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安史之亂後的大唐為何還能「續命」150年?多虧這些晚唐將士力挽狂瀾!

安史之亂後的大唐為何還能「續命」150年?多虧這些晚唐將士力挽狂瀾!

安史之亂以後,曾經璀璨一時的大唐王朝輝煌不再。面對藩鎮割據、外族入侵、宦官弄權以及此起彼伏的農民起義、兵變和自然災害等內憂外患,任何試圖重塑帝國盛世的舉動到最後都會變得竹籃打水一場空。也正因如此,步入晚期的唐朝總給人一種不堪一擊的感覺,似乎誰都能對這棟破房子踹上幾腳,踢得它搖搖欲墜。但實際上,雖然國家日薄西山,勇敢的唐軍將士們卻從未在對外戰爭中慫包過。特別是發生在唐代宗時期的奉天之戰,唐軍在極其不利的局面下以弱擊強,重創10萬吐蕃大軍,創造了中國古代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為唐帝國留住了最後的尊嚴。

山雨欲來

東西突厥汗國相繼滅亡後,吐蕃遂成為唐朝的頭號勁敵。在雙方長期的對峙與拉鋸中,唐朝憑藉強大的國力軍力,一直沒有讓吐蕃佔到什麼便宜。然而,安史之亂後,由於唐朝國勢急轉直下,吐蕃趁機坐大,不僅完全控制了西域,還攻佔了隴右、河西大片土地。到唐代宗廣德年間(763—764年),吐蕃入寇關中,兵鋒已直接威脅到唐帝國的心臟長安。此時,大唐在戰略態勢上完全處於被動防禦,這一幕與唐高祖建國之初面對突厥時簡直如出一轍。然而,有道是屋漏偏逢連夜雨。就在唐軍對吐蕃的進攻疲於奔命之時,大將僕固懷恩竟起兵叛唐了!

僕固懷恩出自鐵勒族的仆固部,其家世代為唐將。安史之亂中,僕固懷恩一家有46人為國殉難,可謂滿門忠烈。故而叛亂平定後,朝廷封其為尚書左僕射兼中書令、朔方節度使、河北副元帥。但也就在這時,朝廷開始忌憚這些因軍功而崛起的武將。中興名將郭子儀、李光弼先後被削去軍權閑置,另一位平叛功臣來瑱(zhèn)則乾脆以莫須有的罪名被賜死了。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出身異族的僕固懷恩也受到了猜忌。恰在此時,廣德元年(763年),僕固懷恩奉命出使回紇。回紇可汗設宴招待他。席間,兩人相談甚歡,監軍宦官駱奉先誤以為二人有所勾結,便向朝廷告發僕固懷恩欲聯合回紇作亂。僕固懷恩聞訊後,自知難以辯解,又有感於來瑱之死,於是索性反唐,並聯合吐蕃共同入寇。

永泰元年(765年)九月,僕固懷恩聯絡吐蕃、回紇、党項、吐谷渾等族,興兵30萬進攻大唐。其中,吐蕃權臣尚結息親統10萬大軍作為北路軍,計劃攻取奉天(今陝西乾縣)後直撲唐都長安。消息傳來,舉朝震動。危急關頭,唐代宗只好重新起用郭子儀,並按照他的建議,調鎮西節度使馬璘、河南節度使郝庭玉、同化節度使周智光、鄜坊節度使杜晃等人率軍嚴守險要之地,阻擊敵軍。

在唐軍的頑強阻擊下,北路吐蕃軍的進展極其緩慢。本來,吐蕃計劃利用十天時間抵達奉天,三天內攻克奉天,半個月之內就能抵達長安城下。但由於唐軍奮勇作戰,吐蕃抵達奉天竟耗時二十餘日。這樣一來,奉天守軍就得到了充足的備戰時間。等到吐蕃兵臨城下時,唐軍已經嚴陣以待、等候多時了。更讓吐蕃沒想到的是,奉天城內還有一個讓他們頭疼不已的硬骨頭——唐軍守將渾瑊(jiān)。

名將坐鎮

和僕固懷恩一樣,渾瑊也是出自鐵勒族。其父渾釋之武藝高強、弓馬嫻熟,早年投軍後屢立戰功,最後因功被封為開府儀同三司、寧朔郡王。渾瑊作為一個「軍二代」,打小就跟隨父親在軍營中摸爬滾打,不僅練就了一身好武藝,還磨礪出了他堅強剛毅的性格。

天寶五年(746年),年僅十一歲的渾瑊跟隨父親參加閱兵。朔方節度使張齊丘看見一臉稚氣的小渾,不由得哈哈大笑道,小夥子,你帶乳母來了嗎?然而誰也沒想到,正是這個乳臭未乾的少年,竟在不久後的石堡城之戰中一戰成名。他殺入敵陣之中左衝右突,如入無人之境,斬將奪旗,立下首功。到安史之亂爆發前,渾瑊已經因軍功晉陞至中郎將,那時他還只有18歲。

安史之亂時,渾瑊隨河東節度使李光弼在河北平叛,於九門之戰中陣斬叛軍驍將李立節,威震三軍。後來,他又隨郭子儀收復兩京,與安慶緒叛軍連番血戰,殺敵無算,消滅史朝義部,受封太常卿,食邑兩百戶,任朔方行營兵馬使。

有這樣一位在戰火中淬鍊出的猛人坐鎮奉天,吐蕃自然少不了苦頭吃了。

重挫強敵

吐蕃軍抵達奉天城下後,便開始列陣,準備攻城。渾瑊見狀,不待其列陣完畢,便親率二百驍騎出城突襲。他揮舞長槍衝殺在前,二百驍騎呈錐形緊隨其後,一路上人擋殺人、佛擋殺佛,把吐蕃軍陣攪得一團糟,殺三百餘人、俘敵將一名。渾瑊率軍衝殺一番後,又衝出敵營返回城中,竟無一人傷亡。被打了一記悶棍的吐蕃軍怒不可遏,立即揮軍攻城。渾瑊指揮官兵頑強抵抗,粉碎了敵軍十餘次攻勢。吐蕃傷亡頗多卻一無所獲,只好收兵回營。這時渾瑊趁敵人不備,再率精兵夜襲敵營,一戰斬首千餘級,生擒五百,吐蕃士氣更加低落。

此後,渾瑊在堅守城池的同時,利用敵軍就餐、休整的間歇,不斷派遣小股兵馬出城襲擾對手。等到吐蕃擺開架勢,準備大戰一場時,唐軍便撤回城中,不跟你玩了。唐軍另一員悍將白元光也率軍頻頻出擊,燒毀敵軍車仗、糧草、兵器無數,打得吐蕃心驚膽裂。圍繞小小的奉天城,雙方先後交鋒達二百餘次。唐軍在渾瑊、白元光的率領下殺傷吐蕃軍萬餘眾,繳獲軍械、衣甲3萬餘件。吐蕃連吃敗仗,又遇大雨不止,只好撤兵而走。

大獲全勝

然而,即便是撤退,吐蕃也是十分不順。唐同化節度使周智光率兵在澄城(今陝西同州)北阻擊吐蕃,一場血戰下來,吐蕃大敗,輜重損失嚴重,部隊只好撤往邠州(今陝西彬縣)休整。途中,吐蕃與回紇合兵一處,包圍涇陽(今陝西涇陽東南)。唐軍主帥郭子儀傳令諸將嚴守不戰,傍晚吐蕃、回紇聯軍退往北原(今陝西涇陽)紮營。

十月初九,聯軍又到涇陽城下挑戰。恰在此時,僕固懷恩暴死的消息傳來。吐蕃和回紇為爭奪聯軍的指揮權鬧得很僵,兩軍只好分營駐紮。郭子儀見狀,立即派牙將李光瓚等前往回紇大營,說服回紇與大唐共擊吐蕃。為取得回紇信任,郭子儀不顧個人安危,親自去見回紇軍統帥葯葛羅。郭子儀以安史之亂時唐軍、回紇共同平叛的同袍之情感召葯葛羅,終於說服對方與自己執酒盟誓。吐蕃得知回紇被唐拉攏,只得半夜西退。機不可失,郭子儀立即派渾瑊、白元光率精騎追擊,同時聯繫葯葛羅共同出兵。

十五日,唐軍在在靈台(今甘肅靈台東南)以西追上了正在撤退的吐蕃軍。吐蕃因連續作戰,早已疲憊不堪,此番正值退軍,更是兵無戰心。唐軍趁機發動進攻,吐蕃招架不住,官兵爭先後恐後逃離戰場,人馬自相踐踏,死傷無數。不久後,回紇軍趕到,與唐軍一起縱兵猛擊,吐蕃頓時全軍瓦解。此役,唐與回紇聯軍殺死吐蕃軍5萬餘人,生擒近萬人,繳獲牛羊、駝、馬無數。十八日,唐與回紇又在涇州(今甘肅涇川)東部大敗吐蕃,使吐蕃軍終於慘敗而歸。

此役唐軍面對強敵積極布防,採取突襲、劫營等戰術實施機動防禦,並通過離間之法分化、瓦解敵方同盟,一舉扭轉戰局,最終以少勝多、大獲全勝。奉天之戰的勝利,使唐朝聲威大震,同時重挫了吐蕃進取關中之心,使其擴張的態勢得到遏制。而唐朝之所以在安史之亂後還能存活近一百五十年,正是離不開像渾瑊、白元光這樣浴血奮戰的英勇將士。可以說,因為這些國之長城的存在,大唐精神才能在千百年之後依然熠熠生輝!

作者:林森,字天俊。魚羊秘史簽約作者。網路新銳通俗歷史作家,擅長用故事刻畫、分析歷史人物及事件,著有《誰將主宰未來天空》《金戈鐵馬之兩宋烽煙錄》《盛世餘光》等歷史、軍事類專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魚羊密史 的精彩文章:

奴隸翻身做大官!古羅馬有類「特殊人群」,他們在,貴族在;他們反,貴族慌
這才是真正令人瞠目結舌的豪門炫富!究竟是何原因導致西晉王朝僅僅歷經51年就滅亡?

TAG:魚羊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