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詹姆斯·特瑞爾:?《楔形空間 V》的深度感知

詹姆斯·特瑞爾:?《楔形空間 V》的深度感知

深度感知:詹姆斯·特瑞爾

Depth Perception

James Turrell

2018年6月28日-2018年8月18日

Lévy Gorvy紐約空間

麥迪遜大街909號

909 Madison Avenue

詹姆斯·特瑞爾:

《楔形空間 V》的深度感知

詹姆斯·特瑞爾 (James Turrell),《楔形空間 V》(Wedgework V),1974年作,熒光燈 光導纖維,尺寸可變 ? James Turrell.

詹姆斯·特瑞爾 (James Turrell) 在其職業生涯後幾十年中致力於對感知極限和光學媒介進行繁複而精準的探索。他對光的興趣初現於1965或66年,那時他已獲得波莫納學院的心理學學位並開始在加州大學爾灣分校讀藝術研究生。

特瑞爾進行早期實踐的工作室前身是加利福尼亞州海洋公園的門多塔酒店 (Mendota Hotel)。正是在這間工作室中,他創造了第一件「對角結構」(Cross-Corner Construction) 系列作品,題為《非洲人 I (白)》(Afrum I (White),1966年作),他重疊了兩束投射光線,創造了一個在空間角落中漂浮的,立方體幻覺。

詹姆斯·特瑞爾 (James Turrell),《非洲人 I (白)》(Afrum I (White)),1966年作 ? James Turrell.

這件作品的幾個變體以其「投影作品」(Projection Pieces) 和「淺空間結構」(Shallow Space Constructions) 系列的形式出現,並隨後發展至1969年的首件「楔形空間」系列作品,《洛迪》(Lodi)。

詹姆斯·特瑞爾 (James Turrell),《加德藍》(Gard Blue),1968年作,「投影作品」系列 ? James Turrell.

詹姆斯·特瑞爾 (James Turrell),《迴旋藍》(Rondo Blue),1969年作,「淺空間結構」系列 ? James Turrell.

在特瑞爾的「楔形空間」系列中,投射光通過在對角線切割其安裝空間,而產生牆壁或障礙的錯覺。 正如藝術家解釋的那樣,「通過傾斜隔牆的非鄰接邊緣,並將熒光源定位在牆壁盡頭的某一特定角度,從隔牆一側照射的光之圖像形成了透明屏幕,這一透明屏幕從隔牆邊緣延伸到圖像沿著牆壁一側的位置。」

我們在《楔形空間 V》中看到了這一點,它對角切割空間,創建了一個沉浸式環境,似乎消解了空間之中牆的穩固性。特瑞爾將這種環境稱為「感知空間」,突出了觀者的角色,旨在了解視覺工具以及個人感知的極限和可能性。正如他所描述的那樣,「我希望你能感到自身正在感覺。看見自身正在觀看。要意識到你是如何構築你所見的現實。」他的項目因此是反虛幻的,他給予非物質以物質形式,突出了內在的「光之物性」。

對於特瑞爾來說,「光不是那種彰顯他者的事物,其自身就是啟示。」事實上,他堅持認為我們應優先考慮投射光的現實,而不是其陰影的幻覺,從而反轉柏拉圖的地穴寓言 (註:柏拉圖《理想國》第七卷)。通過這種方式,他的作品使隱形之物現形,並以宗教般的虔誠遊走於外向觀照和內省的邊界上——或者說遊走於「內在光」的空間中,鑒於特瑞爾從小於貴格會 (註:又稱公誼會或者教友派,是基督教新教的一個派別。) 的環境中長大。他的作品具有無可否認的冥想特質,這也使得許多人在貴格會,佛教和印度教的實踐語境中思索他的作品,儘管特瑞爾在任何關於他的作品的討論中都始終保持著世俗立場。

「楔形空間」系列的規模和色彩各不相同,而本裝置則閃爍著明艷的紅色。這一系列的標題遵循特瑞爾常用的拓撲命名方法,衍生自被稱為「楔入」的飛行員術語。藝術家如此描述:「「楔入」發生於冷鋒(氣象學術語,cold front),「淺楔入」發生於暖鋒。當你靠近鋒面時,能見度會發生變化,如果你飛向它,這一變化會快速發生....在飛行中這種視覺差異是氣候和水汽所導致的。在「楔形空間」系列中,相似質感的不透明、半透明和透明是由在空間中安居的光所產生的。」

氣象學中冷鋒示意圖。圖片來源網路。

特瑞爾在16歲時就獲得了飛行員執照,故許多人在他的飛行興趣和「天之光」(Skylights)、 「天之空間」(Skyspaces)之間尋找共通之處。酷似飛行員在起飛前沿著跑道行駛的路徑,特瑞爾經常通過建造通向他創造環境的黑暗走廊,來使觀眾的眼睛做好準備,讓眼睛有時間適應黑暗。誠然,時間對他的實踐至關重要。

詹姆斯·特瑞爾 (James Turrell) 作品系列,左為「天之光」(Skylights) 系列,右為「天之空間」(Skyspaces) 系列 ? James Turrell.

特瑞爾長期在建築和自然環境中使用人造和自然光。自「楔形空間」系列以來,他已經創作了15個系列,包括「面紗」(Veils)、「全息圖」(Holograms) 和「超感知覺全域」(Ganzfelds) 系列。在這些後來的系列中,特瑞爾完全排除了深度感知。他的作品具有身體和心理、理性和神秘、內在和外在的屬性——正是這些內在的二元性豐富了觀眾的體驗。他的藝術實踐在20世紀60年代位於南加州的「光與空間」運動的最前沿,該運動的成員包括道格·維勒 (Doug Wheeler)、羅伯特·歐文 (Robert Irwin) 和拉里·貝爾 (Larry Bell) 等。 因此,《楔形空間 V》是特瑞爾早期成熟職業生涯階段實驗精神的一個重要例子。

詹姆斯·特瑞爾 (James Turrell) 作品系列,左上為「面紗」系列,右上為「黑暗空間」系列,左下為「空間分割結構」系列,右下為「超感知覺全域」系列 ? James Turrell.

關於Lévy Gorvy

由多明尼克?李維 (Dominique Lévy) 和布賴特?格文 (Brett Gorvy) 創立的Lévy Gorvy精心策劃有關現代、戰後和當代藝術的項目,展現創新思維和專業慧眼。李維是備受尊崇的畫廊家,在2012年開設同名畫廊。而格文是前佳士得戰後及當代藝術部主席暨全球主管,更是二十世紀藝壇舉足輕重的人物和先驅。二人在2017年1月攜手合作成立Lévy Gorvy。

Lévy Gorvy 代表眾多關鍵戰後及當代藝術家,包括恩里科?卡斯泰拉尼 (Enrico Castellani)、Gego、森戛·能古蒂 (Senga Nengudi)、卡羅爾·拉馬 (Carol Rama)、卡琳·施耐德 (Karin Schneider)、皮埃·蘇拉吉 (Pierre Soulages)、帕特·斯蒂爾 (Pat Steir)、弗蘭克·斯特拉 (Frank Stella)、昆瑟·烏克 (Gunther Uecker)、鄭相和 (Chung Sang-Hwa),以及伊夫?克萊因 (Yves Klein)、羅曼?歐帕卡 (Roman Opalka)、舍梅恩·里希埃 (Germaine Richier) 等藝術家在內的遺產經營單位。Lévy Gorvy 擅長二級市場私人拍賣,聚焦於阿爾貝托·布里 (Alberto Burri)、亞歷山大?考爾德 (Alexander Calder)、威廉?德·庫寧 (Willem de Kooning)、盧齊奧?豐塔納 (Lucio Fontana)、阿爾佩托?賈科梅蒂 (Alberto Giacometti)、巴布羅?畢卡索 (Pablo Picasso)、羅伯特?雷曼 (Robert Ryman)、賽?托姆布雷 (Cy Twombly) 和趙無極 (Zao Wou-Ki) 等藝術家的作品。自2017年5月起,畫廊將四位藝術家新增至早已星光熠熠的代表行列:丹·科倫 (Dan Colen)、馬歇爾·雷斯 (Martial Raysse),以及特里·阿德金斯 (Terry Adkins) 和弗朗索瓦·莫爾萊 (Fran?ois Morellet) 的遺產管理機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LevyGorvy 的精彩文章:

弗朗索瓦·莫爾萊《兩個網格線–4°+4°》

TAG:LevyGorv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