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打匈奴的衛青被移出教科書引爭議 可是大家不知道:打倭寇的衛青連教科書都沒進去

打匈奴的衛青被移出教科書引爭議 可是大家不知道:打倭寇的衛青連教科書都沒進去

漢朝的衛青、霍去病、王昭君都被移除了教科書,前一段時間引起了很大爭議。有專家說這不利於某些方面的團結,可是專家們大講團結的時候,咋沒去問問匈奴歷代單于:你們常年對大漢燒殺搶掠,咋就不講團結呢?當然專家們是不會去問的,因為漢朝有個講團結並堅持和親的專家——博士狄山,被不講團結的匈奴人割去了腦袋,專家們可以不要臉,但是不能不要腦袋——沒了腦袋就沒地方長嘴,沒了嘴用啥來做驚人之語?畢竟不是所有的專家都叫夏器通的。

言歸正傳: 打匈奴的衛青被移出教科書引爭議,可是打倭寇的衛青連教科書都沒進去,而明代這個衛青進不了教科書的原因,除了他一生主打倭寇之外,還幹了另外一件事,這件事在清朝人眼裡是功德,清朝之後就褒貶不一了。因為找不到明代衛青圖片,所以只好找近似的,還請讀者諸君見諒。至於有倭奴出來找毛病,那咱們也由他去。

明朝這位衛青在《明史》中是有傳的,而且排名還比較靠前(卷一百七十五列傳第六十三):衛家世代忠良,從衛青靖難之役中以正六品百戶(明代一衛分五千戶,一千戶分十百戶,管一百一十二人)身份歸順明成祖朱棣,到明英宗朱祁鎮季偉德時候官居正二品都督僉事,一生都在打倭寇——他的常任職務就是「山東備倭」、「備倭海上」,「居海上十餘年,海濱人思之,請於朝,立祠以祀。」這樣看來明朝百姓比皇帝老兒還知道衛青的功績,主動請求批准為衛青建廟祭祀——估計明朝百姓給衛青建的廟已經不在了,即使還有個遺址,大家也會以為是在紀念漢朝名將衛青,而不會想到是海上門神——專門御倭的大明二品武將衛青。

之所以說衛家世代忠良,我們看看《明史》記在就知道了,這段不翻譯,翻譯惹麻煩,而不翻譯大家也能看得懂:「次子穎,謚壯勇。傳子至孫錞,嘉靖時,督神機營,屢加太保兼太子太師。四傳至時泰,崇禎時,掌後府。京師陷,懷鐵券,闔門十七人皆赴井死。」誰說明朝滅亡無人殉國?這位靠抗倭建功封侯拜將的衛青的後人,不是全部殉國了嗎?

明朝衛青之所以不能進教科書,除了他一生專在海上打倭寇之外,還有一個原因:他曾經被短暫調回山東,在安丘打過唐賽兒。這個唐賽兒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是若干年前的小人書上,那可是個了不起的「女英雄」。當然,《明史》的記載跟小人書不一樣:「永樂十八年二月,浦台妖婦林三妻唐賽兒作亂。自言得石函中寶書神劍,役鬼神,剪紙作人馬相戰鬥,徒眾數千。」請注意,張廷玉修史的時候還是比較嚴謹的,他沒說唐賽兒真的得了什麼能役鬼神的石函中寶書神劍,只是「自言」,也就是像宋江得到的「九天玄女天書」一樣們也是個大忽悠。因為在衛青面前,並沒有什麼紙人紙馬來打仗,反而被衛青「殺賊二千,生擒四千餘,悉斬之。」

打完唐賽兒,衛青又回到海上抓倭寇去了——「青還備倭海上」。衛青在海上抓倭寇抓成了「四朝元老」——從永樂大帝到明仁宗朱高熾、明宣宗朱瞻基,一直到明英宗朱祁鎮接班,衛青還在海上抓倭寇呢,而且估計是沒少抓,因為正二品都督僉事的武將官銜,就是靠抓倭寇拿人頭換的——明朝的軍功制度跟秦漢比較相像,敵人的首級都是明碼標價的,後金軍的人頭也曾價值三十兩白銀,後來漲到了五十兩,可能倭寇還要貴一些。敵人首級攢多了就能封候拜將,衛青第二次到海上備倭之前,是只能管五千人的山東都指揮使(簡稱都司),上面還有游擊、參將、副總兵、總兵、都督僉事、五軍都督,備倭十年,用倭寇人頭換來了正二品的都督僉事,可見衛青腳下的倭寇人頭也能堆成一座小山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半壺老酒 的精彩文章:

猛將羅士信比秦瓊還委屈:三個原因註定他戰功卓著但卻難進凌煙閣
這一年日月合璧五星聯珠 雍正做了一件大事 第二年黃淮河清兩千里

TAG:半壺老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