求職過程中,如何體現職業道德?它表現在對工作本身的興趣,樂於承擔自己的責任,一旦上任,就採取主動,積極行動。滿足僱主期待的思維模式,得到職位的機會就大。

在家勤勞的孩子,工作後更容易升職。有的孩子很少做家務,一遇到困難父母就幫忙解決掉,在職場中他們更容易碰壁。公司都希望篩選到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並且願意為實現目標而努力的人。

規劃人生

讓孩子自己規劃人生,就是讓孩子找到他的聲音,尊重他聽到的內容。

從他們自己的內心去尋找線索,決定自己真正需要的東西,我們不能把他們看作是可以進行修剪的小盆栽,把它們當做種屬不明的野花,相信只要給予合適的營養與環境,他們就會展現出獨特而瑰麗的美。

年輕人在確定自己的發展道路時,應該遵從個人的意願,符合個人的價值觀。這樣,他們學到的東西和應該從事的職業,都是自己所喜愛的。

財經作家吳曉波,寫給女兒的一封信中說,把生命浪費在美好的事情上。任由16歲有女兒自己發展,做她自己喜歡的事情。

我們要引導孩子充分地了解他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孩子思想和心靈的獨立,就能有從自己的行為中獲得快樂的能力。

我想到了我的兒子Guilty,他在大學畢業後選擇了自己喜歡的項目,全身心投入到他們大學四年期間,靠假期經營的鐵未來教育項目,放棄了我們為他選擇的留校資格,做著他自己喜歡的事,他的內心總是洋溢著難以言表的幸福、滿足和喜悅。

兒子他很忙,不是組織會務就是奔波在幾大城市,也挺累,但是他覺得這是很有意義的生活,使命感十足值得去日夜兼程。

父母能做的就是允許孩子去創意,去試驗,去追隨自己的內心。就業是孩子的事,他自己最清楚想要什麼,孩子們尋找屬於自己目標,一定是傾聽他內心的聲音而發現的共鳴。

在人生路上,雖然會遇到坎坷,但他們能學會應對,克服困難也是成長最好的過程。

所謂成人,就是沒有父母的認可,自己也能行的行為習慣。

THE END

作者介紹:山果花, 有書智庫領讀達人,用真誠的文字書寫美好與感動。做一個溫暖的人,微笑並伸展快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有書親子共讀 的精彩文章:

培養孩子「成人」比「成才」更重要

TAG:有書親子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