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供銷社,我一生的緣

供銷社,我一生的緣

責任編輯:張曉遠

供銷夜讀

一生情緣

愛至深

情之切

「在物資匱乏和經濟困難年代,供銷社猶如如來佛一樣,向我們伸出救援的手,拉著我們向希望奔跑,走出困難的沼澤地。感謝供銷社,給了我追求知識的信心和力量!」

本期《供銷夜讀》,一起聆聽《供銷社,我一生的緣》......

GIF

朗讀者

供銷總社人事部

韓 雪

供銷社,我一生的緣

作者:楊德勝

小時候,給供銷社雙代店背貨的父親常常對我講,在我剛一、二歲時,遇到什麼不順心的事就會大哭,父親只要一說:「兒不哭,兒不哭,我背你到供銷社去」,我就會立刻止住了哭。因為每次到供銷社去,總會收貨幾個糖果或是一個芝麻餅,渾身每個細胞都和和美美的。到供銷社去,成了許多孩子的止哭靈丹,更成為我童年時代的一個習慣,一個印記,一種符號。

直到長大了,我才想通,那是因為在供銷社裡,有好吃好看的商品,就算沒錢買,看一看、飽飽眼福也是不錯的享受,聞一聞那糖果罐中瀰漫出的清香,也有種溫暖口舌、安撫胃腸、慰藉六腑的妙處。那時候,我常常趴在父親的背簍里,看供銷社櫃檯外滿眼的陽光,聞滿心醉人的馨香,連心靈都沒有了霧霾與陰雲。我與同村的幾個孩子,像小蜜蜂一樣,經常會守候在供銷社營業室里,常常會忘記回家的時間,以至營業員們要關門下班了,用尺片或枰桿趕著,我們才肯依依不捨、一步三回頭地離開。在回家的路上,我們相約著,明天再來供銷社玩兒。

一晃,對供銷社最原始最純真的記憶,在心壺陳釀已經五十多個年頭。

到四五歲時,我就不用父親背著,可以獨自與同生產隊的小夥伴們一起,走五六里山路,到供銷社去逛「街」。在我的印象里,供銷社就是街,那裡有堆積如山的土特產,供銷社門額上大紅的「發展經濟、保障供給」八個大字,光彩奪目,坐壁生輝。那裡的門市部、商場、百貨、油罐、油桶、磅秤、糖缸組合起來,就是公社最時尚的陣容,也是全公社最美的景,其他單位的房,都簇擁著、依偎著供銷社的房屋這個核心而建,眾星捧月一樣把供銷社圍在中間,那裡,每天都是鬧市。在計劃經濟與物資匱乏的年代,供銷社有相對充裕的物資供應,在社員心裡,是神聖之地,那些站在櫃檯裡面的女營業員,個個如仙女一樣,衣著整潔,態度親和,面帶微笑,眸若星辰。

之後,上小學了,因家庭貧困,勞力少,全家人吃的是野菜紅苕,穿的是補巴連綴著補巴的衣服。物資貧乏,經濟上更為窘迫,家裡一年四季都沒有現金收入。沒有錢交學費,就只能早早輟學,參加生產隊的農業勞動。我不情願放棄學業,立志要靠採集山珍賣錢交學費。

每天放學回家,我就把書包一掛出發啦!挎上彎刀去砍黃荊條、山竹、割山棕,扛著鋤頭去挖黃姜、何首烏、筋巴蔸,背著背簍去采五倍子、梔果、茶籽、山楂果、山棕籽,爬上樹去摘蟬蛻……然後回家、晒乾、篩去雜質,等到了星期天背到供銷社收購門市部去賣。每次用一背簍山貨土產,可以換回三五元現錢,足夠幾兄妹買作業本和鉛筆墨水了。母親經常將積攢的幾個雞蛋交給我,讓我帶到供銷社去賣,給家裡打點煤油、稱點鹽回來,這就解決了我們全家吃鹽點燈的問題,為苦難的生活平添了味道,帶來了光明。

我們在滿山攀爬時,心裡總是美滋滋的,像懷抱著一輪旭日,烘烤得暖暖的,充盈著無窮的能量。在夢裡總是規劃著,這土特產一背到供銷社,就能變成活蹦亂跳的作業本、鉛筆、毛筆、硯台,再也不用為學費、書本費犯愁啦!在物資匱乏和經濟困難年代,供銷社猶如如來佛一樣,向我們伸出救援的手,拉著我們向希望奔跑,走出困難的沼澤地。感謝供銷社,給了我追求知識的信心和力量!

不難想像,如果沒有供銷社收購那些在地里沉睡了上百年的山貨土產,我家幾兄妹讀書,真要拿竹桿當筆,拿樹葉作紙了,我是很難完成學業的。供銷社對我少年讀書時給予過的資助,還不時在心湖激蕩起幸福甜潤的漣漪,供銷社,在我記憶里,依然是那樣的鮮活,那樣親切。

也許是上天註定,1979年,我第二次參加高考,有幸被地區財校「供銷會計」專業錄取,從此,更是與供銷社結下了不離不棄的緣。我這一生,對供銷社愛至深,情之切,她已深深植入我的靈魂。

供銷社,歷經六十八年風霜雪雨不老,你走不出我的心田,我走不出你的領地!

(作者單位:湖北省長陽土家族自治縣供銷合作社)

徵集素材

誠邀主播

往期《供銷夜讀》

歡迎訂閱《中華合作時報》,

供銷合作社自己的媒體,

不一樣的深度、不一樣的態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合作時報 的精彩文章:

父親的供銷情

TAG:中華合作時報 |