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留學救國的青春篇章

留學救國的青春篇章

6月26日至6月29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回顧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的發展歷程,一代又一代留學人員為之奉獻青春。以團的十八大為契機,本版組織稿件探討留學青年的歷史價值和當代使命。——編者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終代表廣大青年、贏得廣大青年、依靠廣大青年,繼而強調,在中國共產黨成立前後,旅歐勤工儉學和留蘇學習的進步青年相繼回國,在火熱的鬥爭中成長為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為黨和人民事業發展建立了不朽功勛。留學人員的青春奉獻,為黨的青年工作「添磚加瓦」。

中國共青團:由留學人員創建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為中國送來馬克思列寧主義。南陳北李,相約建黨。陳獨秀與李大釗,這兩位日本早稻田大學校友,在青年中發現革命力量所在,轟轟烈烈的五四運動便是明證。何況,陳獨秀創辦的那份頗具影響的雜誌,「所欲涕泣陳詞者,惟屬望於新鮮活潑之青年,有以自覺而奮鬥耳」。其刊名《新青年》便高舉青春旗幟。

隨著陳獨秀1920年8月在上海老漁陽里2號《新青年》編輯部組建上海共產主義小組,我黨早期組織如雨後春筍般在神州大地競相勃發。「收羅左傾及有革命性質的青年,組織社會主義青年團」,乃當務之急。陳獨秀委派上海共產主義小組年紀最小的成員俞秀松籌建。1920年8月22日,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宣告成立,且就在離《新青年》編輯部咫尺之遙的新漁陽里6號。成員共8名,分別為留日學子李漢俊、陳望道、施存統、沈玄廬,日後留蘇的俞秀松和留法的袁振英,以及葉天底和金家鳳,俞秀松出任書記。這個中國第一個共產主義性質的青年團組織積極指導各地籌建青年團組織,並自1921年7月起代理團中央職權。

1922年5月5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會議通過《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綱領》《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章程》等重要議案。施存統、俞秀松、留法學子蔡和森、高君宇、張太雷當選為團的第一屆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施存統出任書記。團的二大當選的書記是日後受黨的委派赴蘇聯列寧學院留學的劉仁靜,團的四大和五大獲選的書記分別為任弼時和關嚮應,均曾求學於蘇聯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

滬上外語班:為留學蘇俄預備

新老漁陽里,兩弄堂相通,可謂一牆之隔。在漁陽里6號,留蘇學人楊明齋於1920年7月創設中俄通訊社。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誕生於此。1920年9月28日,《民國日報》頭版登載《外國語學社招生廣告》:「文法課本由華人教授,讀音會話由外國人教授,除英文外各班皆從初步教起……日內即行開課,名額無多,有志學習外國語者請速向法界霞飛路新漁陽里6號本社報名。」這座典型的石庫門民居,門前掛出校牌,門內儼然一副校舍標配——樓上是辦公室和宿舍,樓下是教室和飯堂。

社長系楊明齋,秘書為俞秀松。日本東京大學校友李達和李漢俊分別教日文和法文,袁振英教英文,楊明齋教俄文,會話則由俄共(布)遠東局代表維經斯基夫人庫茲涅佐娃負責。學員獲得的第一冊理論教材是由陳望道翻譯的《共產黨宣言》。該社實行半天上課和半天實踐制度。所謂實踐,或在由學員李啟漢、嚴信民開辦的上海工人半日學校宣傳革命思想,或在由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團員李中創立的上海機器工會幫助建立基層工會,或在社內協助編輯《勞動界》周刊和油印中俄通訊社稿件。

在學員眼中,這所我黨早期組織開辦的第一所培養青年革命者的學校實為俄文專修館或留俄預備班。在此學習半年,近30人分三批赴蘇聯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汲取馬克思主義真諦。其中,有日後當選國家主席的劉少奇,日後擔任中共中央青年工作委員會首任書記和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唯一名譽主席的任弼時,1927年11月被補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羅亦農,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的「海軍之父」蕭勁光,1987年被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授予各國人民友誼勳章的中蘇文化交流使者曹靖華。

旅歐團支部:讓留洋學子凝聚

青年在哪裡,團組織就建在哪裡。在蘇聯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羅亦農為留蘇學人創立旅俄中國青年共產團,並擔任書記。建黨之後,羅亦農出任中共旅莫組書記,負責留學人員組織和生活。1924年8月,在中共旅莫支部第二次大會上,羅亦農作報告並疾呼:「我們來俄的目的到底是什麼?不是為學士、碩士的頭銜,以備歸國後為進身之階的,為的是來學無產階級革命的理論和實踐及訓練自己成為忠實死干、以革命為職業的共產主義者。」羅亦農道出全體留蘇學人的心聲。

巴黎西郊布羅尼森林公園,1922年6月18日,旅歐勤工儉學人員組建的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召開第一次代表大會。趙世炎任書記,周恩來任宣傳委員,李維漢任組織委員。獲悉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遂改名為旅歐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即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旅歐支部。當選為旅歐支部書記的周恩來向團中央呈交首份報告。報告中寫道:「我們已立在共產主義的統一旗幟之下,我們是何其榮幸!你們希望我們『為本團勇敢忠實的戰士』,我們謹代表旅歐全體團員回說:『我們願努力毋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青春是用來奮鬥的。今天,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偉大旗幟之下,共青團更須為每位負笈留洋的莘莘學子播種夢想、點燃夢想,使之敢於有夢、勇於追夢、勤於圓夢,以青春之我、奮鬥之我,勇做走在時代前面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增添強大青春能量。

(作者單位:上海師範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院)

《中國教育報》2018年06月29日第6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從自由閱讀走向專業閱讀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