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山西老照片:婦女、乞丐、鐵匠
清末山西的婦女與胖娃娃。這些照片記錄的是1907年山西的景象,來自西德尼·史密斯及其夫人布里斯托利亞的收藏,夫妻二人為浸信會傳教士協會工作。
太原一條坑坑窪窪的通往城門的大道。
忙碌著的鐵匠。清末的最後10年,山西局勢非常不穩定,作為一省長官的巡撫,如走馬燈般更換,10年間的山西巡撫多達10人,平均不到一年換一任巡撫。任期最長的也只有20個月,最短的則只有23天。
處境凄慘的乞丐。山西以「晉商」聞名全國,票號發達,但也因此成了清政府的「財政提款機」,經常要承擔來自官府的各種攤派。這些攤派雖說來自富商,但最終還不是落在廣大普通百姓頭上?
推碾子的男人。就這些照片所展示的景象來看,地處內陸的山西,百姓生活比較落後,缺少近代化的因素,延續的仍然是數百年來的生活方式。
走街串巷的小吃攤兒,有一位顧客正美美地吃東西。攤主挑著擔子,前頭是鍋爐,後面是一桶水,就這麼走街串巷,吆喝著做買賣,比現在賣早餐的手推車流動性還強。
馬車和馱轎。這是兩種晚清常見的交通工具,馱轎在北方尤其流行。相比之下,馱轎更穩,比坐馬車舒服。馬車車輪是木製的,走坑坑窪窪的土路時非常顛簸,時間一長人都會暈掉。
人們聚集在浸信會福音傳教士帳篷周圍,這是跟西德尼·史密斯的工作有關的場景。晚清山西因傳教活動引發了尖銳矛盾,1900年巡撫毓賢殺害數百名外國傳教士和信教百姓。
抽旱煙的老漢,坐在一把破破爛爛的傘下。
百姓在戲台前看戲的情景,擁擠不堪,可見大家熱情之高。山西省的地方戲歷史悠久、種類繁多,主要由蒲劇、晉劇、北路梆子和上黨梆子等,深受當地百姓喜愛。


※晚清老照片: 官府派人保衛外國婦女, 一個洋娃娃有倆僕人
※晚清老照片:為了謀生,他們在內憂外患的時代負重前行
TAG:小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