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央媽釋放7000億資金後「降准+加息」或成政策選項

央媽釋放7000億資金後「降准+加息」或成政策選項

年內第三次定向降准,來的比預期更早一些。

6月24日下午5點,央行網站發布通知稱,從2018年7月5日起,下調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郵政儲蓄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綜合測算,這次釋放資金約7000億。

儘管6月2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已表示將繼續定向降准支持小微企業的信貸需求,央行此次定向降准屬於落實國務院常務會議的部署,大體在市場預期之內,但是降準的力度和範圍仍然出乎市場意料。

「這相當於全面降准,只是資金流向被嚴格規定了。」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告訴《華夏時報》記者。

不過,適當寬鬆之下,防範資金進入樓市,成為政策重點。在章俊看來,下一步,「降准+加息」或將成為政策選項。

第三次降准

事實上,從1月開始,今年以來央行已經實施了3次定向降准。

1月25日實施普惠金融定向降准,釋放長期流動性約4500億元;4月25日實施定向降准置換中期借貸便利(MLF),釋放增量資金約4000億;疊加此次的7000億,今年央行合計已向市場投放的增量資金達萬億水平。

此次定向降准劍指小微企業融資。事實上,今年上半年,金融監管逐步趨嚴,對錶外業務、非標業務的明顯打壓、對銀行表內流動性與資產質量等監管指標的進一步約束降低了金融體系的流動性創造能力、信用衍生能力,在金融監管政策的不斷推進之下,社融餘額增速也相應不斷走低,實體經濟的融資需求受到了政策壓制。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1月,社會融資規模比上年同期減少6367億元;2月,社會融資規模環比下降61.76%。6月12日央行發布的最新相關數據顯示,5月社會融資規模僅增長7608億,創下22個月來的新低。

企業債券融資同樣受到信用收縮的影響,導致很多企業無法通過「借新還舊」的方式來維持資金鏈的正常運轉,債市出現集中違約的現象。5月新增企業債券融資量直接轉為負值。

在章俊看來,雖然今年政府制定的經濟政策的立場與去年一致,依然是「中性的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的組合,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實體經濟和資本市場無論是對貨幣政策還是財政政策的感受都是偏緊的。

章俊表示,此次降准相當於小幅度寬鬆。相較於1月降準的小規模,4月降准與本次降准基本都是全面降准。對比此前降準的對沖性質,本次降准其實更類似寬鬆,而且,中國存准率降低有很大空間,比起一些定向放鬆也更公平透明。

不過,「債轉股」略微超出市場預料。

按照央行要求,金融機構使用降准資金支持「債轉股」和小微企業融資的情況將納入央行宏觀審慎評估。在支持「債轉股」方面,要求相關銀行要建立台賬,逐筆詳細記錄並按季報送人民銀行等相關部門。同時明確,不支持「名股實債」的項目,不支持「殭屍企業」債轉股。此次釋放資金中5000億元用於推進債轉股,同時要求以不低於1∶1的比例撬動社會資金加入。

下一步或是加息

去槓桿的大背景下,宏觀經濟已經感受到了來自利率的壓力,必須要釋放出更多的流動性,才能保證經濟平穩運行。繼續降準是大概率事件。

「貨幣和財政政策分別回歸真正的中性和積極立場將成為下一步政策調整的方向。一方面,央行和監管層去槓桿的政策立場沒有發生改變;另一方面,為去槓桿創造良好的流動性環境來平衡『發展和改革』,以實現中央『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在此背景下,我們認為下半年央行還繼續降准來確保基礎貨幣供給能滿足實體經濟平穩增長的需要,降准具體的次數和時間點除了基於基本面的變化之外,對人民幣匯率的影響也是重要考量因素之一。」章俊表示。

不過,在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研究員范若瀅看來,如何避免資金流入過熱的房地產市場值得關注。今年上半年我國房地產市場出現部分二三線城市房價大幅上漲,與此相伴的,是房地產貸款的持續增加。定向降准雖然政策意圖明顯,資金容易流向房地產市場等領域,未來需要多管齊下,真正加強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效果,避免金融市場流動性和實體經濟融資之間落入「蹺蹺板」區間。

在中金看來,降准之後,為防止資金流向樓市,用定向加息對沖,可以有效指揮資金流向。為了不誤傷實體,採用定向加息的方式,只加居民端的存貸款的利息,而企業端的不加,事實上企業端的貸款利率,更多受到市場利率的影響,已經高度市場化了,基準利率不會影響企業的融資成本。

「目前國內經濟基本面平穩提供了較大的政策空間,但即便如此,考慮到下半年全球金融市場的波幅會更大,這對金融體系的抗風險能力要求更高。近期人民幣匯率出現較大幅度的下跌,正是對去年以來美元走弱推動人民幣持續升值這一走勢的修正,並非人民幣匯率貶值壓力重現。如果美元持續升值造成人民幣匯率層面壓力過大,以及原油價格進一步攀升推升國內通脹水平,央行可能會考慮加息來應對,會形成『加息+降准』這種組合。」章俊說。

在章俊看來,「加息+降准」組合出現的概率並不低。這背後的邏輯是在難以實現同時解決「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的情況下,央行傾向於短期內先解決「融資難」的問題。因為短期內融資貴只是成本的問題,而融資難關係到企業的生存。而鑒於國內市場利率已經明顯高於基準利率,加息在很大程度上更多的是起到「信號」的作用,並不會造成企業融資成本短期內大幅上升進而對實體經濟形成顯著負面影響。

在中金看來,由於中美利率已經倒掛,我國基準利率很久都沒有加過,現在有加息的空間和動力,如果進一步降准,那麼必然會用加息對沖或者市場化利率改革,讓各大銀行自主加息,降準是為了釋放流動性,而加息是為了改變預期,增加資金成本。

責任編輯:李明徽;主編:陳岩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夏時報 的精彩文章:

拼多多提交IPO:43億單支撐1400億GMV
郭樹清:防範金融風險需要做到早發現、早預警、早處置

TAG:華夏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