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預防吃菌中毒,省疾控專家為你支招!
最新
06-30
點擊雲南疾控關注我喲
雲南疾控微信公眾號將向您傳播健康知識,發布疾病預防信息等。
生長在野生菌王國的我們盡享天賜美食,然而吃菌子中毒的事件卻在我們身邊時有發生,我省每年吃菌中毒事件都有好幾百起,中毒上千人,死亡幾十人。
但是,我們就是不想放棄這些美味山珍怎麼辦呢?
昨天,疾控君帶大家辨識了雲南常見的野生菌品種,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如何預防野生菌中毒!
記好啦,
有以下幾點特徵的菌子,
盡量不吃!
頭上戴帽(菌蓋)、
腰間系裙(菌環)、
腳上穿鞋(菌托)的菌子多有毒
以下幾點也很重要,大家要牢記!
不易識別的菌子不要吃!
俗稱「火炭菌」的亞稀褶紅菇是我省中毒最嚴重的毒菌品種,已造成多人中毒、多人死亡事件,中毒病死率可達70%以上,而外形極為相似的密褶紅菇、稀褶紅菇卻是食用菌,一般人很難區分,需要專業人員結合顯微鏡及分子生物學鑒定手段才能進行準確鑒別,建議這類菌子最好不要食用。
你會聽說有人吃雞樅中毒,雞樅是無毒的,是因為誤食了形態類似雞樅的毒菌導致中毒,如灰花紋鵝膏菌、假褐雲斑鵝膏菌有劇毒,形態卻很像雞樅,因此食用雞樅也要仔細鑒別。
假褐雲斑鵝膏菌—劇毒
灰花紋鵝膏菌—劇毒
太幼小的菌子不易識別最好不要食用!
最好不要吃雜菌!
雜菌不易識別,如果同時誤食幾種毒菌,對身體的危害程度更大,醫療救治也更困難。
菌子一定要煮熟炒透!
如華麗牛肝菌、紅孔牛肝菌等未煮熟炒透會中毒,可能致幻,就是常說的「見小人」。
華麗牛肝菌—有毒,煮熟後可食用
吃菌子最好不飲酒!
酒精可能促進毒素吸收、也可能與毒素髮生化學反應產生新的毒素、酒精本身對身體的作用與毒素作用混雜影響醫療救治。
大家記住了嗎?


TAG:雲南疾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