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周延禮:加快研究對區塊鏈的監管標準

周延禮:加快研究對區塊鏈的監管標準

6月29日,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參事、原中國保監會副主席周延禮出席了華夏時報和洞見傳媒聯合主辦的新金融、新趨勢論壇並發表致辭。針對新形勢下互聯網金融監管的新趨勢,周延禮向與會嘉賓介紹了中國金融科技發展的現狀,當前金融監管的主流模式以及未來監管的新趨勢。

以下為演講全文:

非常感謝華夏時報邀請我今天參加新金融、新趨勢論壇。我今天主要交流一個話題,新形勢下互聯網金融監管的新趨勢。

我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向大家做介紹:第一,互聯網促進金融科技迅猛發展。這個包括中國和美國金融科技發展的基本情況,我會做一些比較,中國的互聯網發展對金融、對科技將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第二個,講一講金融監管和應用,金融監管的應用主要是為了保護消費者,我想從這方面簡單的談一談我們的觀點。

第三個涉及到一些監管問題,新金融要有新監管,新監管會有新規則,新規則就會有新標準。

中國支付領先,AI領域相對落後

第一中美金融科技迅猛發展,科技交流發展迅速。中國在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區塊鏈這些技術相對比較成熟,接下來我們要重點看一看人工智慧發展情況。人工智慧的技術發展決定了我們下一步在金融業發展是否能夠適應新趨勢發展的需要。

從產業布局來看,中國人工智慧技術不太佔優勢。2017年全球人工智慧企業是2500多家,其中美國佔了一大半,按比例來講佔50%左右。美國在AI的產業布局當中,特別是在演算法、晶元和數據分析的領域積累了強大的技術優勢,中國在這方面落後於美國,中國有592家人工智慧企業,佔23%,特別是在基礎元件、工藝方面與美國差距比較明顯。我們從數據來看,在基礎層面,中國有14家,美國33家,兩者比例是42:100;第二,在技術層面,美國是我們的一倍多,我們有273家,美國586家;第三,在應用層面上,中國追趕比較快,中國現在有304家,美國有488。,這說明中國科技企業在應用領域當中,抓住了一些重要環節,加快並追趕。

從下一步科技發展的趨勢比較來講,目前大家強調的是模式的創新驅動,那麼現在應該是以市場拓展場景為拉動,資金也好、投資機構也好,都集中在拓展市場場景方面,特別是金融科技發展階段來臨的時候,他們多數進行了一些技術創新,中國金融科技創新也進行了一些商業模式的創新,使自己的可持續性有了一些商業的可轉化空間。

我們和美國整體比較來看,我做了一下簡要的概括,中國的科技企業仍然處於一個發展早期階段,整個發展也處於一個朝陽時期,發展勢頭不可小視,應用領域當中,美國處於全球第一梯隊,中國處於第二梯隊。

投資領域當中,大家可以看到,在互聯網、支付、智能投顧、互聯網理財、消費金融、互聯網保險、雲計算、人工智慧、大數據、徵信、金融大數據、區塊鏈等融資情況中,互聯網支付處於保守位置。互聯網保險發展迅速,在金融消費領域,保險是排在第五位。五年前投身金融科技行業的同志,基本上已經獲得比較好的收益。

在支付領域,我想大家感受非常深刻,特別是非現金支付,從傳統的卡機電子支付,到網機電子支付,這些新技術改變了貨幣金融的體系,帶來更高的交易效率,更低交易成本,更準確的政策執行,更有效的風險控制,最終改變了老百姓的生活。大家現在感受非常深刻,不管是微信支付、支付寶支付也好,這個是在全球影響非常大的。

從現金支付到非現金支付,下一步要到智能代碼支付,實現這種跨越對廣大金融消費者帶來的便利不可想像。

另外智能投顧也極大促進了融資額的增長。我這裡做了一個簡單的圖表,供大家做參閱。在這裡可以看到,不管是美國還是中國,從融資額來講,中國的企業發展得比較快,在全球27家估值不低於10億美元的金融科技獨角獸企業當中,中國企業佔了8家,應該是三分之一,融資總額達到90多億美元,應該說這是非常了不得的。

全球區塊鏈投資熱潮也帶動了數字貨幣的發展,特別是全球在數字貨幣,包括一些另類資產投資工具,都把基金資產配置放在數字貨幣上,新加坡和英國都在這一領域探索新的監管方式。

金融科技將促使數據重新一體化,大量數據和金融設備開始替代金融專家的職能。所以技術將來的趨勢是要替代人。金融科技也將促進金融和經濟要素,組織活動方式發生巨大變化。我們不能把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截然對立,要形成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虛擬經濟服務於實體經濟發展。

金融科技監管三種模式

第二個題目是我們今天要講的重點,我對監管科技發展的一些觀察和建議。主要從以下六個方面來分析,金融科技面臨的全面風險,如何全方位的應對新問題;監管科技的三種模式;各國在監管科技方面的發展;加強區塊鏈同新金融的監管;金融與監管的合作是大趨勢。

金融科技面臨的風險,我做了一下分類,主要包括信用風險、操作風險、流動性風險、市場風險、政策風險、潛在風險。對這些風險我們需要有新的監管理念和法規框架,需要全方位的應對新問題。在監管能力上,監管部門如何將海量數據作為一種工具來分析風險,提高監管效能,實現監管科技的轉變。路徑選擇、監管規則、監管標準都是監管部門下一步需要認真研究的。

監管現在主要有三種主流模式,第一種就是監管沙坑模式,這種模式2016年由英國行為監管局提出,澳大利亞、新加坡隨之發布了項目徵求意見,預計更多國家和地區會推出類似監管安排,包括央行、銀保監會也做了這方面的研究。

第二種是創新中心的模式,這個模式是支持和引導機構理解金融監管框架的具體要求,識別創新中的一些監管政策法規事項。這種模式一些國家有一些初步探索,比如說英國、新加坡、澳大利亞、日本,基本思路是一對一探討,鼓勵企業按照創新模式形成創新中心模式推動高科技企業發展,特別是金融科技發展。

模式三是創新加速器模式,監管部門和政府部門、業界建立合作關係,通過提供資金扶持和政策扶持,加快推動金融科技創新發展和應用,這些國家有一些採取孵化器的方式,也屬於這類模式。這一模式更多為中國地方政府而非監管部門所採用。所以政府在這方面監管發揮了更大的作用。

那麼各國監管科技發展新態勢,大體我做了這樣安排,但是我認為虛擬化和無國界水平高度發展,法律缺位各種矛盾交織在一起,風險管理過程當中是非常複雜的,加大了監管難度,所以業務操作方面,都存在一些諸多的風險。還有一些需要探索當中不斷推進和研究新的規則和制訂新的標準,所以在這些方面都是一些新的思考。

全球合作制定監管新標準

針對未來金融科技發展的情況,我們要按照與時俱進的方式,重點強化對網路融資和虛擬貨幣的監管。在區塊鏈方面,大家都感覺到這是屬於根本性的、顛覆性的技術,但是不確定性也是最大的。所以在風險管理方面挑戰和壓力比較大。當前全球各國法律和監管框架應該說都不適應於區塊鏈網路和技術發展要求,所以我們要加快研究新標準。

另外我們要積極探索監管科技的新手段,大家記得中國人民銀行成立了金融科技委員會,明確提到了要強化監管科技應用和實踐。從這方面講央行的監管思維是走在前面的,在全球金融監管合規和金融科技發展方面,中國要做出應有的貢獻。

在治理建議方面,目前全球應對金融監管缺乏統一標準,這個工作我們要形成一個合力,加強全球化的合作,單一一個國家和地區是不行的,因為涉及到支付體系、融資體系、貨幣體系等等,這些問題是非常複雜的,這些都需要加強全球的金融科技的應用和監管科技的探索,形成一個新規則、新標準。

華夏時報旗下互金頻道,已入駐平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夏互聯網金融 的精彩文章:

TAG:華夏互聯網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