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份超有用的藝術類網站List

一份超有用的藝術類網站List

現如今科技已經滲透在了人類生活的各種方面,

也引發了藝術領域的種種革新,

這篇文章整理了最經典實用的藝術網站、

數字化的博物館、

甚至是VR博物館。

Louise Bourgeois: The Complete Prints & Books

https://www.moma.org/explore/collection/lb/index

紐約MoMA去年舉辦了Louise Bourgeois(路易斯·布爾喬亞)的特展,展覽期間也上線了史上最全面的路易斯·布爾喬亞線上作品檔案—「路易絲·布爾喬亞:版畫和書籍完整收錄(Louise Bourgeois: The Complete Prints & Books)」。

收集了她4600多件版畫和插畫作品,分為抽象、動物、建築、織物、臉部與肖像、音樂等主題,每件作品都有清晰的圖片和介紹。

1990年,路易絲·布爾喬亞承諾將她的一份版畫歸檔文件獻給美術館,其中包括了她那時候擁有的所有版畫和繪本,並承諾如有新的版畫創作,每次也都會捐獻出其中一個版本。MoMA現在已經存有布爾喬亞的3000件版畫作品,形成了一份獨一無二的材料。

這些版畫檔案被分主題地呈現,並與雕塑、素描和早期繪畫一起展示,展現了真實的創作語境。網站還具備完善的查詢功能,比如可以通過年表、技術、版式、出版人和印刷者來搜索信息。還可以放大作品細節、對比不同作品。

Google Arts&Culture

https://artsandculture.google.com

Google Arts&Culture是Google旗下的藝術文化類應用,功能十分強大,它目前已與全球70多個國家的1千多家博物館,基金會和檔案館建立合作關係,你可以在網站上免費瀏覽數以萬計超高清的藝術作品。

記得要放大圖片!可以看到超越人眼所能見的細節(可以看到每根頭髮絲和筆觸),這是因為使用了「藝術相機(Art Camera)」,一次性拍攝數百上千張特寫鏡頭,然後把這些高清的特寫細節拼成一張清晰度高達數萬億像素的照片。

你還可以按不同的主題、時間軸、顏色、藝術類別等觀看成千上萬的照片、故事、視頻和手稿。主頁上每周還會有不同的專題、線上展覽、藝術史故事等內容。

記得要善用Google Arts&Culture強大的搜索功能,你可以輸入人名、時間、顏色等等。比如當時搜索梵高時,就會出現他的作品介紹、故事、上百件作品圖片、相關的藝術運動和藝術家等等。

最近正在展出的大型線上展覽 — 弗里達·卡羅(Frida Kahlo)的回顧展 「Faces of Frida」。

https://artsandculture.google.com/project/frida-kahlo

與33家博物館合作,收集了800多件展品,包含弗里達人生不同階段的畫作、草圖、日記、照片和信件等。探索她的生活狀態以及對藝術、時尚、音樂、 LGBT平權運動等領域的影響。

展覽頁面被分為不同的主題板塊,還包括了好多幅超高解析度的圖像,可以放大看到每一處細節和筆觸!

另外,還可以用街景功能去和弗里達相關的10個地點逛逛,包括她的故居和博物館等等。

Google Arts&Culture還有個分支「Experiments", 這是和藝術家設計師等創意人士合作有趣的項目。時不時就會有創意的小項目上線。

比如前段時間上線的新功能「Art Palette」,當你上傳圖片後,系統將會根據色彩基調提供相似色彩的其他藝術作品!

https://artsexperiments.withgoogle.com/artpalette/

UbuWeb

http://ubu.com/

被我珍藏了很多年的網站,真的是一個超級百寶箱。

它由詩人肯尼思史密斯成立於1996年,是最重要和最大的線上當代藝術檔案庫,包含了極豐富的影像資料,先鋒電影,音樂,寫作。

不管你是想初步了解還是更深入的研究學習,絕對是一個不能錯過的網站。

「All avant-garde. All the time. 」

當你打開網站,會出現一排目錄:有電影|聲音|表演|寫作|視覺詩等等,點開相應的分類鏈接,就會出現成百上千的藝術家名字列表,能看到相應的按年代排列的影像資料或學術文章。也可以在首頁直接搜索你想要了解的藝術家。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https://metmuseum.org

越來越多的博物館加入了數字化的行列,用高科技手段將藏品掃描並上傳歸檔至網站,無門檻的面向所有觀眾,不僅有關於藏品的詳細介紹,甚至還擁有無版權的高清圖片下載功能。

比如大都會藝術博物館(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從去年開始了藏品數字化開放服務。

關於數字資料詳情https://www.metmuseum.org/about-the-met/policies-and-documents/image-resources

館長表示「大都會的核心使命是提供給人們接近這些藏品的可能性,開放資源也滿足當下21世紀觀眾的需求。」

他們不僅僅認識到為更廣泛的觀眾提供便利的價值,而且將開放式服務納入博物館使命的基本組成部分。

嘗試下載了一張,解析度非常高。

Vincent van Gogh (Dutch, Zundert 1853–1890 Auvers-sur-Oise),1889

另外也要善於搜索功能去查詢資料,進入網站點擊分類Art里的Collection,就可以搜索你想要了解的藝術家和藝術派別。

台北故宮博物院

https://theme.npm.edu.tw/opendata/

也有越來越多的博物館加入了數字化的行列,亞洲區的台北故宮博物院也開放了線上的「公開數據圖片分享計劃(Open Data photo-sharing initiative)「,將龐大的實體收藏電子化整理成了70000多張相片!全部可以從線上免費下載!

The Kremer Museum

http://www.thekremercollection.com/the-kremer-museum/

收藏家George和Ilone Kremer自1994年便開始了收藏,包含了大量的17世紀荷蘭和比利時弗蘭德的畫作。他們一直想讓更多的人欣賞到這些著作,並且希望藏品可以不受地域的限制。於是和在谷歌任職的兒子Joel及建築師Johan van Lierop共同合作建造了一座VR虛擬博物館—一個只存在於VR中的博物館。

為了讓這些真品最大限度轉化為VR畫作,Kremer Museum採用了最新的攝影測量法。將同一副作品拍攝了約2500至3500次,成為數千解析度的照片,以保證最為精確的重現,然後再製作成3D畫作。

建築師還設計了沒有重力和任何物理定律約束的虛擬環境。當觀眾戴上VR裝備後就會被帶進一個漂浮著, 有著舊荷蘭風格的圓弧形空間,幾條走道從中央舞台延伸到不同方向的展廳。

走近展廳便可以欣賞到倫勃朗、弗朗斯·哈爾斯、格里特·德奧和德里克·特·布魯根等許多大師的作品。

這些畫有著3D的效果,看起來像能夠觸及一般。點下手柄還可以穿過油畫來到畫作的後面,觀察書寫筆記以及其它不為人知的歷史記錄。

只要擁有合適的裝備,就可以從世界任何地方訪問這裡。

The Kremer Museum的首款應用剛剛於3月份上線,可以使用VIVE Pro和Google Daydream-ready phone設備使用觀看。

如果沒有設備的話,去瀏覽一下他們的網站也會有不少收穫,同樣所有藏品都有超高清的圖片,可以放大觀看各種細節。

有許多人質疑藝術品就應該去現場觀看和感受,科技破壞了觀賞藝術的方式,但也有許多人認為科技只是拓寬了人們接觸藝術的路徑,只要有網路,就可以在世界上任何的角落無地域性無差距的欣賞藝術,給予更多人希望與啟蒙。

科技與藝術就這樣一邊爭議,一邊不斷的創造與革新著。

你怎麼看呢?

(END)

撰文:May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CANmuseum 的精彩文章:

TAG:CANmuseu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