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人過夏有大招,開襠褲、黑科技,應有盡有!

古人過夏有大招,開襠褲、黑科技,應有盡有!

————— 古人云

山光忽西落,池月見東上。

散發乘夕涼,開軒卧閑敞。

B姐給大家翻譯一下,大致的意思就是:

你的夏天有空調,我沒有!

有電風扇,我沒有!

有蚊香,我沒有!

有防晒霜,我沒有!

太陽鏡、遮陽帽,冰激凌

這些我統統都沒有!

好吧,我承認我翻譯得太長了,簡短的說就是,我們的夏天裝備齊全,古人的夏天裝備....沒有!

然,縱使條件「艱苦」,在古人看來,夏天,並沒有那麼難過。

那麼問題來了,之乎者也的古人,到底是如何過夏天的?

GIF

心靜自然涼

心靜自然涼」這句話最早出自康熙,後被雍正追錄編輯成《庭訓格言》

其中有一篇訓文題目就叫做《心靜自然涼,不過你們聽聽就行了,畢竟古人也沒真覺得心靜自然就涼了。

在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的時候,他們迎來了史上最熱的一個夏天

《續天津縣誌》中記載說「五月苦熱,土石皆焦,桅頂流金,人多熱死」。

據不完全統計,當年北京共有11400人死於炎熱。

所以,心靜自然涼,請自行體會。

GIF

都熱死人了,那1743年的那個夏天,到底熱到了哪種程度?

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古氣候專家研究換算了一下。

1743年7月20至25日,華北地區下午的氣溫,均高於40℃。

25日那天最熱,直接飆升44.4℃!

難怪了,這麼熱的天,什麼都沒有,要我絕對也抗不過!

不過,可別覺得古人真就那麼傻,要把自己熱死才甘心,對待酷暑,大招也是有的!

GIF

古人「冰激凌」

古人是有冰塊這個東西的。

他們有自己私密存放冰塊的地方,被清涼的稱呼為「窟室」。

天兒熱的時候,挑兩塊冰加到自己的「飲料」里,和咱們現代人一模一樣。

在春秋末期,就有人往自己的米酒中加冰,喝一口冰鎮的米酒消暑,透心涼!

不過用「冰」也是會隨著時代的變遷改良的。

到了唐代,人們就會製作並出售「冰棍」了。

而在宋代更是直接升級為「大排檔」。

大排檔式的冷飲鋪要賣到三更(半夜十一時至翌晨一時)才打烊

售賣的品種也是清涼多樣,「冰雪冷元子」、「冰雪甘草湯」、「雪泡豆兒水」、「涼水荔枝膏」等等,這些可都相當於現在的網紅單品。

到了元代,有人會往牛奶中加冰,他們稱之為「奶冰」

再加入一些蜜餞和果醬,初級古人版「冰激凌」也就初顯成效了。

在明清時期,開始有了水果味的「冰糕」,盛夏的時候,小販們把楊梅、桃子等水果加入到「涼水里,「冰楊梅」「冰桃子」,確定不來一口?

古人「清涼時裝」

古代人不像現代人,一到夏天就短褲、弔帶、露背、露腰等等各種齊上陣。

他們的夏衣會薄,不會露。

會透,但不「透肉」而是「透風」。

所謂「富人披絲,窮人穿麻衣」,紗袍和長褲,能覆蓋皮膚,造型寬大透風即可。

不過,他們在夏季服裝的穿搭上,也是不斷創新的。

魏晉前男人和女人的裝扮,簡單,不考究。

男人愛打赤膊

女人則喜歡穿「開襠褲」

古人外穿深衣(就是我們如今俗稱的連體褲),裡面穿脛衣(開襠褲)。

這樣的著裝不僅清涼,還不容易「走光」

PS:除非過河,古人是不會提起衣裳的。

到了唐朝,夏天的衣服就開始變得有些「時髦」了。

畢竟在中國古代,唐朝的的審美那是首屈一指的。

夏季,唐朝推出了「半臂裝」

「袒胸裝」,深受廣大女性朋友的青睞▽

古人的「空調房」

漢代的時候,皇宮裡有冬夏兩用的「空調房」,夏季為了應景,所以就稱之為「清涼殿」

清涼殿為何物?

清涼殿內,以石頭為床,用玉晶盤裝冰塊,僕人站在一旁對著扇扇子。

唐代的清涼不依靠冰塊,主要依靠水能形成「扇車」

用水轉動扇葉,風扇再對著涼水吹,就能形成冷氣,和如今插電用的空調扇一個原理體驗。

宋代就比較有情調了,不用水,也不用冰。

就在廳堂里擺上幾百盆鮮花「鼓以風輪」對著吹,不但涼快,還「清芬滿殿」

明清時期進入了黑科技時代,出現了一種可移動的冷源

它是一個可以佇放冰塊的柜子,上面鏤空,作為冷氣出孔。

中間部位的空間還可以用來儲存食物,比如西瓜、冷飲等等。

王者避暑

皇家大遷移

GIF

有錢人不會甘於天天費勁的搖風扇,吃冷飲,好比《甄嬛傳》里,雍正皇帝挑幾個喜歡的妃子,直接奔向圓明園納涼避暑。

最後B姐友情推薦,要了解更多古人是如何過夏天的,可以去詳細解讀《紅樓夢》《甄嬛傳》。

編輯、撰文:小貓

配圖/手繪:Sucre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成都BANG 的精彩文章:

TAG:成都BA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