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薛洪言:消費金融要從產品思維轉向服務思維

薛洪言:消費金融要從產品思維轉向服務思維

(原標題:薛洪言:消費金融要從產品思維轉向服務思維)

摘要:6月29日,由《華夏時報》與洞見傳媒聯合舉辦的「新金融新趨勢暨2018年金融科技峰會」在京召開。蘇寧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說:「消費金融要從產品思維轉向服務思維」。

見習記者 王仲琦 本報記者 冉學東 北京報道

6月29日,由《華夏時報》與洞見傳媒聯合舉辦的「新金融新趨勢暨2018年金融科技峰會」在京召開。蘇寧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說:「消費金融要從產品思維轉向服務思維」。

薛洪言介紹,其實消費金融是個人的負債,所以消費金融發展空間很大程度是要受到居民槓桿率影響和限制。所以先看一下2015年以來到2018年3月份這段時間個人槓桿率一直在提高,從居民貸款和居民存款佔比比值來看三年時間裡提高了15%。從餘額上去看居民部門貸款餘額也在逐漸增長,其實居民負債水平提高會一定程度限制消費金融發展空間。因為居民知道借錢需要還,借了錢,這就決定每個人槓桿率的水平有一個上限,達到一定程度大家借款慾望降低。隨著槓桿率提升,消費金融核心客群借款慾望是下降的。

另外決定這個的空間是居民收入水平,2011年到2017年隨著實體經濟趨於平緩,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下降。這兩個因素影響下一方面居民槓桿率水平在提高,另外一方面收入水平增速下降。決定了消費金融行業從宏觀的、行業層面進入拐點階段。

薛洪言指出,無論P2P、消費金融過去幾年發展模式都可以總結成這一點,先做大再做強。很多平台典型邏輯是這樣,2014年成立,2015年打磨出一兩款產品,2016到2017年通過廣告營銷、激進的市場推廣獲客、把客戶基數做大,做大以後沉澱數據、鍛煉自己的風控模型,開始轉型向金融科技、各種能力就具備了,再挖掘優質客戶。這是過去增長的邏輯。

現在這個環境和現在行業約束來看,這種增長路徑已經很難再維繫了,因為現在光獲客層面已經無法像原來一樣能夠快速的獲客,特別是讓獲得的客戶轉化成有效客戶,因為產品模式、產品結構受到了影響。

薛洪言強調,最後還要思考一點,消費金融是一款產品還是一種服務,很多人沒有認真考慮過這件事,一般印象里消費金融確實是一款產品,但是因為行業環境發生變化了,整個宏觀環境發生變化了,現在怎樣去看待這件事、怎麼看待業務的角度和方式也應該相應發生一些改變。

通過比較可以發現產品思維和服務思維的不同。產品思維強調的完成用戶購買行為,通過打造一個性價比特別高的產品,去賣出產品,更多是跟用戶一次性交互,把產品賣出去了這件事就完了,服務是強調用戶使用行為,目的是需要跟用戶建立長期關聯和聯繫,是一種不間斷的跟用戶的接觸,通過各種增值服務留住用戶。這是兩種不同思維模式。

大概十年前的時候,當時賣辦公軟體還是一種產品思維,顧客買了軟體產品後,商家給顧客一個碼,後來變成服務思維,交會員費可以自動享受產品升級和更新,不用再專門買這個產品,只要升級,只要是會員就可以享受最新的產品。這就是從產品思維轉向服務思維。

為什麼現在環境下消費金融也要從產品思維轉向服務思維?

行業高速增長階段其實以用戶增長、以規模增長為第一要務,所以那個時候產品思維是對的,把產品做得很簡單很乾脆,能夠很快達到獲客效果就可以了。當前行業調整期,目的不是為了盡量把規模做得有多大,通過一款拳頭產品做大,而是怎樣跟用戶建立更深入的聯繫、連接。這個時候運營模式、運營思路應該從產品思路向服務思路轉變。怎樣跟用戶有不間斷互動,讓用戶能夠在很多時候主動使用你的產品、想到你,通過訂閱、通過不斷更新,通過跟用戶聯繫,轉變產品運營思路。

薛洪言進一步介紹說,當前環境下,大家看待消費金融的時候更多看成一種服務去運營,跟客戶做一些服務。

消費金融是這樣,P2P、其他行業面臨環境大體一致,當行業環境發生改變的時候我們產品運營思路、很多模式都要做深入思考和調整,這樣順應行業環境,來少走彎路,才能在新機遇來臨的時候獲得更好的增長和發展。(華夏時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夏時報 的精彩文章:

政府補貼成主要收入來源 羅牛山拿啥建287億賽馬項目

TAG:華夏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