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朝為什麼對陳玉成勸降,卻把投降的李秀成殺掉?

清朝為什麼對陳玉成勸降,卻把投降的李秀成殺掉?

在封建社會,皇權至高無上。因此,針對挑戰皇權的罪行——造反,懲罰力度也最大。一般來說,造反者不但本人會被處死,祖先和後代都會被嚴懲。比如太平天國之戰初期,咸豐皇帝曾經親自下旨,要求兩廣地方官挖掘洪秀全、韋昌輝等人的祖墳。又比如石達開未成年的兒子雖然按照大清律沒有被處死,卻也難逃成年後被閹割的命運。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法律出台,自然是因為統治者想讓臣民們懂的,造反將會付出多大的代價。

所以說,陳玉成兢兢業業從事造反行業十幾年,殺死清軍大員無數,一旦被俘,竟然會受到勸降的優待,這是在鼓勵廣大清朝人民造反,還是在鼓勵廣大清朝人民造反?

所謂陳玉成被勸降,最早出自民國期間無名氏所寫的小故事《陳玉成被擒記》。之後,無數文學家頗為喜歡這個梗,便在很多小說、戲劇、小人書中反覆使用。所謂謊言重複一千次就是真理,陳玉成被勸降也就讓很多人都深信不疑了。

說實話,小編要寫以陳玉成為主角的小說,也對這個梗愛不釋手。我太平天國英勇無敵的陳玉成大義凜然,怒斥敵人,那英雄形象讓勝保等清朝抖m大員目醉神迷。於是跪舔著勸降,當然,視死如歸的陳玉成必然擲地有聲的拒絕,讓勝保等白鼻子小丑碰一鼻子灰。那才富有戲劇性嘛!然而,歷史是歷史,不能因為戲劇性強就採信。

苗沛霖俘獲陳玉成後,把他送到了勝保的大營。勝保一向喜歡招降納叛,然而,即便是勝保,腦袋裡也絲毫沒有飄過一絲勸降陳玉成的念頭。勝保滿心打算的,是大張旗鼓把陳玉成送到北京,彰顯一下自己的功勞。

然而,朝廷一則怕夜長夢多,二則陳玉成自安慶保衛戰之後屢經失敗,在太平天國地位下降,已經失去了獻俘的價值,所以朝廷命勝保就地處決陳玉成,並把他的人頭送到湘軍大營。當時,恭親王弈訢主政,他對勝保頗有保全之意,特地在一封600里加急密諭中向勝保解釋了這樣的做的目的。

原來,安慶保衛戰之後,湘系大將李續宜成為安徽巡撫,李續宜的哥哥李續賓在三河之戰中死在陳玉成之手。恭親王希望勝保把人頭送給李續宜,藉此與湘系搞好關係。

所以說,陳玉成被俘後,圍繞他的處置,只有獻俘和就近處決兩種爭議,勸降是不存在的。

因此,李秀成被俘後,才會借寫自述的機會,曲折的勸曾國藩造反。因為他知道,只要曾國藩是清朝的臣子,自己無論投降還是大義凜然,都難逃一死,只有勸對方造反,自己對於曾國藩來說才有利用價值,自然也就不用死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今中外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春秋時叫春秋五霸而到了戰國不叫戰國七霸呢?
霍光廢了劉賀讓囚徒劉病已當皇帝,劉病已是如何坐穩皇位的?

TAG:史今中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