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以世界盃的名義,來一場俄羅斯文化藝術之旅

以世界盃的名義,來一場俄羅斯文化藝術之旅

寶藏,一個有深度、有溫度、有態度的文化藝術門戶網站

隨著今年世界盃小組賽的結束,16支晉級球隊已經產生,比賽的爭奪也朝著更加緊張和激烈的方向發展。世界盃大概是這個時代能見到的最漫長、最激烈、最寬廣的故事,成為了這一個月里全世界的話題——我們能看到國家與國家,文化與文化之間頻繁的對話。世界盃也不僅僅是一次足球的聚會,更像是一次全世界文化的大聚會。

本屆世界盃在俄羅斯舉辦,共有包括莫斯科、聖彼得堡在內的11座城市承辦比賽。這11座城市中,莫斯科聖彼得堡無疑是承載了俄羅斯民族最為深厚的歷史、文化、藝術底蘊的城市。在扣人心弦的比賽之餘,我們也可以將目光暫時轉移,來看一看這些城市,看看這些城市怎樣呈現俄羅斯的歷史文化藝術和民族精神面貌。

莫斯科

首都莫斯科,作為俄羅斯的第一大城市,將成為本屆世界盃的起點和終點,揭幕戰和總決賽都將在這裡舉行,有兩座球場承辦比賽,是本屆世界盃中唯一有兩座體育場舉辦比賽的城市。

盧日尼基體育場

斯巴達克體育場

莫斯科這座古老的都市已有800餘年歷史,作為俄羅斯的首都,是一座擁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城市,是俄羅斯的文化中心。這裡分布許多博物館、紀念碑、莊園、劇院、教堂、公園等等。

紅場

紅場是莫斯科市中心的廣場,是莫斯科的中心,也可以稱為俄羅斯的中心。紅場毗連克里姆林宮,是俄羅斯最具代表性的標誌之一,是俄羅斯最古老的廣場之一,是歷史的見證,是莫斯科人的驕傲。紅場原名「托爾格」,意為「集市」。1662年更名為「紅場」,古俄語意為「美麗的廣場」。

紅場

紅場並不是很大,佔地面積9.1萬平方米,大約只有天安門廣場的1/5。紅場地面很獨特,由條石鋪成,顯得古老而神聖。廣場正中是莊嚴肅穆的偉大革命導師列寧墓,四周分布著不少著名建築物:代表沙俄帝國和前蘇聯權利中心的克里姆林宮,被認為莫斯科最經典象徵的聖瓦西里大教堂,19世紀用紅磚建造、具有俄羅斯鮮明風格的國家歷史博物館,擁有100多年歷史、世界十家知名百貨商店之一的古姆國立百貨商場,為紀念「二戰」勝利50周年而建立的「二戰」英雄朱可夫元帥的雕像……

聖瓦西里大教堂

聖瓦西里大教堂是俄羅斯最著名的教堂之一,位於莫斯科紅場南側。1560年,為了紀念戰勝喀山韃靼軍隊,伊凡大帝下令修建聖瓦西里大教堂,由波斯特尼克和巴爾馬設計。富於創意的形式、色彩與精妙絕倫的結構完美結合,使這座教堂令人嘆為觀止。教堂名字取自伊凡大帝非常信賴的一位修道士瓦西里。

聖瓦西里大教堂

據史料記載,1552年,在伊凡大帝的帶領下,俄羅斯人打敗了韃靼人。傳說在戰爭中,俄羅斯軍隊由於得到了8位聖人的幫助,戰爭才得以順利進行。為紀念這8位聖人才修建了這座教堂,8個塔樓上的8個圓頂分別代表一位聖人,而中間那座最高的教堂冠則象徵著上帝的至高地位。教堂建造完後,伊凡四世甚為滿意,並命人將設計建造該教堂的波斯特尼克·雅科夫列夫弄瞎,以阻止他為其他人設計出同樣美麗的建築。

現在,聖瓦西里大教堂是俄羅斯國家歷史博物館的分館之一。

聖瓦西里大教堂內部

克里姆林宮

克里姆林宮(「克里姆林」俄語意為「內城」,蒙古語意為「堡壘」)是莫斯科市中心的一個建築群,南臨莫斯科河,西北接亞歷山大花園,東南與紅場相連,呈三角形。保持至今的圍牆長2235米,厚6米,高14米,圍牆上有塔樓18座,參差錯落地分布在三角形宮牆上。克里姆林宮是歷史、文化和藝術古迹的寶庫,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和自然保護遺產。如今,俄羅斯聯邦總統的官邸就在克里姆林宮。

克里姆林宮

在克里姆林宮建築群中,有一部分非常特殊,被稱作「武器庫」,這裡是世界著名的藏寶庫,是俄羅斯一座陳列珍貴文物的博物館。幾個世紀以來,武器庫收藏了大量的皇家工坊製造的貴重物品,以及外國使節饋贈的國禮。武器庫珍藏著古代國家權利象徵物,沙皇盛裝和加冕服、東正教會牧首聖衣、俄制金銀器、西歐銀器、古代冷兵器、古代馬車和慶典時使用的馬具等。4000多件精美的藝術藏品中,包含了公元4世紀到20世紀自俄羅斯、歐洲以及東方許多國家的實用裝飾藝術珍品。他們代表了最高的藝術水準和特殊的歷史文化價值。

武器庫

在位於紅場北側的馬涅什廣場上,是莫斯科最具代表性的博物館——莫斯科國家歷史博物館。1872年由亞歷山大二世下令建館,1883年在亞歷山大三世加冕儀式舉行的同時開館。博物館所在地原是莫斯科大學的一個校舍,1881年建成現在的國家歷史博物館。

莫斯科國家歷史博物館

莫斯科國家歷史博物館前朱可夫元帥的雕像

博物館內的藏品非常豐富,多達450萬件,規模可以和武器庫相媲美。豐富的考古資料,從遠古時代的巨大象牙、尼安德塔人與北京猿人複製頭骨、古代人類遺址模型到轟動世界的15件珍貴的「比薩拉比亞之寶」、俄國最早的楔形文字記錄與武器發展等都盡收館內。博物館自1883年正式開館以來,從未因任何原因關閉過,即使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莫斯科被德軍包圍期間,也堅持持續開館。

莫斯科普希金故居博物館

提到俄羅斯,很多人會馬上想到一個人——普希金,普希金是俄羅斯著名文學家、詩人、小說家,現代俄國文學的創始人,19世紀俄羅斯浪漫主義文學主要代表,同時也是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現代標準俄語的創始人,被譽為「俄羅斯文學之父」、「俄羅斯詩歌的太陽」。他創立了俄羅斯民族文學和文學語言,在詩歌、小說、戲劇乃至童話等文學各個領域都給俄羅斯文學創立了典範。

普希金博物館

莫斯科阿爾巴特街53號,是普希金在莫斯科期間租賃的住所,也是他1831年迎娶俄羅斯第一美人娜塔莉亞·岡察洛娃的新婚之所。後來被開闢為普希金故居博物館。

普希金博物館

這座博物館於1986年2月開館,內部按照20世紀30年代的設計圖進行了修復。一樓有「普希金與莫斯科」特展,陳列著普希金及其友人生前肖像、詩人為自己作品繪製的插圖,以及當時莫斯科的市容等;二樓則展示普希金居住於此時的客廳、卧室、書房等。

托爾斯泰博物館

俄羅斯歷史上湧現了諸多文學巨匠,列夫·托爾斯泰就是其中一位,這位作家,因為《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文學作品享譽世界。在莫斯科普列奇斯堅卡街上,毗鄰普希金博物館,就有一座托爾斯泰博物館,它是俄羅斯最古老的文學博物館之一。

托爾斯泰博物館

托爾斯泰博物館所在建築是俄聯邦建築藝術的一座豐碑,始建於1817-1822年,俄國著名建築師格里戈里耶夫負責設計建造。1895年經過大規模改建,1920年成為托爾斯泰博物館。其實早在1911年,托爾斯泰協會就提出創建一個文學博物館的倡議,俄羅斯歷史上的很多文化藝術名人,如巴赫魯申、蒲寧(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高爾基、列賓、帕斯捷爾納克(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等,以及托爾斯泰的妻子和孩子們,都參與了這座博物的創建。

入口處的托爾斯泰雕塑

托爾斯泰博物館是一座純粹的文學博物館,主要展示列夫·托爾斯泰的著作、手稿、照片、油畫和名著插圖等。作為研究機構,該博物館收藏了很多文學資料,並設立了圖書館。

聖彼得堡

聖彼得堡是俄羅斯第二大城市,整個城市由42個島嶼組成,由360多座橋樑連接起來,由於河渠縱橫、島嶼錯落、風光旖旎,素有「北方威尼斯」之稱。美麗的涅瓦河、童話般的歐式風格建築、各式各樣金壁輝煌的宮殿、藍天白雲等等,這一切令人無法不愛上這個城市。

1703年,俄國沙皇彼得大帝下令創建了這座城市,城市的第一座建築物是扼守涅瓦河河口的彼得堡羅要塞。聖彼得堡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市名源自耶穌的弟子聖徒彼得。1712年,聖彼得堡成為俄國首都。其後200餘年,建起了沙皇和貴族們的宮殿,隨著戰爭和工程建設遷移來大量軍人、平民和農奴,最終發展成俄羅斯帝國的心臟,俄羅斯的第二大城,以及重要的工業中心和交通樞紐。

聖彼得堡是一座文化名城,美術、音樂、芭蕾舞和文學,是這個城市的驕傲。列賓美術學院是世界四大美術學院之一,是無數美術人心裡的藝術殿堂;音樂學院與奧地利維也納的音樂學院齊名;芭蕾舞更是世界首位,著名芭蕾舞劇《天鵝湖》的首秀就在這個城市舉行;俄羅斯歷史上的許多文學巨匠都與聖彼得堡的名字有著密切的聯繫,普希金一生中最重要的時光是在這裡度過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名著《罪與罰》也是在這裡完成的。這裡還因為擁有眾多博物館,而被稱為「博物館之城」。

來到聖彼得堡,冬宮是絕對繞不開的一處地方,某種意義上,冬宮就是俄羅斯的一個象徵。冬宮又稱艾爾米塔什,座落在聖彼得堡冬宮廣場上,原為俄國沙皇皇宮,十月革命後闢為聖彼得堡國立艾爾米塔什博物館的一部分。它是18世紀中葉俄國巴洛克式建築的傑出典範。

冬宮

冬宮廣場亞歷山大紀念柱

艾爾米塔什博物館位於涅瓦河畔,是俄羅斯最為重要的藝術博物館。目前,艾爾米塔什博物館佔地面積9萬平方米,包括小艾爾米塔什、舊艾爾米塔什、新艾爾米塔什、冬宮、可容納五百多人的劇院,以及博物館的儲藏庫。艾爾米塔什博物館與倫敦的大英博物館、巴黎的盧浮宮、紐約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並稱為世界四大博物館。

冬宮艾爾米塔什博物館的歐洲繪畫珍藏聞名於世,從拜占庭最古的宗教畫,到現代馬蒂斯、畢加索的繪畫作品及其他印象派、後期印象派畫作應有盡有,共有15800餘幅。其中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達芬奇的《利達聖母》與《持花聖母》,拉斐爾的《聖母聖子圖》和《聖家族》,提香的《丹娜依》和《聖塞巴斯蒂安》,荷蘭倫勃朗的《浪子回頭》,魯本斯的《酒神巴庫斯》,以委拉斯貴支為首的西班牙繪畫,再到現代的印象派、後印象派等,這些收藏組成了一部較為完整的世界繪畫史。

冬宮,對於任何一個喜歡它的人來說,都是取之不盡的藝術之源。在這座由無數天才築起的藝術聖殿里,可以盡情的瀏覽繪畫和雕塑,也可以欣賞其建築本身;可以品位每個細節也可以直奔最著名和最珍貴的地方。博物館本身已是一種藝術,而其內部的精品典藏更是它的藝術靈魂所在。藝術總是與歷史緊密相連,沒有歷史也就沒有醇厚的藝術。艾爾米塔什博物館,見證著人類文明的每一步。

夏宮

夏宮位於聖彼得堡西南約30公里處,面向芬蘭灣,由美麗的噴泉、公園、宮殿組成。1714年,由俄國沙皇彼得大帝下令興建。前蘇聯時代,夏宮被稱作「彼得宮」,意即「彼得大帝的宮殿」,今天這一名稱仍在使用之中。建造這座宮殿,集中了當時以法國、義大利為代表的全世界優秀建築師、工匠。彼得大帝也親自積極地參與到工程籌劃之中,1723年,彼得大帝去世前兩年,夏宮建成。

夏宮噴泉

18世紀中,為紀念俄國在北方戰爭中的勝利,在宮殿的前面建造了一個由64個噴泉和多尊金銅像組成的梯級大瀑布。1934年後,夏宮闢為民俗史博物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夏宮遭到德國軍隊的破壞,後經修復,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滴血大教堂

滴血教堂,又叫做「基督復活大教堂」、或「復活教堂」、「喋血大教堂」,建於1883年至1907年間。它是典型的「俄羅斯風格」建築。亞歷山大二世是俄羅斯歷史上著名的沙皇,因廢除農奴制而深得人民的愛戴,被譽為「農奴解放者」,但也遭到極端分子的嫉恨,前後8次對他進行暗殺。1881年亞歷山大二世遇刺身亡,1883年,為紀念這位仁慈的君王,其子亞歷山大三世在遇襲原址上修建一座具有特別歷史意義的紀念堂。1883年9月14日,滴血教堂舉行了奠基典禮,歷經24年的修建,直到1907年8月19日才正式完工。第二次世界大戰,列寧格勒(即今聖彼得堡)被德國軍隊圍困900餘天,引發了嚴重饑荒,教堂被當成倉庫土豆包菜的倉庫,因此得名「馬鈴薯救世主教堂」。

滴血大教堂

滴血大教堂壁畫

與聖彼得堡市古典主義的巴洛克式風格建築群形成鮮明對比,是滴血大教堂外觀的最大的特點。中世紀俄羅斯東正教教堂的建築典範,五光十色的洋蔥頭頂;與莫斯科紅場上的聖瓦西里大教堂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俄羅斯博物館

俄羅斯博物館,舊稱「米哈伊洛夫斯基宮」,是俄羅斯第一座國家級的造型藝術博物館,也是世界上俄羅斯藝術作品收藏最豐富的博物館。坐落於聖彼得堡工程街4號。

俄羅斯博物館

俄羅斯博物館於1895年由沙皇尼古拉二世組織修建,歷時三年,1898年3月正式對公眾開放。現在,博物館除了豐富的藝術珍藏外,還設有修復中心、科研院校、俄羅斯最大的文化傳播中心、各大分館等。別努阿紀念館、大理石宮、斯特拉岡諾夫斯基宮、彼得一世紀念館、夏宮等都是俄羅斯博物館的分館。

俄羅斯博物館

俄羅斯博物館收藏有大量俄羅斯不同時期的藝術珍品,其中較大一部分是由亞歷山大三世搜集而來。據統計博物館的藏品數量達394158件,包括繪畫、格拉費卡、雕塑、徽章、民間手工藝品和檔案資料等。

俄羅斯博物館

此外,俄羅斯繪畫流派的藝術品在該館也有著豐富的收藏,約有15000多件18世紀至20世紀的繪畫作品,與莫斯科特列恰科夫畫廊的繪畫藏品互為補充,是了解近代俄羅斯繪畫作品首選地。

列賓故居

列賓故居,位於聖彼得堡芬蘭灣海岸線上的一個村鎮上,距離聖彼得堡市區45公里。俄國著名畫家伊利亞·列賓在這處寓所度過了人生最後的30年。

列賓故居

這是一個美麗的莊園,1899年列賓買下了這座莊園並取名「別納特」,中文意思是「老家」。一棟木結構的三層小樓,周圍是一片碧綠清澈的湖泊以及茂密的橡樹……列賓晚年曾對來訪的高爾基說,他在「別納特」度過了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

列賓故居

列賓在的回憶錄《遙遠的親近的》記敘了他在故居的最美好時光,在「別納特」,列賓與托爾斯泰、夏里亞賓、高爾基、葉賽寧等俄羅斯著名的文人學者朋友們會面,並為他們畫肖像畫……

列賓故居

列賓在回憶錄中寫道:「當休息的時候,喜歡靜靜地望著湖邊的彎曲小路,目光穿越日出日落和狂風暴雨,看到天堂的光芒。」1930年9月29日,列賓真的走向了天堂。在小路盡頭,一個東正教的十字架插在一方土丘上,土丘旁長滿了繽紛的野花,沒有墓碑也沒有墓志銘,土丘成了列賓最後的安身之處。這樣悄然和平靜的安息,是列賓的遺願。

--最底部有評論,說說你的看法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寶藏 的精彩文章:

奧斯卡獎評委陣容更新,中國美術學院教師劉健、杜海濱入選!

TAG: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